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49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专访高敬文:进攻性民族主义主导北京 中共国际野心无人不知


北京推动进攻性民族主义, 欧美不再天真
北京推动进攻性民族主义, 欧美不再天真

今天的中国,现在占主导的是 “进攻性的民族主义”。这是法国巴黎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荣休教授高敬文提出的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引人瞩目的观点。在做客美国之音《纵深视角》时,高敬文教授就中共进攻性或攻击性民族主义的崛起,中共以”灰色地带战略“和“修正主义强权”推进“进攻性民族主义”议程以及西方应对北京的民族主义的态度是否够强硬等问题进一步发表了他的看法。

习版民族主义比胡锦涛更具进攻性

高敬文教授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当时的北京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们判断西方国家慢慢衰落,中国继续崛起,于是,中国共产党具有野心的、“进攻性民族主义”开始登上舞台。这种新型民族主义进而在中国发展成比马列主义更强大的主导性意识形态。

《经济学人》认为,习近平培养了一种丑陋的中国式的民族主义。《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习近平治理下的中国狂热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习近平与当今中共的“进攻性民族主义”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在高敬文教授看来,习近平通过提出民族复兴和强化宣传等手段深入发展了这种“进攻性民族主义”。从北京宣称不惜一切代价统一台湾、对海域和领土主权的主张以及美中对立等表现看,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野心已经无人不知。

高敬文教授指出,在胡锦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分子可以上街,而在习近平时期则比较强调官方民族主义,他的任上迄今没有发生马路上的民族主义,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主要活跃在网上。

他说,由于习近平的性格是激情和火药组合,他的民族主义比前任胡锦涛更具进攻性。例如,他想加快与台湾的统一进程,2024年台湾大选中出现的来自北京的战争威胁,就很像习近平风格的“进攻性民族主义”。

中共“进攻性民族主义“养成的原因

高敬文教授谈到三个因素与” 进攻性民族主义“的养成有关系。首先是 “六四”和冷战结束以后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已经不再受欢迎,为了寻求对中共的支持力量,北京开始用民族主义来替代马列主义。其次,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也助长了北京野心和”进攻性民族主义“,最后是解放军的现代化也需要 “进攻性民族主义”支持,这样有利于北京决策者将更多的钱花在建造军舰等国防开支上。

是否是西方养育了中共的”进攻性民族主义”呢?在高敬文教授看来,中国有14亿人口,人口比美国多四倍 ,而且,中国共产党希望把中国变成世界第一,虽然在军事方面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但在经济方面成为世界第一是早晚会发生的。

西方为什么要检讨?

虽然不认为中共“进攻性民族主义”与西方养成之间有关系,但高敬文教授此前曾经指出,欧洲包括法国在内必须检讨对中关系,这又是为什么呢? 高敬文教授告诉美国之音,在欧洲与中国的”温柔的贸易“关系中,发生了欧洲过分依赖中国的情况,以至于现在欧洲要”去风险“。不仅如此,欧洲跟中国的贸易关系完全不对称,这是指中国对欧洲享有极大贸易顺差,数字跟中国从对美贸易获得的顺差差不多。还有一大原因是,欧洲曾经对北京比较天真,觉得中国发达了他们可以继续跟中国合作,但习近平时代以来,现在去中国的外国人很少,外国人也不受欢迎,今天的北京已经出现与世界隔离的迹象。

中共以“灰色地带战略”成功推进民族主义

北京的“进攻性民族主义”会带来最为人们关注的战争后果吗?高敬文教授认为,尽管北京对台湾的战争或军事威胁压力越来越大,但这并不代表战争本身,北京进行的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战争威胁。不仅对台湾如此,他认为对“四个炸药包”中的另外三个,即南海、中印边界和钓鱼岛,北京使用的也是同样的策略,即”灰色地带战略“。

什么是“灰色地带战略”呢?高敬文教授解释说,中国解放军对军事冲突比较小心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调查显示,别看中国网络上的民族主义震天动地,中国的真实民意是多数人并不支持战争。而在共产党内部,特别是在乌克兰战争之后,有人看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代价,这其中代价包括军事、人道和经济代价等。

虽然北京对军事冲突比较小心,但北京往往通过诉诸军事高压寻求利益,最后则以和平手段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高敬文教授认为, 北京的这种“灰色地带战略” 已在南海获得成功,在中印边界冲突以及钓鱼岛等问题上也有收获。

北京的选择性“修正主义强权”

在北京的“进攻性民族主义”和美中进入新冷战的背景下,北京使出了两种手法对付国际规则。一方面很明显他要修正一些国际规则,例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新的国际组织;另外一方面,中国在一些现存的国际组织中的表现也很积极,比如说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高敬文教授因此认为,北京对国际规则的“修正主义强权”是选择性的:跟北京利益一致的规则则用之,而对跟他的利益有矛盾和冲突的规则就不理睬。例如,北京不理睬海牙国际常设仲裁法院就菲律宾提出的南中国海案仲裁结果。

西方应对北京是否够强硬?

高敬文教授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说,中国现在是西方国家的对手,西方国家面对中国需要强硬。 那么,目前西方应对北京“进攻性民族主义”的态度够不够强硬呢?

高敬文教授告诉《纵深视角》,欧盟以前比较天真,现在这个天真的想法完全没有了。欧盟现在比较清醒,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里。现在中国有人担心欧盟与北京的关系变得以对立为主了。

目前,欧盟这个邦联性质的政治实体对北京的大部分政策都可以认为是”够强硬“,但在人权领域还有问题。而在美国政府方面,高敬文教授是这样评价的:拜登政府的中国政策基本上正确。

香港高校教授有一条红线

“六四“问题研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何晓清最近因签证续签问题被港大解聘。考虑到高敬文教授强调西方要对北京采取强硬态度和对北京清晰的批评立场,高敬文教授是否会成为何晓清第二呢?面对这种担心,高敬文教授告诉《纵深视角》,何晓清教授事件发生后,他的有些同事怕了 ,怕谈一些比较所谓的敏感问题。

在他看来,虽然何晓清第二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目前在香港的大学里,仍然可以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敏感问题,只是有一条红线要记住:不能从事学术活动之外的政治性活动。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