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一个智库的分析指出,中国是全球对数据跨境流动限制最多的国家,这类限制将有助于中国政府的信息控制和政治压迫。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离任前再次访美,美国和德国的盟友关系得到巩固。美德领导人在会上强调共享民主价值观,但在如何应对中国挑战上仍存在分歧。
在美中加强地缘政治竞争的背景下,欧洲商业领袖认同应该对中国不公平的商业行为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但是反对与中国脱钩。分析认为,等待中国加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一个危险的选择。
在中国互联网巨头滴滴出行遭到安全审查后,中国监管机构近日收紧了对境外上市公司的监管,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可能迎来转折点。
尽管美中紧张关系不断加剧,而且美国监管当局加强了对中企的审查,但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下,寻求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攀升。
政策专家表示,西方民主国家应该建立一个贸易上的北约组织,在中国利用经济胁迫获得政治利益时,团结一致惩罚中国的经济霸权行为。
德国下任总理热门人选本周暗示将延续对华政策。这令一些观察者认定,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将成为美国领导同盟应对中国的阻碍。但分析认为,随着德国国内外对华强硬的呼声愈加强烈,新一任领导人可能会调整立场。
拜登政府近日公布了一揽子政策,旨在解决关键领域供应链的脆弱性,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分析指出,政府的投入有利于重建供应链韧性,具体实施效果还有待考验。
最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创下10年来新低,而由于双边紧张局势不断加剧,投资下滑的趋势可能在今年延续下去。
在刚刚结束的年度峰会上,七国集团(G-7)的领导人响应美国的号召,全方位谴责了中国的侵略性行为。分析认为,七国集团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愈加趋同,但接下来还需将这种更加团结的基调落实到具体行动。
本周晚些时候,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导人将出席在英国举行的年度峰会。这一民主国家俱乐部希望向世界证明,西方能够团结一致捍卫民主价值观,赢得与中国的竞争。
近日来,中国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但消费者支出表现不佳,导致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受到制约,疫情后急需复苏的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风险。
长期以来,中国试图通过投资对中东欧国家施加影响力,寄希望该地区成为北京撬动欧洲的支点。但分析指出,中国在投资领域缺乏成果,而中国在国际社会日益强硬的态度正使其形象进一步受损。
美国国会智库国会研究所表示,美国政府继续对中国向其他国家扩散核和导弹相关技术的情况表示关切。美国官员称,中国军队的核能力正在迅速增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周开启北欧之行,将出席北极理事会外长会议。分析认为,这次访问体现了美国在北极地区领导力的回归,如何应对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值得关注。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打击,西方国家再度意识到国家战略产业自主的重要性。随着美国和欧洲加强外资审查,中国的投资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北京的战略野心可能受到冲击。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宣布今年从阿富汗撤军,将给中国在这个南亚国家的利益造成打击,北京必须应对美军撤离后的安全和经济挑战。
在中国和欧盟的紧张关系日益急剧之际,欧盟正采取行动减少在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周五发布了2021年度知识产权特别保护《301报告》,继续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贸易官员表示,中国未能履行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保护知识产权的承诺。
美国智库的军事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越来越咄咄逼人,美国应该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增加对台湾的支持,以重塑地区领导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