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上台后推出了“奋发有为”的外交新政。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中国外交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不过,美国一名著名中国问题学者称,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问题上,中国则希望对某些领域进行修改和调整,但是,中国目前对“自己究竟是谁,想要什么”并不明确,存在相当程度的身份定位危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星期四(2月12日)在新年施政演说中表示,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是日本政策学者说,安倍政府并没有面临国内要求他尽快改善日中关系的压力。这位学者还说,鉴于美中关系良好,中国也没有动力来改善与日本的关系。
中国官方媒体星期四发表文章称,“金正恩不把中国作为首次出访的目的地,对中国来说,无关紧要”。文章间接承认了中朝两国关系的冷却。与此同时,有专家说,两国关系虽然转淡,但是不会破裂,中国不会抛弃朝鲜,而朝鲜最终也会回来找中国的。
韩国与中国关系日渐密切。中韩关系发展让一些人担心,做为美国盟国的韩国可能会倒向中国。但是,美国国务院的一名官员表示,美国乐见韩中加强关系。韩国前官员指出,韩国没有道理倒向中国。
在美国重返亚洲之后,亚洲也出席了新的力量组合, 似乎在朝实现自我平衡的方面发展。其中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韩国以及日本与印度的关系最为令人瞩目。那么,2015年这些关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虽然中日双方为降低两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作出了一些努力,但是2015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因为有太多的问题要解决。
据韩国媒体的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有可能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出席将于4月份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峰会。印尼外交部的消息说,印尼方面确实向朝鲜发出了邀请,但是,还没有从朝鲜方面得到金正恩出席的确切答复。
在去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中日之间可能爆发战争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亚洲议题。今年,亚洲继续是达沃斯论坛关注的焦点之一。专家们说,尽管中日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但是,亚洲仍然存在严重的互不信任。专家们呼吁从增加民间交流、正视历史等方面来重建亚洲互信。
在外界认为中国即将对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形成挑战之际,中国总理李克强星期三在瑞士达沃斯表示, 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公认的国际准则不能打破。李克强在讲话中还希望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放心。 他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在美国确立“亚洲再平衡”战略三年后,中国也明确表示“重返”亚洲。在前不久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中国提出新的外交战略,将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提升到超过同发达国家关系的位置。面对中国的重大外交战略调整,美国学者建议,美国不但要加强与亚洲盟友的关系,而且还应该拉欧洲介入亚洲事务,以确保中国不会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
路透社星期二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称,习近平是中国第一位具有美国总统风格的领导人。文章说,无论从其外交风格和还是其所掌控的权力来看,习近平更接近美国总统,而不是他的历届前任。
美国联邦调解机构星期一宣布介入调停美国西海岸各港口的劳资纠纷。西海岸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等港口是连接美国和亚洲的主要贸易通道,因为劳资纠纷,这些港口的吞吐量受到严重影响。
印度尼西亚失事的亚航客机QZ8501的搜寻工作还在继续,部分残骸和遗体已经找到。有人对东南亚民航业以及廉价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提出质疑。不过,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截至空难发生的那个星期天(12月28日),亚航的航空安全记录曾经无可挑剔。此次事故是否会影响这家航空公司的命运?
针对美国和古巴恢复外交关系的积极互动,中国外交部星期四表示,中国欢迎和支持美古双方恢复正常关系。但是,美国分析人士认为,美古复交可能会影响中国的“拉美战略”,不符合中国的愿望。奥巴马总统星期三宣布,美国将与古巴恢复外交关系。
美国总统奥巴马星期三宣布,美国将与古巴恢复正常关系。他说,美国50多年来孤立古巴的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美国与古巴关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转折。但是,这一外交政策举动会受到一些国会议员的挑战。
奥巴马宣布将恢复与古巴的外交关系,这是自1961年美国关闭驻古巴大使馆并实施禁运以来,美国对古巴政策的最重大改变。有关官员称这是在不通过国会立法的情况下总统可以做出的最有力的改变。尽管只有国会才能正式取消针对古巴长达50多年的贸易禁运......
朝鲜在和中国的关系日益疏远之际,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甚至美国伸出了橄榄枝。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朝鲜的外交新态势不太可能有成效,改变其核政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韩联社报道,中国今年不会派代表团前往朝鲜参加金正日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
在2014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提到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这个名词不置可否。与中国的热情相比,美国对这种表述似乎不那么热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国不太愿意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呢?
2014年,因为乌克兰危机,美国和俄罗斯关系走向全面对峙。与此同时,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却达到官方所说的“史上最好阶段”。有分析人士警告,美国决策者要严肃对待中俄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因为“中俄轴心”将挑战甚至瓦解美国领导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