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短片《四月之声》在中国社媒平台微信上走红后遭当局删除,相关讨论也被限制。这更激发了民众的愤怒情绪。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民众正在觉醒。
中国时间周五(4月22日)一部记录上海疫情的短视频《四月之声》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走红,受到大量网民转发。但审查机构紧随其后,不断对这部视频和相关讨论进行限制和删除。这在全网点燃怒火,网民们通过各类方式强烈批评官方对言论自由的打压。
中国上海封城造成大量民怨,许多民众通过社交媒体表达对封城造成的物资短缺和中国政府的不满。微博过去几天来封杀了多个与此有关的热搜话题,其中甚至包括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句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中国网民过去几天里通过占领官方热搜话题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当局封锁上海并封杀网络言论的不满。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周四(4月14日)重申了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并指出中国或通过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事汲取经验,为未来入侵台湾作准备。
爱国主义浓厚的“主旋律电影”在中国长期占据票房榜首,不过这些电影似乎不被海外观众买单。研究好莱坞与中国关系多年的香港浸会大学教授朱影分析说,《长城》和《战狼2》这类大制作电影完全打不进西方市场,其过分渲染的爱国主义和窘迫的说故事水平是关键。而中国影院的大门似乎也不向好莱坞敞开,除了对海外电影本身的高度审查,有关电影导演和演员的私人言论,也对作品能否在中国顺利上映有决定性因素。制作方为了面向中国市场迎来的利润,调整作品内容以通过中国审查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请看记者文灏和许湘筠对朱影的采访。
中国上海居民正因封城造成的食物短缺而手足无措时,中国的宣传机构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力推领导人习近平主持的冬奥表彰大会,同时继续审查和删除反映上海生活困难和讨论食物短缺的内容。
美国企业家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日前大举入股,一跃成为科技巨头推特的最大持股人,并加入推特董事会积极寻求影响推特的未来运作。推崇言论自由的他被认为会帮助放松这一社媒平台的言论管理政策,但他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和与中国官方的往来也让一些观察人士担心,中国会通过马斯克对推特施加影响。
上海因奥密克戎毒株扩散而封城之际,中国官媒在社交媒体上继续渲染美国疫情,称美国单日新增病例数达135万。然而美国之音发现,该数字其实来源于错误数据,实际数字只有2万。而被官媒引用的数据收集方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已经做出了更正。
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上海爆发。尽管奥密克戎的严重性远不及过去的德尔塔等变种,但上海依然采取了严格的“清零”措施,封锁城市,禁止居民外出,引来民生哀怨。在一些美国观察人士看来,上海的抗疫行动不仅是为了压制病毒,更是被中国当局加上了一层政治运动的色彩。
继给中国官媒账号加注国家媒体的标签后,社交媒体推特最近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官媒的把关,给所有包含中国官媒网页链接的推文加注了新的警示标签,提醒用户在阅读和转推时,仔细判断这些官媒信息的可依赖程度。
当一场草根运动曝光中国网络上针对乌克兰战争的不雅和仇恨言论,并翻译成英文发到“墙外”平台后,中国官媒和民族主义评论员对他们开启了一场抹黑行动,指责“境外势力”在背后策划。
就在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3月18日)举办视频会议的同时,中国的审查机构对有关信息进行了严格管理,防止出现与官方不同的声音。而官媒则继续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反美宣传,将美国和西方描绘为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
美国司法部周三(3月16日)公开了对五名个人的起诉。这五人被指控在美国为中国政府充当代理人,收集异见人士的信息,进行骚扰、抹黑、甚至策划暴力攻击,包括火烧异议艺术家创作的习近平病毒雕像。
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星期三(3月16日)对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寻求更多援助抵御俄罗斯侵略的同时,中国官媒和宣传机构力推俄总统普京在同时段发表的战争讲话,称俄罗斯没有占领乌克兰的计划。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最高领导层拒绝明确选边,一再强调中国愿意发挥“建设性”作用,并呼吁国际社会帮助局势降温。然而,中国官媒和外交官却不断在国内外助推俄罗斯的战争宣传和虚假信息。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国真的像其领导人说的那样中立,中国的网络上不会充斥着亲俄信息和阴谋论。
中国外交部日前一改对俄乌战争的模糊言辞,应和俄罗斯的战争宣传,散布美国在乌克兰拥有生物实验室的谣言,并质疑美国利用这些实验室研究化学武器。不仅引发美国政府的关注和驳斥,也让西方观察界更加怀疑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究竟想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自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遭受一系列来自世界范围的经济制裁,给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变。尽管俄罗斯全国有许多民众走上街头,反对战争,表达对总统普京的不满,但普京在国内政坛的最大威胁,更可能来自于控制俄罗斯经济资源并影响政治的寡头和精英们。
美国司法部周三(2月23日)宣布停止执行“中国行动计划” (China Initiative),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目标国家更为广泛的安全战略。“中国行动计划”自启动之后,不断引起民权方面的担忧,但中国威胁的严重和独特性已是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共识。在该计划正式结束之际,国安界人士、分析专家、民权律师告诉美国之音,司法部在未来应对中国威胁时,依然有改进空间。
美国司法部星期三(2月23日)宣布结束前总统特朗普时期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 (China Initiative),但同时强调了中国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强大威胁,司法部官员表示将持续通过各类手段应对来自中国的不法活动,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