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到2012年,大批中外各界人士到中国山东临沂东师古村去探访一位被软禁在家的盲人。他们受到拦截、辱骂、殴打等粗暴对待。 人们戴上墨镜或用黑布蒙上眼睛,对他表示声援,呼唤他获得自由。他的名字叫陈光诚。
2009年2月27日,中国四川省阿坝县格尔登寺20岁的僧人扎白走上街头,点燃了被汽油浸透的袈裟,发出了惨烈的抗议。半个多世纪前,在同一片藏人生活的土地上,也曾发生过一段令几代藏人不寒而栗的历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四川、青海、云南、甘肃四省藏区发生过一段令几代藏人不寒而栗的历史。那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曲生死存亡的悲歌。
1996年3月台海危机有惊无险,原因是台湾方面事先得到准确的情报,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这份情报的人是前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少将刘连昆。
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戴笠纪念馆内的“忠烈祠”里摆放了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的牌位。这位解放军少将是1949年以来台湾策反的最高级别的解放军军官,也曾经是台湾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一个内线。
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戴笠纪念馆内的“忠烈祠”里摆放了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的牌位。这位解放军少将是1949年以来台湾策反的最高级别的解放军军官,也曾经是台湾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一个内线。这位位高权重的解放军少将是怎么成为台湾间谍呢?他到底为台湾提供了什么重要情报?他最后的结局如何?美国之音《解密时刻》为您揭秘。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名誉教授斯蒂芬萨斯 (Stephen Sass) 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如无异议者,能否创新?”的文章。在文章中,萨斯教授提出了政治自由对于科学创新是一个至关重要因素的观点。美国之音记者陈怡专访了斯蒂芬萨斯教授,请他谈谈政治自由同科学创新之间的关系。
100年前,白宫记者协会诞生于一个偶然和巧合;100年来,它架起了白宫记者和总统之间的沟通之桥。它的周年晚宴成了是总统必去的活动,它为记者们不断争取着新闻自由。百年诞辰之际,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故事吧。
每天出入白宫,时刻围着总统转。白宫记者的日子看来光鲜,其实不是好玩的。他们要在狭窄的媒体走廊办公,要像急旋风一样跟着总统访问,还要仔细思考着如何问出有分量的问题,在白宫挖到猛料……聊起这份工作,他们就开始讨论滔滔不绝了。
作为美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总统,林肯与肯尼迪的生平充满了各种巧合。1864年,刺杀林肯的演员布斯未经审判,就被击毙。将近100年后,一位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刺客在保安十分严密的情况下,成功刺杀了肯尼迪总统。然而,他也是在未经审判前就被击毙了。
1846年,他当选美国联邦众议员;1946年,他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成为美国政坛的明日之星。1861年,他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在南北方矛盾日益激化之际,他曾说过:在这个世上,没人比我更加致力于和平事业;为了维护和平,没人比我做的更多。
加菲尔德是美国第一位遇刺身亡的总统。他的死没能唤起美国人对总统人身安全的重视。二十世纪初,时任总统麦金莱很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一位无政府主义者的目标。两声枪响,麦金莱应声倒下,却最终给国会与选民们敲响了警钟:该给总统先生配备保安了!
有人说: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从华盛顿到奥巴马,美国的44任总统中很多有过遇刺经历,被暗杀的就有四位,死亡率高达9%。刺客中不乏精神病患者。美国总统为何如此易受袭击?精神病人们为何专门针对总统?
轰轰烈烈的集会游行有可能阻碍交通、妨碍居民,甚至留下大片垃圾。因此,美国法律对集会有各种规范措施。组织者要申请游行许可、要找志愿者帮忙、要准备场地、交通、演讲器材……林林种种,“炼”成一场成功的集会,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呢。
街头表演还是休闲野餐?这可是美国人正正经经地在行使自己的公民权:集会自由。在美国,你可以想说就说,但一个人说总是不太给力。美国宪法问题专家布鲁斯·费恩:美国集会自由的体现,就像在越战期间,众多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大街和华盛顿纪念碑附近游行。
今年夏天,美国历史文化中的重头戏,便是“葛底斯堡”战役150周年。作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美国人对这场大战缅怀至今。好莱坞也曾将它全景式搬上银幕。导演麦克斯维尔堪称内战“专业户”。他带着自己的新片讲述起当年的烽火硝烟……
游说与腐败之间的“红线”在哪里?这可是公民请愿中微妙的灰色地带。在“请愿自由”系列片的最后一集,让我们直接把这个话题抛给议员和说客,听他们亲口说说如何有效行使宪法权利,又巧妙规避“红线”的吧!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