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在采取一系列对中国更为严厉的投资和技术出口管制措施。观察人士指出,目前正值这场美中技术较量进入关键时期,美国应趁中国仍依赖西方但尚未后来居上之际,祭出更严厉的管制和限制措施,确保美国最先进的技术不至落入中国之手。
在过去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美国工作大量外流、制造业渐趋衰落似乎一直是不可抗拒的大势所趋。然而,最近的一系列迹象显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被撼动,美国的工作开始回流,制造业产业大有重新崛起之势。
美国将团结盟友及伙伴共同抗衡中国作为其核心战略,这一战略虽颇为成功,但分析人士指出,该基本国策主要基于价值观,缺乏在经贸领域的战略配套。
在历经长达六个月的血腥交战之后,越来越明显迹象显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举入侵正在逐渐演化成一场旷日持久的似乎难以见到终点的长期消耗战。
中国凭借日渐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开始在南中国海战略竞争中占据很多上风,其海警巡逻等灰色胁迫战略也令其他声索国家多年来无法在自己周边海域从事油气资源开采。
继上星期刚刚结束环绕台湾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之后,中国本星期再次在台湾周边海空域举行所谓的“多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训”,继续保持对台湾的军事压力。分析人士担心,随着中国军演常态化,两岸的战略环境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而为台湾的长期发展投下阴影。
对台军演虽被普遍认为并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封锁,但军事观察人士指出,中国欲以低冲突化的封控、隔离战略会达到封锁的效果,最终令台湾不战而溃。
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结束对台湾访问之际,中国开始台湾周边举行大规模环岛军事演习,以锁岛逼统模式威慑台湾。据官方的公告示意图显示,解放军从星期四开始连续三天在台湾周边六个不同地区同步进行军事演习,并要求在此期间其他船只和飞行器不要进入上述海域和空域。
继参议院之后,美国众议院星期四也已明显优势通过了总额高达2800亿美元《芯片与科学法案》。这一旨在振兴美国的芯片制造业以抗衡中国法案被认为是一项开创性的立法,将为与中国的日益激烈地缘政治竞争提供长期的战略支持。
美中之间的全球互联网管理模式之争由来已久,但最近的一系列迹象显示,两国各自倡导的“自由、开放”和“主权”模式之争可能会更趋激烈。
一组美国专家最近警告说,美国必须做出战略调整,制定出足以令人信服、国力可负担得起得的新的台海威慑战略。
中国近年来倾“举国之力”发展芯片产业,尽管基本局面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但一些迹象显示中国在半导体供应链中已经逐渐形成一定的优势,分析人士警告说,中国正在重塑全球芯片市场。
尽管美国海军之强大仍足以称雄世界,但一名高级将领不久前承认,一旦战争爆发美军会暴露出一重大软肋:美国无力及时修复被击中的舰只,以维持其战斗力。
日本近年来在深化与美军合作的同时,大力加快自身军力建设,似乎正在完成近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转型,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自卫队目前已经跻身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列。
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项目和战略计划主任斯科特·摩尔(Scott Moore)的《中国的下一步行动: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如何重塑中国的崛起和世界的未来》一书与众不同地为“合作”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为重新审视中国崛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令人们看到了一个或被严重忽略的战略思维误区。
尽管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似乎常盛不衰的奇迹足以令人相信,中国经济将会持续高速发展,崛起不可逆转。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一长期以来的广泛共识已经备受质疑,而对中国经济基本走向的判断直接涉及到美国对华战略决策和判断的基础。
尽管中国未能在最近与太平洋岛国举行的外长会议期间与这些岛国达成一份广泛广泛的协议,但是观察人士指出,在历经十多年的潜心经营之后,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版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影响力或已遥遥领先。
多年来,美国及其盟国在与中国的对抗中一直对印度寄予厚望,期盼这一世界最大民主国家能在国际政治中跟民主伙伴国齐心协力,经济上迅速崛起以逐渐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进而彻底改变美中在印太、乃至全球博弈的基本格局。
俄罗斯挑起的这场全球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入侵令美国和欧洲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美国的领导之下,北约不仅继续东扩,还大有成为一个全球军事联盟、将威慑力投向亚洲之势。在乌战之后的一系列围绕强化美欧关系的穿梭外交之后,美国最近不失时机地将重点转向亚洲,进一步夯实一个从北美到欧洲,从东亚到东南亚合纵连横抗衡中国的统一战线。
中国虽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海外军事基地,但是其海军可以利用遍布全球的港口网络基地链加强和扩大投射能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