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读完《财经》杂志5月9日的文章“公共安全账单”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05-08/110712639.html)之后,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互联网时代,人们才算是进入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麻烦就是如何辨识信息的真假?
好几年以前,曾看到过有文章提到中国的中低层人士已经产生了反精英情绪,一看到精英阶层有人倒霉,网上一片叫好声音。我记住了这一观察,但反精英情绪强烈到什么程度,对此却并无切身感受。上个月末在推特上有关“精英”一词的争论,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情绪。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我看到一则消息:武汉钢铁集团工人徐武因与所在单位武钢发生诉讼纠纷被关进精神病院达4年之久,日前成功“越狱”至广州,却被武汉警方抓回。其中曲折,被媒体称之为“中国上演现实版飞越疯人院的故事”。
持续几年的高通胀与就业艰难已让中国感到不幸福。盖洛普近日公布《2010年全球幸福调查》显示,仅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属于生活“美满”一档,而有71%的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有17%的人说他们生活“困苦”。
从去年开始,中国国内对通胀成因的评述日益集中到政府不太愿意承认的一个“点”上,即政府发行货币过多,仅2010年前三季度就超发43万亿元。
最近,由《环球时报》与香港中资媒体《文汇报》担纲发起的批艾风潮让人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是由这些批判文章彰显的“软实力”水准引发。读者不知自诩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共究竟要将中国文化蹂躏......
自艾未未陷狱之后,中国党媒已多次批判,由于担心国内人联想,没有将艾未未那张著名的“草泥马裆中央”放在媒体上公开批判。香港《文汇报》与《大公报》从北京党媒那里接过革命大批判的接力棒,开足火力,以表示艾未未已经引起了“海外华文传媒”的愤怒。
最近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人权问题。如果说在艾未未被抓捕之前,西方社会对中国政府抓人的批评不太给力,那么在艾未未事件上几乎是态度一致地及时作了反应,联合国“强制失踪或非自愿失踪工作小组”更是采取了罕见的行动
艾未未的国际声誉终于为他带来了一个“好处”,即中国政府高规格地对他的失踪作了解释。4月6日与7日,新华社与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先后出面声明:艾 未未因“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公安机关的依法调查”。
在前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游移于专制与民主之间的典范堪称俄罗斯。这种摇摆不定的姿态正好与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国徽双头鹰的寓意相符。
前些天在邮件中看到成力、追魂、黄香三位艺术家因在北京举办了一个《敏感地带“个别人”行为艺术展》被北京宋庄派出所带走这条消息,当时并未太留 心。因为最近在中国被当局莫名其妙......
法英美等西方国家空袭利比亚之后,中国的宣传忙于强调:利比亚的冲突是“内乱”,属于该国的内政;西方国家是为了石油,以人权之名干涉利比亚内政,不具有任何道义优势。双方是大流氓打小流氓。
至今距离前苏东共产主义国家倒台已有20余年,在捷克、波兰、东德等外铄型共产主义国家,清除共产主义污垢较为彻底。只有在共产主义政权最早出现且 成为世界革命中心的俄罗斯......
中国的外资目前正经历着资本结构大转型,劳密型外资由于减薪增税、利润减少而另寻“成本洼地”,不断从中国撤出。
日本福岛核电危机一度引发了世界的担忧,更在遥远的中国导致了一轮食盐抢购潮,最后波及到香港、澳门。抢购“谣盐”风波止息后,不少国人觉得很没面子:人家日本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都能够处变不惊,相隔数千里的中国人咋就这么沉不住气?
截至上星期,由一条推文引发的中国“茉莉花革命”终于完成了第四轮。外界虽然没看到多少集会者现身,却清楚地看到北京当局心中那束“茉莉花”已经成了一把巨大的芒刺,不仅将不少与茉莉花完全无关的人士关进了监狱,还折腾得警察便衣维稳队伍连轴转。
日本此刻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艰难的时刻,地震、海啸和核电站目前所构成的共生灾害非常严峻。也因这种非常严峻,日本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坚忍与克制更让世界感动。
2月20日以后中国也发生“茉莉花革命”,因此中国的“两会”只能在军管状态下召开,但这并不影响党与国家领导人率领“两会”代表跟着《人民日报》齐声高唱“春天里,幸福出发”。
3月5日,是中国的思想先驱遇罗克罹难41周年忌日。出身于40、50年代的中国人,只要留心国事天下事的,不少都知道遇罗克及其命运。在那黑暗的毛时代,遇罗克的《出身论》象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代表数千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政治贱民发出愤怒的呐喊。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