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29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孙韵:美中关系何去何从


2022年11月14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期间,拜登(右)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晤前握手
2022年11月14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期间,拜登(右)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晤前握手

编者按:这是孙韵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2023年仅过去三分之一,美中关系的走向却早已与年初观察人士的想象分道扬镳。从2月初气球事件开始,双边关系急转直下,进入了既没有高层交往,也没有实质进展的漫长僵持期。虽然无人可以预测这一僵持期会持续多久,但除非双方近期内采取实质动作改变僵局,否则早前预期的美中关系企稳回暖极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自去年11月拜登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巴厘岛峰会后,很多中方观察人士都开始期待美中关系在2023年将实现数年未见的稳定和改善。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美中双方在2023年都没有重大的国内政治事件,包括选举或者领导人换届。没有国内政治的干扰,美中关系至少可以按照其原本的逻辑和轨道在相对正常的条件下发生发展。除此之外,两国领导人在巴厘岛峰会期间同意寻求建立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这让中国尤其感到欢欣鼓舞,认为美中关系也许看到了重回正常化轨道的一线曙光。

气球事件后关系变调

按照中国政策界年初的设想,美中关系在经过巴厘岛峰会后的一系列磋商和设计之后,本应在2月初开启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之旅,从而揭开一系列拜登政府要员访华的序幕,包括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重新恢复的高层交往将重启美中过去数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暂停的工作层级对话,包括去年佩洛西访台后中断的美中两军交流,从而为美中两国领导人在今年9月印度举办的二十国峰会期间再次进行直接会晤创造条件。

在之前的想象中,美中关系今年的高潮将于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前后来临,由于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在旧金山举行,如果习近平出席,他将很有可能顺访华盛顿,为美中关系今年的顺利收官以及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一切期待都随着气球事件戛然而止。气球事件直接导致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之旅被无限期推迟。随之而来的,是美中关系在2月中下旬发生的一系列激烈交锋,包括中国在慕尼黑峰会上被揭露即将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美国能源部和联邦调查局宣布新冠疫情可能源自中国实验室泄露、美台高官在华盛顿近郊会谈、美国对中国公司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在这一期间,美中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积极互动,剩下的只有相互批判和指责。

接下来习近平3月下旬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进一步掀起了美方对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关键支持的怀疑。而中国在外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魅力攻势,包括斡旋沙特伊朗和平协议、邀请世界领袖访华,也让美国不断感受到来自中国外交的沉重压力。

美中对话已无从谈起

时至今日,不仅美中两国领导人没有再进行直接通话,中国对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之旅业已意兴阑珊。对于中国来说,美中关系中的积极互动并没有减轻对中方的战略压力,相反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仍然在不断坚定推行,在中国所关注的台湾问题、高科技产业脱钩问题、周边问题上给中国带来巨大挑战。在这一情境之下,美方所希望建立的护栏并不能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反而在北京看来只是让美方执行竞争战略时更加无所顾忌。虽然在美中两大国之间讨论危机管控、冲突预防仍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之前所期望的美中有可能进行的一系列对话,例如在气候变化、芬太尼等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无从谈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过去的六、七年中,美中之间之前多年来所形成的各种政府对话机制几乎都已不复存在,导致发生气球事件后很难利用固定的轨道保持有效沟通、理性客观地探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至于双边关系无法找到修复的路径。

其次,在竞争和合作之间,中方一贯主张的“交易”模式很难与美方现行的双轨并行模式兼容。中方一直习惯乃至依赖的是利用合作议题减缓或者减轻美国对华竞争政策的压力和张力,但是在美方“该竞争竞争、该合作合作”,但并不以二者做交易的对华政策情境下,中方的传统做法几乎毫无用武之地,导致在双边关系中除了冷淡处理之外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次,中美目前对双边关系的定义和期待仍存在巨大差别,很难形成关于双边关系最终目标的共识。

在中方看来,中方并不接受美方关于美中战略竞争关系的定义,而认为美中关系今天的问题完全是因为“美方对中方产生了错误认知”。按照这一逻辑,美方应当而且必须改变这一错误认知,才能够恢复正常的双边交往——而对“正常”的定义隐含了对2017年以前状态的充分向往。但是对于美方来说,过去的对华包容、接触政策已如东逝之水,现在不论美中关系有什么样的转变,对华竞争始终是主旋律。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导致双方脱节,很难形成共识。

最后,犹如今年早些时候中方的期待所预示的,当不切实际的期待经历不可提前预知的挫折,带来的巨大落差反而会导致双边关系的进一步下滑。

在目前的情况下,美中双方还看不到走出僵局困境的有效路径。机会并非不存在,如果有改善关系的意愿,双方都有足够多的议题可以让对方看到己方的诚意。但是这一意愿是否存在,或者说双方是否愿意为了改善关系而付出足够的代价,反而是更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 16x9 Image

    孙韵

    孙韵是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中国项目主任,布鲁金斯客座研究员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