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孙韵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距离中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过去了十年。本周中国政府在北京举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掀起了关于一带一路十年功过是非的新讨论。
发展中国家不愿得罪中国
关于一带一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中国官方一直把一带一路誉为发展、共建、共赢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是中国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恩惠”和“礼物“。但是对于西方来说,一带一路代表着债务陷阱、腐败、中国的恶性影响力扩张,并没有给合作国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机遇。意大利有意退出一带一路证明了这一点, 即,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对一带一路的经济考量抱与北京一样的观感。
对一带一路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它们的真实声音最难判断。很少有国家愿意拒绝或者得罪中国这样经济体量的大国。鉴于他们债务国的身份,也鉴于他们对未来经济发展对中国的依赖,可以预见他们即便对一带一路颇有微词,也很难公开表达不满。中国愿意提供的资金和资源,对于这些全球南方国家来说是稀缺的。西方无法或者不愿提供可以同中国竞争的产品,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导致这些国家不得不将中国奉为上宾。
一带一路在最初提出时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中国自身的经济需要。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高速铁路、机场、公路飞速发展,带来了相关行业产能的迅速扩大。到2013年习近平当政初期,过剩产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难点和不确定性。一带一路的初衷是将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同中国基建方向的巨大产能相结合,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将二者联系起来。中国政策银行发放贷款,发展中国家得到基建,中国公司释放产能得到订单,争取到时间实现转型。
资金无法回笼,债务无法清偿
这一思路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但是在现实中,实现闭环仍然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资金回笼。发展中国家得到基础设施所需要的资金虽然是由中国政策银行提供,但这资金并不是免费的,也只有较少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投资。更大部分的资金来自于中国的政策性贷款和商业贷款,意味着这些贷款迟早需要偿还。这也就意味着债务国需要在项目上得到足够的回报才能让这一模式运转起来。否则一旦还款成为困难,中国的资金无法回笼,债务无法清偿,就会迅速陷入债务困境。到那时,不论是进行债务重组还是以资抵债,都会让双方对项目产生不满、甚至互相心生怨囿。
这也是为什么一带一路债务陷阱说甚嚣尘上的根本原因。债务陷阱本身隐含的意味是中国故意挖下陷阱、故意使得债务国债务缠身,变成中国的囊中之物。对于中国来说这并不是中国的初衷——中国的本意是消化吸收国内的过剩产能,但是过度借贷的结果确实是很多债务国陷入了债务清偿的困局。 新冠疫情的影响更是让这些国家雪上加霜。当然,中国并不是这些国家唯一的债权人,甚至在很多例子中并不是最大的债权人,这些国家的债务问题有着长期、复杂和多种成因,中国只是中间的一份子。但是由于中国的模式不同,透明度不够,而且中国的贷款确实加重了债务国的负担,成为众矢之的也是意料中事。
一带一路成败见仁见智
关于一带一路的成功和失败很难有单一的标准。具体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用商业可行性和盈利来衡量利弊,但是即便一条铁路没有实现商业盈利,铁路本身就算亏损也不能否认它对沿线国的贸易促进作用和经济拉动作用。中国一带一路融资贷款造成的债务虽然使得债务国多有怨言,但是第一,这些国家没有可供选择的替代融资来源;第二,这些融资贷款也很难说完全没有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收益。即便有些项目进展不利,未能尽快竣工投产,或者造成了当地社群的各种不满,也很难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整体是失败的。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影响力无疑是扩大了。但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并非没有争议,关于一带一路到底是福音还是祸水的争论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表现地更加咄咄逼人,中国也许认为自己只是不再忍受过去的不平等待遇,但是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如何同一个不再“韬光养晦“的中国打交道是从未经历过的挑战。中国崛起,巩固同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那就是国际关系的极化,随着美中脱钩将世界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阵营。而处于两个阵营中间的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才是美中竞争的核心焦点。毕竟,美中之间不仅是路线的竞争,更是全球领导力的竞争。一带一路在这场竞争中无疑是中国最为重大的战略和抓手。
没有任何外交战略会永远持续下去,一带一路也不例外。也没有任何国家的对外开发性金融——包括贷款——会永远持续增长,调整乃至回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目前经济放缓,必然影响到一带一路的支出。中国过去十年中在一带一路项目上经历的挫折,也很明显带来了对外投资和贷款的调整。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即将被更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所取代。这两种战略侧重点不同。一带一路是中国自外于世界而自认为带给世界的”礼物“,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一部分意图领导世界进行发展的新提法。二者各有优势,很难互相取代。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要想完善自己同世界发展相处的模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