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观察家认为,登上大位不久的中共领袖习近平10年前推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要在建立另一套有别于美国主导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炫耀他掌控的中国的富强与影响力,宣扬中国的开放。在北京大庆“一带一路”推出10周年之际,该倡议取得了诸多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的“成就”。
塔利班、普京,北京的好朋友
在中国共产党当局以国家之名、之力大讲排场庆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北京或习近平力图建立的另一套世界秩序似乎已然初具雏形。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之际,国际媒体注意到,在国际间因残暴屠杀反独派、炸毁巴米杨大佛、禁止女子接受高等乃至初级教育而臭名昭著的塔利班政权代表也在受邀请之列;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贵宾中的贵宾。
路透社在报道普京抵达北京的消息时说,“将在一带一路倡议路论坛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自国际刑事法院因他发动的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对他发出逮捕令以来很少出国旅行。”
美联社10月17日从北京发出的报道说:“在10年来诸多大项目提升了贸易但也留下巨大债务、引发环保担忧的问题之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看来要变得规模更小,更为环保。”
美联社所谓的一带一路造成的巨大债务问题是指中国的开发银行给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贷款,一些贷款的国家政府无力偿还,从而导致美国、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指责中国进行“债务陷阱”外交。这种受批评的外交的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因为无力偿还中国的贷款,斯里兰卡政府不得不把一个港口租借给中国一家公司,租期99年。
中国自己也为债务陷阱所苦
关于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债务问题,中国国内外都有许多批评者和专家指出,该倡议是中共领袖习近平提出的一个莫名其妙的超大规模国际基础建设项目,从一开始就是政治决策,没有多少经济或成本核算。
还有许多专家指出,斯里兰卡政府因还不起中国的大笔贷款而不得不以99年租期租借给中国公司的汉班托塔海运港口,因为经过一番建设之后在那里停靠的轮船始终寥寥无几,因此接管该港口的中国公司也无利可图,只能一直赔钱。
这种国家级、世界级的赔钱赚吆喝的现象在许多有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国家已经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即将举行之际,日本主要报纸《朝日新闻》10月17日发表报道说:
“卢萨卡,南部非洲赞比亚的首都。 9月底,当记者参观两年前由中方融资兴建和启用的肯尼思·卡翁达国际机场航站楼时,发现原来在那里的一家中国公司的大招牌不见了。
“全新的两层国际航站楼设有22个值机柜台。 除了控制塔和酒店外,还将修建新的总统航站楼。 中国驻赞比亚大使在机场启用时夸口说,该机场将‘每年接待近300万名旅客,将为成为南部非洲的枢纽机场做出贡献’。
“然而,在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使用机场的人数是有限的。 每天只有大约20个航班(包括小型飞机)从这机场起飞,这里一半以上的柜台都关闭了。”
《朝日新闻》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中国也深陷’债务陷阱’;对非贷款下降97%”。
继续高唱对外开放 外国游客寥寥无几
在很多观察家眼中看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10年前以莫名其妙的方式推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一方面是为了跟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发达民主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争夺影响力,建立另一套由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另一方面也是宣扬中国自1979年以来推行的所谓的改革开放政策。
然而,自习近平2012年年底成为中共领袖和中国“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最高领导人以来,中国原本就受到严格限制和控制的对外开放一年比一年缩小,如今访问中国的外国游客也变得寥寥无几,导致以先前总是能提出各种歪理邪说为中共政权辩护因而获得“胡叼盘”绰号的前中国官方报纸《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如今也感觉有些不对劲的地步。
法国《国际快报》周刊网站10月16日发表文章,标题是,《中国已经没有外国游客了!》。文章说,
“在微信平台(在中国之外叫WeChat)上发表的一篇专栏中,以经常对西方发表攻击性评论而闻名的政治评论员胡锡进动情地表示欢迎外国人游客到中国旅游。”
《国际快报》在这里所说的胡锡进在微信上发表的文章的第一段是:
“(中秋节/国庆节)双节长假,北京的旅游景点像全国各地一样人山人海。老胡去了几个热门景点,游客摩肩接踵。然而我同时注意到,如此热闹的景点,外国人却很少。于是我有意数了一下,在颐和园转了一大圈,一共看到8个外国人;在后海,从荷花市场转到烟袋斜街,一共看到11个外国人;在南锣鼓巷,我从北往南走了巷子的三分之二,看到6个外国人。另外,3个地方没有看到一个举着小旗的外国旅游团。我说的是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欧美裔或非洲裔,应该还有一些来自东亚的外国人,但我不确定,不在其列。”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