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29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力排众议,中共20大后德总理朔尔茨访华,欲加强经贸合作


时任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朔尔茨访问中国期间在北京的景山公园。(2019年1月17日)
时任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朔尔茨访问中国期间在北京的景山公园。(2019年1月17日)

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11月4日访问中国,预计行程将会非常短暂,朔尔茨将不会在北京过夜,另有德国大型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商业代表团随同访问。朔尔茨将是中共20大后首位造访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刚刚闭幕的中共20大上开启了第三届任期,进一步巩固了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习家军人马全面掌控中共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预计中国仍将持续强硬的外交路线。

上周欧盟峰会上,欧洲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有关中国的战略讨论,多国首脑表示将调整对华政策,在经济上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在欧盟峰会结束后正式宣布了朔尔茨访华的消息,发言人赫伯斯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10月24日介绍说,由于中国新冠政策复杂,朔尔茨的行程将非常短暂,实际只是一日游。朔尔茨是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邀请访问中国的。路透社报道说,朔尔茨将在访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谈论市场开放和人权问题,德国政府希望在访问期间与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会面,但目前可能性未知。德国企业大众和巴斯夫负责人已经确定随团访问中国,这两家公司在中国拥有巨额投资,其中巴斯夫计划到2030年向广东湛江的生产基地投资100亿欧元,该生产基地部分装置已经投产运营。

时任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朔尔茨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高层金融对话。(2019年1月18日)
时任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朔尔茨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高层金融对话。(2019年1月18日)

中国在过去六年内已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也是欧盟国家中投资中国最多的国家,投资中国的公司集中在汽车、化工行业的大型企业。朔尔茨明确反对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倾向于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欧盟峰会期间,欧洲各国领导人讨论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的能源危机问题以及未来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可能性,并且对中资企业收购欧洲公司表示警惕。德国由于大量依赖俄罗斯天然气,战争导致能源短缺迫使欧洲国家重新思考对俄乃至对华政策问题,最近几个月以来,主张与中国“脱钩”的声音不断,有专家已经开始评估和分析与中国“脱钩”所带来的风险及后果。

就在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中国前,德国政府批准了中国国企入股汉堡港的折衷方案,中资公司赛微电子旗下的瑞典Silex公司计划收购德国芯片制造商艾尔默斯公司(Elmos)已进入政府审查阶段。德国媒体《商报》报道说,德国政府可能批准该收购案。这两桩收购案在德国政界乃至欧盟均引发了相当多的争议,德国总理力排众议推进收购案,显示德国经济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瑞典国家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比约恩·卡佩林(Björn Cappelin)表示,朔尔茨计划访华在欧洲面临很多批评,习近平在确保开启第三个任期后迎来一位外国领导人,这是北京乐于见到的,但是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朔尔茨将带领一个商业代表团,显示德国重视与中国的商业关系,然而这可能让朔尔茨无法与习近平坦率严肃地讨论一些事情。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莱西娅·阿米吉尼(Alessia Amighini)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莱西娅·阿米吉尼(Alessia Amighini)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莱西娅·阿米吉尼(Alessia Amighini)认为德国试图恢复过去两三年来与中国中断的联系,德国在经济方面与中国有重要的联系,欧盟不会关闭,关闭的是中国,这是令人不满的地方。她说:“我们需要一场希望是有建设性的对话,但是不是无条件的,(中国)要像以前一样开放,否则对我们不公平。”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处于闭关状态,高层领导人互访几乎停滞。中国数年来精心准备的北京冬奥会规模宏大,然而响应北京亲自出席开幕式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寥寥无几,远远少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在美国和欧盟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以及俄乌战争持续的背景下,有分析认为北京方面急于摆脱外交困境,与德国的关系是抛向中国的一个“救生圈”。

强势的中国领导人

习近平在中共20大上取得了空前的权力,其亲信和旧部已经掌控中央政治局,以前总书记胡锦涛为首的团派则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在中共20大闭幕会上,胡锦涛被工作人员强行提前带离会场引发各种猜测,并成为了近期中国网络上最敏感的话题。从媒体公布的视频来看,胡锦涛试图翻阅文件遭到阻止,胡锦涛本人似乎不情愿离场。中国官媒新华社仅在英文推特帐号上称胡锦涛离场是由于“身体原因”,官方发布的中文消息均没有提及胡锦涛提前离场一事。

和往届中共党代会一样,报告中提到了“深化改革开放”,不过此次习近平在报告中提及“安全”与“斗争”的次数远远多于“改革”。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并将其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显示出中共所提出的现代化路径可能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余茂春指出,习近平20大报告关键词为安全和斗争,凸显出习近平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习近平在20大报告中坚称中共的防疫政策正确并将继续坚持下去,20大闭幕后,中国各地的封控措施没有放松的迹象,这让民众和商界期待当局放宽防疫政策的幻想破灭。中国的清零政策已经对中国国内的经济和民生造成实质冲击,民众和企业对当局严苛的封控措施颇有怨言。

瑞典国家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分析师比约恩·卡佩林(Björn Cappelin)
瑞典国家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分析师比约恩·卡佩林(Björn Cappelin)

比约恩·卡佩林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习近平将会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力,甚至做出一些有损中国经济的政治决策,更缺乏兴趣听取外国的意见,无论是政治伙伴还是商业伙伴。

比约恩·卡佩林表示:“欧盟国家意识到,中国更多是对手,较少是伙伴关系。但是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似乎缺乏共识。”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以对俄罗斯的依赖为例,认为应该对中国采取类似措施,另一些国家领导人则坚持自由贸易,像中国一样闭关是错误的,比约恩·卡佩林认为,欧洲需要团结以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方式,目前还没有看出大的进展。

德国柏林政治学者张俊华表示,欧洲对于习近平掌控下的中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乌克兰战争的原因,欧洲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俄罗斯身上,解决自身能源危机问题,这一问题涉及欧洲人的直接利益。德国新政府还没有形成明确、有体系的中国政策,而且在操作过程中甚至相互矛盾。

阿莱西娅·阿米吉尼认为,习近平连任对于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不会带来大的变化,欧洲面对的是同样一个体制,球在中国的一边:“不论习近平是否领导所有方面,六个人(常委)都站在习那一边,没有竞争者,在欧洲和中国的关系上更加保守,这都不是大问题,也不会有大的变化,我们不是在跟不同的机构对话,而只是一个领导人,因此球在中国一边。”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菲利普·法苏罗(Filippo Fasulo)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菲利普·法苏罗(Filippo Fasulo)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菲利普·法苏罗(Filippo Fasulo)认为,未来中国将更加官僚主义,可以确定习近平会加强集权,习近平从95%的控制变成100%的控制不是非常大的变化,而美国正在严肃对待中国对全球秩序的系统性挑战,美国开始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并试图让盟友加入这个行列。

一些在华德国大型企业正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以构建独立的本土供应链,避免地缘政治和贸易战的影响。

外国驻华商会注意到中共20大以后某些政策上的变动,商界担忧中国将再次走向封闭,新一代领导班子缺乏历练和经济方面的管理能力,一些人呼吁当局不要过多干预市场。人民币汇率在20大后数日持续走低。香港股市在中共20大闭幕后经历了一波抛售,股指大幅下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同样遭遇了一轮暴跌,华尔街日报指出,习近平巩固权力令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经济政策产生了疑虑。

位于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
位于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

张俊华表示,中共20大以后习近平会以政治为主、抓意识形态,这不意味着中共不考虑经济问题。“迄今为止,共产党的奠基石、合法性基础主要还是经济,不是它的政治,也不是意识形态,不是它的几句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

张俊华认为,中共内部被习派人马控制,这样干活会更顺一些,另一方面政治上的事情做得会更多一些,经济方面也会下功夫,例如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难以支持,德国政府不会出钱支持这样的公司,这样中国就会抓住机会收购有技术能力的企业。

比约恩·卡佩林认为,中国在很多领域正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这不以为着中国明天就要向世界关上大门,这将是长期的过程。外国公司和政府需要更好地了解自身在哪些方面依赖中国、哪些方面是弱点等等。

中共20大上,习近平的亲信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一跃成为中共第二号人物,今年年初上海灾难性的封城没有影响李强的仕途,预计明年春季李强将接任总理职务。分析认为,中共本届领导班子多为文革一代,教育水平是一大缺陷。张俊华认为新一届中共常委没有像李克强一样的经济专家,然而李强在上海主政期间引进特斯拉是一大功绩,中国未来会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外来技术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实际上民主制度和威权制度的竞赛到现在还没有定局。

在引进外资方面,张俊华认为,中国政府需要的是有技术有实力的大企业,在中国的体制下,中国政府完全有可能给这类企业提供“有利条件”,让他们获得比国内民营企业更大的利益,并且采取强制手段压制反对意见,这在民主国家是不可能的。

欧盟与各成员国领导人在柏林举行乌克兰重建会议。(2022年10月25日)
欧盟与各成员国领导人在柏林举行乌克兰重建会议。(2022年10月25日)

不和的欧盟

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盟各国领导人讨论了欧洲的经济将与能源问题、对乌克兰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以及对俄罗斯的制裁。欧洲各国领导人还讨论了对中国的未来的战略,旨在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欧盟还决定在12月举行首次欧盟-东盟峰会,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聚焦共同利益,并强调双方共同遵守的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欧盟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是否应该设置能源价格上限展开了数小时的争论,直至会议结束,多方没有达成共识。几个月以来,欧盟两大成员国法国和德国在政策方面意见不统一相互指责,10月26日法国总理马克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巴黎举行了低调的工作午餐会,双方在会后表示将加强法德合作,共同面对挑战,这无法掩盖法德双方的严重分歧。原定于当天举行的法德部长联席会议没有举行,法国方面声称几位德国部长因对会谈缺乏兴趣,因而同意取消这次会谈。

张俊华表示,德国政府内部存在着达成对中国共识的任务,欧盟层面上也需要共识:“欧盟的表达也比较明确了,但是具体需要欧盟成员国自己去做,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欧盟成员国关系的重要因素,德国法国这两匹马如果不能够起作用,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就很难。” 张俊华认为,德法两个大国的关系决定了欧盟的走向,两国关系有领导人个人的原因,也有结构上的原因,比如能源问题,危机时期要达成共识更难一些,目前双边关系不是很令人满意,但双方有意愿改善,问题最终可以得到解决。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爆发后,欧洲能源问题尤为突出,法国和德国在能源和国防政策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欧洲多国民众对于高昂能源账单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愈发不满。法国等国提议设置天然气最高价格,而德国并不赞同这一提议。德国新上任总理朔尔茨在未与法国协商的情况下,宣布了一项价值2000亿欧元的能源补助计划,旨在缓解家庭和企业面临的困境。德国由于大量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因而成为受战争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德国的能源补贴计划引发了法国等国家的不信任,法国等国认为,德国的巨额补贴扭曲价格,使其他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欧盟的警惕

关于中国的议题罕见地成为了欧盟峰会的重点,欧洲国家领导人用了三小时讨论未来对华战略。欧洲国家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意识到了对中国依赖的风险,2019年以来,欧盟就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强劲的经济竞争者,以及系统性的竞争对手。欧盟各国领导人在重点讨论了欧洲基础设施安全、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预计12月的欧盟-东盟峰会上,双方将讨论加强供应链的合作。

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在欧盟峰会结束后表示,有关中国战略的讨论显示,在美中对立加剧之势,欧洲将坚持自己的发展模式,对话既显示出明确避免天真的意愿,也不会加入与中国系统性对抗的逻辑。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警告中国与俄罗斯密切的联系将影响中欧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欧洲必须对依赖性提高警惕。冯德莱恩评价习近平说:“我们目睹了紧张局势的加速,我们看到习主席继续重申中国采取的非常自信和自力更生的道路。”

法国总理马克龙认为,过去欧洲把基础设施卖给中国,犯了战略性错误,欧洲国家过于着眼于公共财政,导致成员国被迫出售基础设施给中国投资者。意大利总理德拉吉认为,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不能重蹈与俄罗斯关系的覆辙。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认为,欧洲在过去有些自满,中国是一个竞争对手,在某些领域甚至有敌对行为。德克罗认为,这不意味着欧洲不需要和中国的关系,而是避免依赖。荷兰首吕特主张在科技方面与美国合作,同时欧洲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不单纯是美国的延伸,欧洲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政治。芬兰总理桑娜·马林认为欧盟与所有民主国家合作,在科技领域阻止中国的崛起。

波罗的海三国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今年退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

法国《世界报》披露说,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希望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一起访华,以展示欧洲团结,而朔尔茨倾向于单独访问。

朔尔茨正在积极为其中国政策辩护,反对与中国脱钩。朔尔茨说:“欧盟以成为一个对全球贸易感兴趣的联盟而自豪,它不支持那些推动去全球化的人。”

法国投资银行Natixis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ía-Herrero)
法国投资银行Natixis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ía-Herrero)

法国投资银行Natixis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ía-Herrero)表示,中国正在半导体行业和其他行业加快收购进度,因为中国知道美国将会向欧洲施压。艾西亚说:“主要的目标是德国技术,中国不光会出台政策,还会收购外国高科技企业。欧洲显然是一个目标,这里存在技术,而且取得技术要比韩国、日本、美国更容易一些。” 艾西亚表示,不管朔尔茨说什么,脱钩实际上正在发生,他希望世界会像以前一样,但这不会发生。

菲利普·法苏罗认为,中国的收购行为有战略意义,欧洲正在觉醒,对于中国不再天真,这不意味着欧洲要切断同中国的联系,而是对中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中国收购行为有一个清晰的图景。

德国政府和执政党内部对于中国的态度同样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来自绿党的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不再天真”,他反对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福地”码头。社会民主党总理朔尔茨主张推进中资收购案,并且称最近这桩收购案与访华行程无关。德国政府最终批准了这桩收购案的折衷方案,中资占比由原定的35%下降到约25%。

中资公司赛微电子旗下的瑞典Silex公司计划收购德国芯片制造商艾尔默斯公司(Elmos)已进入政府审查阶段,预计这项交易未来数周就可完成。德国总理府认为收购案没有关键技术流出的风险,其中涉及的技术已经过时。德国联邦宪法保护局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其中的产能。

张俊华认为,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压制,总体上是比较被动的做法,美国的措施是否成功很难下定论。现在是全面的竞争,然而欧洲在这方面的意识总是慢一些,中国会在欧洲资本上下功夫,比如建立一个研发基地,这正是中国所希望的。

张俊华表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政府,在经济界的力量远不如美国政府,然而现在需要一种机制让中国和西方的冲突不致太激烈,欧洲在其中扮演了缓和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定好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习近平设定的目标是不会轻易放弃的,现在在欧洲看法一致的还比较少,认识一个国家和一个人需要一定的过程。

未来合作空间

比约恩·卡佩林认为,当讨论中国与世界脱钩关闭国门时,要看不同的领域,中国正在加速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外国公司可能是一个机会,中国在一些技术领域仍落后于西方,因此中国会在这些领域向专业人士打开大门。比约恩·卡佩林指出,未来在和中国进行商业合作的时候,外国公司需要明白中国会将安全作为压倒性的规范,经济政策和经济效益将臣服于安全考虑。

阿莱西娅·阿米吉尼表示,欧洲已经注意到中国对欧洲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兴趣,欧洲可以分享技术,但分享不意味着失去。欧洲和中国在数字化、新能源等绿色转型方面有共同之处,各个国家都需要应对气候变化。

阿莱西娅·阿米吉尼指出,过去中国在一些方面的行为已经证实是不公平的,例如在汽车行业标准的对话方面就有非常激烈的争论,中国取得了很大一块市场份额后,就会把欧洲踢出市场,当然欧洲不会像过去那样愚蠢了。

欧洲大型企业在中国拥有巨额投资,菲利普·法苏罗认为,欧洲对中国不再天真,中国对国际环境也不再天真,经济竞争是战略竞争,因此中国关注经济安全,把国家利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中国需要引进外国技术促进自身创新,对于在华外国企业,他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未来如何应对官僚主义的中国,这是未来10年的核心,谁能找到答案,谁就拥有财富。”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