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权威机构星期二(3月28日)联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透露,中国政府在2008年至2021年间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基础建设计划,一共向22个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2400亿美元,但是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援国家难以如期偿还用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北京又被迫向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更多的纾困贷款。
由世界银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援助数据研究实验室(AidData)和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推出的这份报告指出,将近80%的贷款是在2016年至2021年间向包括阿根廷、蒙古和巴基斯坦在内的主要中等收入国家提供的,很多是纾困贷款,帮助受援国家继续偿还过去的贷款。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几千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贷款的规模自2016年以来就逐渐缩小,因为许多项目根本无法取得预期的财务回报。
“北京最终试图拯救它自己的银行。这也是它为什么介入高风险的国际纾困借贷业务的原因,”路透社引述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及本次研究报告共同作者之一的卡门·里因哈特(Carmen Reinhart)的话说。
此次研究发现,中国向身陷债务危机国家的贷款从2010年占其海外放款总额的5%暴增到2022年的60%。
阿根廷从中国获得的贷款最多,高达1118亿美元,巴基斯坦以获得485亿美元的贷款次之,而埃及以欠中国156亿美元的债务位居第三。另有九个国家获得了不到10亿美元的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互换额度在放款总额中占了1700亿美元,涉及的国家包括苏里南、斯里兰卡和埃及。由中国国营银行和公司支持的过渡性贷款和余额支付占了700亿美元。延期偿还的两种贷款约为1400亿美元。
研究报告对某些国家央行可能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额度人为拉高各自的外汇储备提出了批评。
另一位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威廉玛丽学院援助数据研究实验室主任布莱德·帕克斯(Brad Parks)指出,中国的纾困贷款“既不透明又无协调”。
不过中国政府一向对此类批评不以为然,声称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都是“开放与透明”的。北京还指责别人炒作中国的“债务陷阱”和贷款不透明,向中国泼脏水。
“中国始终基于公开透明的原则,同发展中国家开展投融资合作,中方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行事,尊重有关国家意愿,从来没有强迫任何一方借款,从未对任何国家逼债,不会在贷款协议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更不寻求任何政治私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星期二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
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提供的纾困贷款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贷款总额高达中国海外放款总额的五分之四。而这些贷款无法如期偿还也将对中国各家银行的资金平衡表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对低收入国家的债务困难则提供延期还款的办法。
中国目前正在与赞比亚、加纳和斯里兰卡等国家进行债务重组谈判,而且被批评阻碍谈判取得进展。北京作为回应,则呼吁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向这些国家提供债务救济。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