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面对原材料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其他国家的工人的处境。中国政府和很多中资企业到世界各地、包括那些鲜有其他外国人去的地方,同当地签署合同。中国的中辉采矿集团今年就同赞比亚签署了一项价值36亿美元的开采铜矿的合同。
*运作过程颇为巧妙*
很多来自中国的公司和企业,为了保障中国的经济发展,去到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签署有关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的合同。
彼得•法姆是设在华盛顿的“大西洋理事会”里专门研究非洲问题的一位专家。他认为,中方在大幅度购买原材料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其实挺巧妙的。
他说:“中方的投资当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实际上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或是软式贷款、或者是用在其他和中国公司有关的产品和项目上。这样一来,接受贷款的那些国家真正拿到手上的现款比外界想像的数十亿美元那种规模,要小得多。”
中国公司常常把基础设施工程作为付款方式,而具体操作起来,无论是在苏丹,还是在其他一些地方,中方在建设过程中,用的往往是来自中国的器材、原材料和员工。
*透明度与环保问题令人关注*
美国国务院前大使级官员大卫•施恩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他指出,中国和非洲一些国家的交易往往都缺乏透明度。
施恩大使说:“外界往往不知道他们到底付了多少钱,也不知道交易是否是干净的。”
除了透明度方面的潜在问题以外,一些环保组织也对中方的海外投资表示关注。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表示,中国从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的很多地方,购买棕榈油、木材和纸张,造成当地采伐森林。
绿色和平的活动人士梅泰尔努力确保中国公司不会违反当地的森林保护法。他说:“我注意到,他们如今在印尼的运作,比过去小心多了,他们要避免被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曝光。”
*当地雇员的抱怨*
除了透明度的问题以及环保方面的顾虑以外,为中国公司工作的当地雇员,有时候也有很多不满。
在利比里亚,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利比里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有很多利比里亚工人对中国公司老板对他们的态度以及给的工资,表示不满。
一位参加当地一次抗议活动的妇女说:“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总是在嘲笑我们,而且还打我们,对我们的父母亲、对我们,都非常不友好。如果你在工作中出了一点错,中方的老板就会过来踢你一脚。”
*中方辩护投资人不涉足当地政治*
中方官员对这些指控表示否认。中方官员同时还表示,和西方投资人不同的是,中方投资人不涉足当地的政治。
在塞内加尔的农村地带,来自中国的欧阳先生是一家芝麻加工厂的老板。他说:我们根本不是要对当地进行剥削,拿走他们的钱;相反,我们来这儿是想要帮助当地,尤其是这儿的农村地区,让当地人能够有就业机会、能赚到钱。
自从本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地的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的趋势,而这期间,也恰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时期。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原材料的价格,今后10年内,还将继续上涨,而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远远不会只在今后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拓展,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受到的影响只会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