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53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校园霸凌困扰美国校园


美国麻萨诸塞州一所高中不久前发生的一幕悲剧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一个十分普遍、却又一直困扰校园的问题─校园霸凌(Bullying)。

2010年新年刚过不久,麻萨诸塞州西部小镇南哈德利(South Hadley)一名15岁的女生菲比.普林斯(Phoebe Prince)放学回家后在家中上吊自尽。迫使这名花季少女选择结束自己宝贵生命的原因就是长期受到同学的侮辱霸凌。

菲比自杀半年多前才刚刚随家人从爱尔兰移民到美国。由于长相出众、性格迷人,并且很快与学校一名“偶像”级高年级男生发生恋情,菲比遭到一些男女学生的不满和嫉妒。几个月来,多名男女学生不断对她欺凌、辱骂,甚至在网上也不放过她。在此期间,菲比本人和家人都曾向校方反应无法继续忍受同学的霸凌,但校方始终未予足够重视也没有采取有效行动,最终促使了悲剧的上演。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美国社会对校园霸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对菲比的遭遇和家人深表同情,同时对校方未能及时采取有效行动阻止悲剧的发生感到愤怒。这一事件也促使麻萨诸塞州加紧了制定反校园霸凌法的进程。还有舆论呼吁联邦政府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反校园霸凌法。

朱迪.库琴斯基(Judy Kuczynski)是一个反校园霸凌组织Bully Police USA的主席。她的女儿蒂娜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她说:“我女儿是一个非常外向的孩子。她个性很开朗,参与各种活动,有很多朋友。后来有一段时期她的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开始不舒服,无法入睡,不吃东西,胃痛得很厉害。晚上睡觉的时候磨牙。不想去上学。”

学者们把霸凌定义为对某人长期的恐吓、欺辱和胁迫。霸凌可以是身体上的暴力行为,也可以是言语上的,比如骚扰、辱骂和散布关于受害者的谣言等。Bully Police USA的库琴斯基对霸凌有不同的看法。“霸凌是一种蔑视行为,与力量的失衡有关。它与未成年人了解他们自身能力有关。”她说,“霸凌的对象往往以为他们忍忍就可以对付过去,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内布拉斯加大学霸凌研究网络项目(Bullying Research Network)负责人苏珊.史威尔(Susan Swearer)教授表示,霸凌现象在校园内十分普遍。

史威尔: “从世界范围的研究来看,霸凌现象相当普遍。大约有75%的孩童在学校时会卷入霸凌当中。这包括被霸凌的学生,实施霸凌行为的学生,或两者都有,还包括旁观者。”

由美国政府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年龄12到18岁的学生曾在学校经历过霸凌。然而在面对这样一个如此普遍的问题时,处在问题第一线的老师和校方领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是他们不情愿采取措施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库琴斯基表示,这是因为霸凌问题并不那么容易解决。

她说:“因为传统上很多老师并不接受处理霸凌或类似情况的培训。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课堂管理技巧不是那么好。另外一点就是成年人的态度。很多人认为这与他们无关。很多老师都说,他们是老师不是保姆,他们不会盯着这种事情,也不会参与。”

除此之外,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史威尔教授还认为,校方的一些顾虑也使他们没能及时采取行动。“在很多地方,校方担心讨论霸凌问题就等于是承认他们的学校存在这些问题。他们还担心,家长会生气,可能会起诉他们。从善意的角度来说,有时候大人们确实没有注意到(霸凌)情况的发生。”

为了解决霸凌问题,很多州出台了各自的反霸凌法。然而这些法律大多只是给予一些含糊的政策原则和方向性指导,实施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史威尔教授建议:“家长绝对需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和子女讨论任何问题,而不是到了霸凌已经很严重的时候才开始沟通。家长们需要和子女对一切问题进行沟通,并且教给他们在面临一些情况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Bully Police USA的库琴斯基特别强调,家长们在遇到子女被霸凌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做文书记录。她说:“我最想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做文书记录。第一次发生(霸凌)的时候你就要做记录,就像做会议纪要一样,时间、地点,有谁参与,不仅是谁干了,还有旁观者,还有他们做了什么。另外还有所有的后续情况。你一直记录,然后把你的记录交给校长。”

库琴斯基表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校方领导、甚至是学区负责人、直到州一级的相关负责人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让他们采取行动。但她表示,有时即便如此问题也可能难以解决。“但是,作为一个家长我要告诉你,最重要的是要为你的孩子尽最大努力。这可能意味着,让你的孩子离开那个学校。”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管控经济舆论能否振兴经济、提升信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1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