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当局不仅在新疆和西藏利用所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中心”进行强迫劳动,还通过国家主导的劳工计划,将大规模“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全国各地。中国政府对此报告予以驳斥,称其“毫无根据”和“完全错误”。
周一发布的这份报告详细描述了中国当局如何加大力度调查和监测贫困状况,提高跨省劳工转移的目标,同时施压少数民族的小农户,将其土地转让给国家主导的合作社。
报告指出,这一过程被官方宣传为“解放”农村劳动力,但实际上迫使数万名维吾尔、藏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在胁迫条件下进入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电池制造、季节性农业和海产品加工等行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省级自治区之一,均位于中国西部地区。
两套体系
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基金会(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中国研究高级研究员郑国恩(Adrian Zenz)表示,该报告对强迫劳动问题的评估“非常及时”。
“新报告不仅纠正了[2022年版本]的概念性错误,而且对现状进行了最新评估,”郑国恩周三通过电子邮件对美国之音表示。“国际劳工组织在上一份报告中将新疆的所有强迫劳动归因于拘禁营。”
郑国恩说,2022年2月,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报告曾援引国际工会联合会(ITUC)关于新疆强迫劳动的观察,但错误地认为整个强迫劳动体系仅基于“拘禁或‘再教育’营”,即北京所称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中心”(VSTECs)。
国际劳工组织的最新报告援引国际工会联合会的指控,称新疆目前有两大强迫劳动体系:
第一种涉及维吾尔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中心”的大规模任意拘留,其中大多数人已转入普通监狱长期监禁。
报告指出,这些中心的释放人员通常被迫从事纺织、电子等行业的劳动。
第二种体系涉及大规模将“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国家主导的劳工计划,使其脱离传统生计,进入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电池制造、季节性农业和海产品加工等行业。
“近年来,在加强调查和监测数百万农村家庭贫困状况的基础上,当局提高了目标,导致跨省劳工转移增加,”报告写道。“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小农户将农业用地转让给国家主导的合作社,从而‘解放’‘剩余’农村劳动力,使其进入制造业或服务业。”
西藏的强迫劳工转移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还强调了政府强制转移西藏劳工的问题。
“这些政策采用军事化职业培训手段,并要求政治干部介入,以迫使西藏牧民和农民放弃传统生计,转而从事公路建设、采矿或食品加工等行业,以此削弱 ‘宗教的负面影响’,”报告指出。
国际工会联合会估计,到2024年,西藏的劳工转移人数已显著增加,影响多达63万人。地方政府为劳工中介和企业提供激励措施,加剧了外界对西藏人被强行剥离祖传土地和文化传统的担忧。
国际回应
近年来,人权组织、政府机构和联合国机构不断要求中国政府就新疆和西藏的劳工状况提供透明度和问责制,并敦促各国和国际企业重新评估与这些地区相关的供应链关系。
美国已通过《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UFLPA)对新疆强迫劳动采取强硬立场。该法案于2022年生效,禁止进口新疆产品,除非企业能够证明其产品未涉及强迫劳动。该法案基于“可反驳推定”原则,即所有来自新疆的商品均被推定涉及强迫劳动。
此外,美国还对涉及强迫劳动的中国实体实施制裁和出口管制,以强化其对人权和公平贸易的承诺,并向北京施压,要求其终止强迫劳动计划。
尽管中国政府坚称相关政策旨在扶贫和促进经济发展,但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结果加深了外界对这些计划实际是压迫和控制工具的担忧。
国际劳工组织专家委员会已正式要求中国政府提供详细解释,并说明其为解决这些指控所采取的措施。报告最后敦促北京修改国家和地区政策,确保少数民族和宗教群体不以就业和去极端化项目的名义遭受强迫劳动。
中国回应国际劳工组织报告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否认国际劳工组织报告的内容,称其“毫无根据”,并表示相关信息是“虚假”的,意在“欺骗国际社会,破坏新疆和西藏的稳定发展”。
“某些势力不断散布有关新疆和西藏存在‘强迫劳动’的谎言,目的只是抹黑中国形象,污蔑中国政府治理新疆和西藏的政策,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欺骗国际社会,破坏新疆和西藏的稳定发展,”刘鹏宇周二晚间在一封电子邮件回复美国之音时表示。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