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星期二(9月5日)公布的8月份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以八个月来最慢的速度扩张,显示需求持续疲软,刺激措施无法有效重振消费。同时,路透社的调查显示,8月份的出口同比继续下跌,不过收缩速度小于7月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十年前曾提出他最大胆的重大改革计划,其设想是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经济转型为以服务业和消费为驱动力的西方式自由市场经济。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9月3日(周日)表示,美国将继续向中国出售半导体计算机芯片,但不会出售“中国为其军事所需”的最强大的芯片。
市场高度关注的中国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就其一项在岸私募债券是否能够展期的投票表决已经有了结果,展期方案在债券持有人会议上获得通过。这避免了一项重大的债务违约行为的发生,为碧桂园修复资债务问题赢得了一段时间。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决策者正试图解决房地产市场低迷的问题,而大型开发商碧桂园的麻烦成为了焦点。人们越来越担心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否可能接近一个压力对撞的关键点。
根据芬兰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今年以来,芬兰的进口总额大幅减少了15.2%,出口总额减少3.3%。对外贸易总额虽下降了9%,但贸易逆差也减少了54.25亿欧元 ,降幅高达85%。芬兰长期以来居高不下贸易赤字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对华贸易赤字状况的改善尤为明显。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周五(9月1日)上调了对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但下调了对中国明年增长的预期。穆迪称,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有所降低,而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正在增加。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周五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决定,自2023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现行的6%下调至4%。
中国经济的持续不景气是否会导致“硬着陆”,从而拖累与之关系紧密的美国经济?尽管专家们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持不同估计,但都认为,中国经济要摆脱目前困境很难,更别说恢复强劲增长了。专家认为,由于美中间经济以半脱钩状态运作已行之有年,除了美国对中国出口会受影响,在金融方面由于双方并不挂钩,从而不会对美国造成实质性影响。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连日来不断为中国经济公开加油叫好,并对媒体有关中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反弹不力、消费者捂着钱包观望、外销订单锐减以及房地产业危机加剧的报道表示不满。
中国大型房企碧桂园的离岸债权人正在通过律所争取在碧桂园进行债务重组期间以集体身份参与相关债务重组谈判。碧桂园在本月早些时候爆料,因资金困难无法按期支付两笔美元债权的票息,在国内外引起的广泛的关注。路透社星期三(8月30日)是根据纽约这家律师事务所一位代表的发言作上诉报道的。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星期三(8月30日)结束对中国为期四天的访问。她在离开上海前的记者会上表示,她不预期在影响美国公司在中国营商的问题上取得突破,但希望未来数月内看到她此次访问产生一些结果。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中国规模庞大且与全球经济密切相连的经济目前仍在发展的危机使外界的观察家和研究者面临一个重大挑战,这就是,如何在中国的信息不透明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向他们的受众及公众清楚明瞭地说明中国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由来和预后。他们正在奋力应对这种挑战。
巴西矿商淡水河谷(Vale SA)认为,全球最大生产国中国的钢铁需求下降,但情况并不像一些指标所显示的那样可怕,淡水河谷负责铁矿石解决方案的副总裁告诉路透社(Reuters)。
中国财政部周二(8月29日)表示,中国将对在华工作的外国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27年底,这对努力吸引后疫情人才的外国公司有利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向非洲等国再提出总计140亿美金的外援。观察人士说,这笔资金中,少数无偿金援确有助贫穷国家重建疫后经济,但多数仍属有息贷款,若利息不低且附带条件,对非洲等国的吸引力恐不高。他们还说,在西方民主阵营加速围堵中国的地缘态势下,习近平为了保政权,拉拢非洲的“金钱外交”攻势就算是笔“赔本生意”,也不得不撒币。
在中国,政府要民众做一件事通常不是通过政策手段就是采取强迫手段,如制定法律或发布行政命令,它几乎从来不会像西方政府那样直接向民众派发现金,提供“物质刺激”。但是,近日,中国浙江常山县政府却突破了这一惯例,宣布为鼓励年轻人提前结婚提供现金激励。
中国制造业持续收缩的势头在八月份是否得到扭转?专家们还是不看好。路透社周二(8月29日)完成的专家预测调查显示,需求疲软的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中国这个世界第二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中国官方面临很大压力,要加大力度提振经济。
长期以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一直是研究人员和中国研究专家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在中国以及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制造业强国之际。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Kazuo Ueda)上周末在美联社举办的年度杰克逊·霍尔经济政策研讨会(Jackson Hole Economic Policy Symposium)上表示,中国经济活动的速度一直令人失望,可能影响日本的经济前景。
新冠疫情结束仅仅半年多,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就处于巨大的动荡之中,几乎自我实现了中国人过去几年有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预言。不过,与国际社会对中国越加排斥的厌恶感相比,例如德国外长贝尔伯克8月22日在一次演讲中质疑是否能与中国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中国的一些人似乎毫无觉察,对变局似乎乐观许多。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成了全球关注焦点,我在上期专栏文也说,中国经济有可能构成今年全球最大地缘政治风险。不过,中国经济的不振与社会情绪有着直接关联,后者的普遍消沉影响了市场信心。
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Evergrande)在停牌17个月后,周一(8月28日)于香港交易所恢复交易,早盘股价下跌86.7%,成为一只低价股。此前该公司表示已“充分”履行了港交所相关复牌指引要求。
MC: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旗下“异言网”(China Dissent Monitor)发布的最新统计,随着中国经济走缓和房企财务接连爆雷后,过去一年来的劳工和住房抗争事件激增,而且未来可能持续走升。观察人士表示,中共持续无差别打压各类抗争,显现出对治理的深层不安全感。
据官方媒体周日报道,中国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以期在中国应对经济放缓之际恢复人们对世界第二大股市的信心。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