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七个工业化国家G7的外长们星期三(2023年11月8日)在东京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中东和乌克兰局势,也对朝鲜的违法行为和中国在地区海域“不断增强的侵略性行为”表达了关注。
在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预计将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经济领导人周会晤之前,一项比较24个国家对美中看法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华盛顿的看法比对北京的看法更好,尤其是在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在上海开幕,不仅有美国农业部带领17家厂商组成的历来最大访问团,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有意藉此次进博会修复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但因境内消费疲软以及越来越紧缩的国安法规,能带给西方的利益有限,恐怕无法如愿修复关系。
讲述维吾尔人处境的记录片《杂音和噪音》(All Static & Noise)11月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北美首映。这部纪录片历时五年制作,在七个国家进行拍摄,记录了主角菊尔·伊力哈木为争取父亲伊力哈木·土赫提的获释奔走,以及多位维吾尔人逃离中国,讲述自身或家人在拘留营的经历。
在哈马斯武装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近四个星期后,人们越来越担心,这场突发的以巴冲突是否会波及美国多年来潜心打造的将战略中心逐步转向印太地区的安全战略,将美国又拉回了传统热点地区--中东。
在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降低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至关重要。
以色列地面部队周四(11月2日)向加沙城推进,与此同时,旨在短暂停止战斗并缓解这处巴勒斯坦人聚居区日益恶化的人道主义危机的外交努力仍在继续。
俄罗斯总统弗拉迪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星期四(11月2日)在俄罗斯议会通过的一项法律上签字,正式撤销莫斯科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的批准。普京曾经放话说,俄罗斯此举是为了与美国处于同等地位。
台湾外长吴钊燮敦促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台湾在全球的重要性,因为台海一旦爆发战争,对国际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远大于目前仍在进行的俄乌战争。
荷兰高级官员周四(11月2日)表示,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正在率领一个商业代表团在河内进行访问,为荷兰半导体企业和供应商投资越南制造业进行筹划。
英国于11月1日至2日举办全球首届人工智能(AI)安全峰会,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率团出席引起注目。中国等逾20个与会国签署《布莱切利宣言》,表达同意与美国、欧洲联盟和其他国家合作的意愿,以共同管理人工智能的风险。
中国最近加大对台湾武力施压,甚至有哈马斯领导人宣称中国将效仿其袭击以色列的策略入侵台湾。有军事专家认为,习近平近期的清洗运动未必削弱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和战备能力,美国对中东的资源投注也给中共提供一定的方便,美国和台湾需要加强战备和军力部署。
英国11月1日至2日召集27国政府代表、学术和企业界人士,于伦敦举办全球首届人工智能(AI)安全峰会,讨论如何控制AI技术的风险。
俄罗斯议会上周(2023年10月25日)正式撤销对《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的批准。美国国会共和党人声明指出,此举显示俄罗斯核武野心,呼吁拜登政府不应再浪费资源寻求无效协议,而应改进自身核威慑力量,“让对手为其行为负责”。
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10月31日于北京闭幕,为期三天的议程中最受瞩目的是,美中中断军事交流一年多来,美国首次派遣资深国防官员出席。虽然中方代表在会中针对美国跟台海问题的发言不乏强硬措词,但分析人士认为,以控管军事风险的角度来看,美中两强能够恢复对话,就是好事一桩。
据联合国机构周日(10月29日)表示,有数千名加沙居民闯入该机构的仓库和配送中心,抢夺面粉和“基本生存物品”,这显示了当地民众在绝望感日益加剧之下,公民秩序也随之崩解。与此同时,以色列也在周日持续加大对加沙的攻击力度。
周六,正当以色列军队扩大了对加沙地带的空中和地面攻势,数十万示威者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城市集会,表达对巴勒斯坦人的支持。
联合国要求以哈战争实现人道停火的呼声星期二增高,但由于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更多的火箭,以色列加紧轰炸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目标,呼声可能不会被理睬。
英国专家说,南极洲首次发现禽流感,让人担心这个致命病毒可能威胁到企鹅和其它当地物种。
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商表示,第二批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排入大海的工作已按计划于周一(10月23日)结束,在日本执行自两个月前开始的排放以来的首次安全和监测任务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官员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问题”。
世界中东和平峰会周六(10月21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据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以及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一些中东国家等十几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出席了这次为期一天的会议。
前美国副国安顾问博明(Matthew Pottinger)周三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接待俄罗斯总统普京,“是试图在欧洲推动混乱,在中东推动混乱,最终试图在中国前院推动混乱。”
10月18日,在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特拉维夫发表讲话表达美国对以色列坚定的支持的同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与他的“亲爱的朋友”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举行第42次会晤。有分析说,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战争令美国在欧亚大陆同时面临严峻战略考验的局势雪上加霜,而这可能会给中国和俄罗斯挑战现行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机会。
中国正在举办以习近平主席的标志性政策“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心的第三届国际论坛,该倡议在过去10年中建立了跨几大洲的基础设施,使一些较小的国家背负了债务。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经历了十年促进贸易但留下巨额债务并引发环境问题的大型项目之后,看起来规模变得较小、较为关注环保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