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外反对派运动领袖人物的王军涛,在1989年六四镇压后被当局以“煽动、组织、指挥反革命暴乱的要犯”判刑13年。以保外就医名义来美后,他仍寻求在体制允许范围内做一个持不同政见的学者。但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回国梦。
海外纪念89年64天安门学运的活动正在逐步展开,主要是集会、研讨、追悼等等,但在美国的电影娱乐之都洛杉矶,天安门广场的故事被搬上舞台,而且是音乐剧。全美国少数族裔历史最悠久的......
海外纪念89年64天安门学运的活动正在逐步展开,主要是集会、研讨、追悼等等,但在美国的电影娱乐之都洛杉矶,天安门广场的故事被搬上舞台,而且是音乐剧。
1989年年初,中国已故的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致函中国当时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敦促他释放魏京生等所有政治犯,以显示中国执政党共产党通过武装夺权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愿意融入文明世界的国家,而不是一个不容异议的独裁专制国家。
美国五位前驻华大使齐集纽约纪念美中建交35周年。他们畅谈任内的“高潮”与“低潮”,凸显捍卫与坚持美国价值观是美国驻华外交官的重大使命。
1989年年初,中国已故的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致函中国当时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敦促他释放所有的政治犯,以显示中国是一个愿意融入文明世界的国家,而不是一个不容异议的独裁专制国家。当年6月3日夜间和6月4日凌晨中共当局出动军队在镇压了在北京的要求民主的和平抗议者。中共当局随后对方励之、李淑娴夫妇发出通缉令,指控他们犯有“反革命宣传煽动罪”。
25年前的这个星期,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镇压民主运动的“六四”天安门事件。尽管时间已过去近四分之一世纪,但在再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的中国,普罗大众,尤其是活动人士的普世人权,如言论自由等,不仅仍得不到保障
从天安门广场到美国洛杉矶,当年政法大学的青年导师吴仁华割舍了亲情和事业,在一条清苦的道路走了25年,依旧无悔,这个六四的苦行僧一步一脚印的追查真相。下面请看美国之音记者国符从洛杉矶发来的报道。
从天安门广场到美国洛杉矶,当年政法大学的青年导师吴仁华割舍了亲情和事业,在一条清苦的道路上走了25年,依旧无悔,这个六四的苦行僧一步一脚印的追查真相。五年前,吴仁华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纪念六四20周年的活动,当时他表示:“只要六四死难者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
广州维权律师唐荆陵上星期五在家中被警察以“寻衅滋事罪”带走,并遭到刑事拘留,目前关押在广州市白云区看守所。他的辩护律师刘正清经过三次交涉,终于在这个星期见到唐荆陵。我们请刘正清律师来谈谈唐荆陵的情况。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5月20日举行了一次听证会,纪念25年前发生的六四事件,同时探讨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发展以及美中关系造成的影响。在听证会上作证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以及......
中国民主活动家,理论家胡平自1988年以来被执政党共产党当局屏蔽于国门之外,多年来一直在美国纽约过着流亡的生活。就中国当代史而言,自中共1949年夺取中国大陆政权以来,在众多追求民主的中国大陆人当中......
中国民主活动家,理论家胡平自1988年以来被执政党共产党当局屏蔽于国门之外,多年来一直在美国纽约过着流亡的生活。
六四期间遭整肃的原中共领导人赵紫阳的幼子赵五军罕见地就六四镇压和赵紫阳晚年境遇发表评论, 称他父亲跟邓小平在如何解决学生和平示威的问题上不可能妥协,因为两人的道德底线不同。他不久前表示,继续对赵紫阳案采取噤声的做法只会给国家带来耻辱。
今年是天安门六四大屠杀25周年。随着六四纪念日的临近,美国之音推出大型系列采访报道,请当年参与民运的学生领袖回顾六四。美国之音驻台北记者张佩芝专访了六四民主运动学生领袖吾尔开希,谈谈他对六四大屠杀的反思以及他过去25年来的心路历程。
旅居海外的中国异议人士星期天在纽约宣布,将在北美地区举行长达一周的纪念六四系列活动。有与会者表示,今年纪念六四的特殊意义在于,当局的超常打压措施显示了习近平政权决意继承毛泽东的统治术;而25年后的事实证明......
二十五年前的五月十三日,天安门广场上的抗议学生开始绝食,直到五月十九日晚,也就是北京宣布戒严前几个小时结束。数千学生绝食,是六四民主运动中最悲情的场景之一,也是这场运动中道德感召力最强大的一页。 绝食在六四民运中扮演了什么作用?绝食始末是否可以看出当年学生运动策略的得与失?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1989年六四民运高潮之际拒绝实行戒严,为此被迫下台,牺牲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在之后的十六年直到去世一直被中共软禁,并以其秘密录音汇集成“改革历程”一书,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赵紫阳在六四事件中为何选择“不做开枪的总书记”?他政治生涯的沉浮对理解中共权力斗争和政治文化有何意义?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1989年六四民运高潮之际拒绝实行戒严,为此被迫下台,牺牲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在之后的十六年直到去世一直被中共软禁,并以其秘密录音汇集成“改革历程”一书,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赵紫阳在六四事件中为何选择“不做开枪的总书记”?他政治生涯的沉浮对理解中共权力斗争和政治文化有何意义? 参加我们今天讨论的四位嘉宾是: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先生; 政治分析人士章天亮先生;“中国人权”资深政策顾问,“晚年周恩来”一书作者高文谦先生;以及政论作家、时事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
二十五年前的五月十三日,天安门广场上的抗议学生开始绝食,直到五月十九日晚,也就是北京宣布戒严前几个小时结束。数千学生绝食,是六四民主运动中最悲情的场景之一,也是这场运动中道德感召力最强大的一页。绝食在六四民运中扮演了什么作用?绝食始末是否可以看出当年学生运动策略的得与失? 参加我们今天讨论的四位嘉宾是: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先生; 政治分析人士章天亮先生;“中国人权”资深政策顾问,“晚年周恩来”一书作者高文谦先生;以及政论作家、时事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
每年的六四周年前夕,北京都会拘留或软禁活动人士,显然是为了阻止人们纪念那次血腥镇压。今年的打压行动不仅大幅提前,力度也是前所未有。在北京的社会活动家,维权人士胡佳已经被居家软禁了两个多月,我们通过连线,请胡佳来谈谈北京的最新情况。
温斯顿•洛德,1985-1989在里根总统时期任美国驻中国大使,1993-1997年克林顿总统时期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洛德大使于1989年学运全面爆发之际离任,在任期间,他与夫人鲍柏漪......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