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六四期间遭整肃的原中共领导人赵紫阳的幼子赵五军罕见地就六四镇压和赵紫阳晚年境遇发表评论, 称他父亲跟邓小平在如何解决学生和平示威的问题上不可能妥协,因为两人的道德底线不同。他不久前表示,继续对赵紫阳案采取噤声的做法只会给国家带来耻辱。
赵五军的上述谈话是香港南华早报星期二首次发表的。赵紫阳的女婿王志华对美国之音证实,这些话是赵五军今年清明节说的,但由于当局对信息的封锁限制,他们家人只是听说这些谈话在境外媒体上发表了,但还没有看到有关报道的原文。
赵紫阳是25年前因反对军队镇压示威学生而被中共元老们逼迫下台的,此后一直受到软禁,直到2005年去世,时年85岁。赵五军说,有一件事他父亲从未后悔,那就是他坚持不可杀学生。
南华早报援引赵五军记忆中赵紫阳的话说,“这是我的信念和最后一步:作为党的总书记,我有这个历史责任去劝说邓小平,即使他不听也罢。”
今年是六四天安门事件25周年,也是赵紫阳下台和另一位因同情要求民主的学生而被罢黜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猝然去世25周年。胡耀邦之死引发北京高校学生走上街头为他鸣冤,进而发展到占领天安门广场进行绝食抗议和平示威,要求民主改革,一度获得北京和其他地方上百万民众公开支持。
南华早报的报道援引赵五军的话说,“(平反)对我们家来说没那么重要,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很重要。”
他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冤案,总有一天会昭雪。不然的话,下一代会问,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如果你避而不谈,那是我们国家的耻辱和共产党的耻辱。”
王志华是赵紫阳女儿王雁南的丈夫。他对美国之音表示同意赵五军的上述看法。王志华指出,抗日战争八年就结束了,而六四事件和赵紫阳冤案25年都没能平反,还不准公开谈论。他表示,他和家人都相信,重新评价赵紫阳的问题迟早将解决,重新评价六四是当今领导人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
王志华表示,六四事件不管对错,都应该公开讨论,不要回避,首先让包括年轻一代在内的社会大众了解1989年发生的事情,因为公众有知情权。
王志华还含蓄地表示,鉴于中共派系和利益集团争斗的复杂性,他个人觉得,中国近期发生的一些打压呼吁官员公布财产以及纪念六四活动等抓人事件不一定都得到习近平的认可。
王雁南两年前曾对美国之音表示,她父亲赵紫阳在被软禁期间曾多次写信给当时的中共领导人要求重评六四。
她说:“他也不断地上书啊,写信给领导人,要求平反六四,要求这些事情要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处理,要肯定当时群众和学生的爱国行动和民主的诉求。15大时写过一封公开信,还告诉他们早解决比晚解决要好,主动解决要比被动解决要好,形势好的时候解决比出了问题后解决要好。他说了不少看法。主要是要总结历史的教训,不是一定要追究个人责任。那时15大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这个机会错过了。将来怎么样,只能让历史来看了。”
赵紫阳的老部下、原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俞梅荪对美国之音表示,他很钦佩赵家子女和胡耀邦儿子为国家民族利益敢于公开发表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他说:“我所了解的赵五军、赵二军、赵大军他们都很低调,人都非常好,都很低调,也不发表什么谈话。这次能够谈话,当然很好啦。前不久胡德华那个谈话也非常好。我很赞赏他们能够有勇气来提出这些问题。不是为了他们自家,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来提出这个问题。”
近年来每到敏感时期都受到北京警方严密监控的俞梅荪表示,他在胡温时代曾警告禁止他前往赵紫阳家和胡耀邦家看望的警察说,到习近平执政时会控告他剥夺公民自由罪,但未曾想现在被监控得更严。俞梅荪指出,六四事件一直被设置禁区,迟迟不能平反是因为牵涉各方利益,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体制,但他同时指出,习近平的父亲、中共元老习仲勋曾公开反对向学生开枪,习近平本人应该会在时机成熟时解决六四这个历史包袱。
他说:“紫阳去世的时候,他的母亲齐心率子女,包括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献了花圈嘛。所以,习近平个人、习近平家里当然对紫阳印象很好,是支持紫阳的嘛。我想,作为习近平个人,他肯定是明白是非曲折,肯定有是非观念的,肯定是支持紫阳的嘛。我想,他内心还是愿意为紫阳平反,为耀邦平反,他是愿意的嘛。但是涉及到整个结构体制制度,涉及各方的利益,所以他可能还在犹豫,可能还没有最后下这个决心吧。”
这位前中共党员表示,重新评价天安门事件对于六四难属和整个国家非常重要。
他说:“对(赵紫阳)他们家没那么重要,但是对六四死难者、对难属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难属也不是为了个人,也都是为了大家的事。现在以丁子霖为首的六四难属有200多位,一直在维权呼吁,被打压。难属里面,有统计说,已经有35位难属去世了。 遗恨终生了。”
北京当局近一时期定性六四事件的说辞是, “那场政治风波,中国的党和政府早已有了明确的结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实说明,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中国政府起初把1989年春夏之交的学生运动称为“动乱”,开始武力镇压时改称为“反革命暴乱”,一段时期后再称之为“那场政治风波”,此后在各种媒体上都极力避免触及六四事件。
赵五军的上述谈话是香港南华早报星期二首次发表的。赵紫阳的女婿王志华对美国之音证实,这些话是赵五军今年清明节说的,但由于当局对信息的封锁限制,他们家人只是听说这些谈话在境外媒体上发表了,但还没有看到有关报道的原文。
赵紫阳是25年前因反对军队镇压示威学生而被中共元老们逼迫下台的,此后一直受到软禁,直到2005年去世,时年85岁。赵五军说,有一件事他父亲从未后悔,那就是他坚持不可杀学生。
南华早报援引赵五军记忆中赵紫阳的话说,“这是我的信念和最后一步:作为党的总书记,我有这个历史责任去劝说邓小平,即使他不听也罢。”
今年是六四天安门事件25周年,也是赵紫阳下台和另一位因同情要求民主的学生而被罢黜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猝然去世25周年。胡耀邦之死引发北京高校学生走上街头为他鸣冤,进而发展到占领天安门广场进行绝食抗议和平示威,要求民主改革,一度获得北京和其他地方上百万民众公开支持。
南华早报的报道援引赵五军的话说,“(平反)对我们家来说没那么重要,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很重要。”
他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冤案,总有一天会昭雪。不然的话,下一代会问,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如果你避而不谈,那是我们国家的耻辱和共产党的耻辱。”
王志华是赵紫阳女儿王雁南的丈夫。他对美国之音表示同意赵五军的上述看法。王志华指出,抗日战争八年就结束了,而六四事件和赵紫阳冤案25年都没能平反,还不准公开谈论。他表示,他和家人都相信,重新评价赵紫阳的问题迟早将解决,重新评价六四是当今领导人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
王志华表示,六四事件不管对错,都应该公开讨论,不要回避,首先让包括年轻一代在内的社会大众了解1989年发生的事情,因为公众有知情权。
王志华还含蓄地表示,鉴于中共派系和利益集团争斗的复杂性,他个人觉得,中国近期发生的一些打压呼吁官员公布财产以及纪念六四活动等抓人事件不一定都得到习近平的认可。
王雁南两年前曾对美国之音表示,她父亲赵紫阳在被软禁期间曾多次写信给当时的中共领导人要求重评六四。
她说:“他也不断地上书啊,写信给领导人,要求平反六四,要求这些事情要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处理,要肯定当时群众和学生的爱国行动和民主的诉求。15大时写过一封公开信,还告诉他们早解决比晚解决要好,主动解决要比被动解决要好,形势好的时候解决比出了问题后解决要好。他说了不少看法。主要是要总结历史的教训,不是一定要追究个人责任。那时15大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这个机会错过了。将来怎么样,只能让历史来看了。”
赵紫阳的老部下、原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俞梅荪对美国之音表示,他很钦佩赵家子女和胡耀邦儿子为国家民族利益敢于公开发表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他说:“我所了解的赵五军、赵二军、赵大军他们都很低调,人都非常好,都很低调,也不发表什么谈话。这次能够谈话,当然很好啦。前不久胡德华那个谈话也非常好。我很赞赏他们能够有勇气来提出这些问题。不是为了他们自家,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来提出这个问题。”
近年来每到敏感时期都受到北京警方严密监控的俞梅荪表示,他在胡温时代曾警告禁止他前往赵紫阳家和胡耀邦家看望的警察说,到习近平执政时会控告他剥夺公民自由罪,但未曾想现在被监控得更严。俞梅荪指出,六四事件一直被设置禁区,迟迟不能平反是因为牵涉各方利益,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体制,但他同时指出,习近平的父亲、中共元老习仲勋曾公开反对向学生开枪,习近平本人应该会在时机成熟时解决六四这个历史包袱。
他说:“紫阳去世的时候,他的母亲齐心率子女,包括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献了花圈嘛。所以,习近平个人、习近平家里当然对紫阳印象很好,是支持紫阳的嘛。我想,作为习近平个人,他肯定是明白是非曲折,肯定有是非观念的,肯定是支持紫阳的嘛。我想,他内心还是愿意为紫阳平反,为耀邦平反,他是愿意的嘛。但是涉及到整个结构体制制度,涉及各方的利益,所以他可能还在犹豫,可能还没有最后下这个决心吧。”
这位前中共党员表示,重新评价天安门事件对于六四难属和整个国家非常重要。
他说:“对(赵紫阳)他们家没那么重要,但是对六四死难者、对难属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难属也不是为了个人,也都是为了大家的事。现在以丁子霖为首的六四难属有200多位,一直在维权呼吁,被打压。难属里面,有统计说,已经有35位难属去世了。 遗恨终生了。”
北京当局近一时期定性六四事件的说辞是, “那场政治风波,中国的党和政府早已有了明确的结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实说明,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中国政府起初把1989年春夏之交的学生运动称为“动乱”,开始武力镇压时改称为“反革命暴乱”,一段时期后再称之为“那场政治风波”,此后在各种媒体上都极力避免触及六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