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学运35周年,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共产主义受难者基金会举行烛光悼念会,200多人前来哀悼,包括许多六四后出生的年轻面孔。前六四学运领袖周封锁表示看到了传承使命的希望。
在六四镇压35周年到来前夕,中国多个社交媒体网站和网络游戏平台禁止用户更换头像和昵称,防止其被用来纪念1989年的那场悲剧。这一审查方式让不少并不知道那场历史事件的年轻网民感到疑惑。一些用户甚至声称网站这么做是为即将开始的全国高考做准备。
在中国天安门广场镇压民主示威者事件35周年前夕,香港拘留了一名行为艺术家。
“六四事件”转眼35载,当年的抗争者已渐入暮年,他们的二代虽正值父执辈当时站上天安门广场的年纪,但在中国内部“被迫集体失忆六四”的环境下,他们多噤声或走避政治,仅有极少数、如来自武汉的张弘远,子承父志,接棒父亲张毅的六四精神,但也因此于2023年流亡付出荷兰代价。报道:https://bit.ly/4aKFlHE
在六四“天安门事件”3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以往曾经是纪念六四最积极的香港,现在却连提及相关字眼都已经变成禁忌。
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星期一(6月3日)在六四天安门大屠杀惨案35周年前夕发表声明,呼吁中国当局勇于面对“六四事件”历史事实,在中国实施民主制度并尊重台湾民主自由的体制。
6月2日(星期天)当地时间下午4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自由雕塑公园(Liberty Sculpture Park),数百人在公园内的“天安门广场”雕塑前举行集会、模拟绝食静坐……生动地再现了1989年“六四”大屠杀前一夜的情景。 组织者告诉美国之音,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保留记忆。希望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最终推翻中共集权统治。
在中共当局强力镇压1989年的学生民主运动、酿成六四屠杀事件35周年的前夕,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发表声明,批评中共当局不断加强镇压一切有关八九民运和六四屠杀的讨论和悼念,全面封堵纪念活动。
今年是八九六四35周年。对现代中国来说,这个日子既是光荣的,也是黑暗的。“光荣”指的是,自中共全国建政后,乃至中国近代开埠以来,还没有一场群众的反抗运动像六四一样,涉及范围如此之广,参与者如此之众,特别在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天安门广场,抗议当局的学生如此之多,反抗行动如此之坚定;“黑暗”指的是,与此同时,也从来没有看到,号称“人民”政权的中共,在这一天撕下了其伪装,命令它的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市民开创,酿成了屠杀事件,赤裸裸显露出法西斯的本质,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1989年的六四镇压使中共保守派与顽固派得势,力主改革的领导人赵紫阳遭罢黜,文革后开创的较为宽松的言论和政治环境毁于一旦。有关六四开枪的历史责任以及学运领袖们在那次学潮后期的表现,特别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对错和经验教训等问题仍备受关注,众说纷纭。
“六四事件”转眼35载,当年的抗争者已渐入暮年,他们的二代虽正值父执辈当时站上天安门广场的年纪,但若期待他们传承中国民主志业,恐事与愿违,因为一代六四人中,有幸“润”出国者,其二代多成了外国公民,虽认同父母的政治理念,却与中国少有连结。至于留在中国的六四二代,在“被迫集体失忆六四”下,多噤声或走避政治,仅有极少数、如来自武汉的张弘远,子承父志,接棒父亲张毅的六四精神,但也因此付出代价。
今年是“六四”天安门民主运动35周年纪念。那曾经是一场震惊全球、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中共军队血腥镇压,死伤成百上千。然而,三十多年来,在中共当局对媒体的严密审查和监控,对言论自由的极端控制下,一切有关六四事件的东西全部都被当局封杀和禁止。在这种高压“红色恐怖”下,六四事件这段历史正在被人们越来越淡忘。中共几代领导人对六四事件拒不认错、认罪,让几十年来向中共当局提出“真相、赔偿、问责”诉求的有些年长的人开始动摇能否在有生之年等到当局公正公开解决六四问题的执念。
1989年,中国当局用机枪、坦克和装甲车血洗北京街头后不久,地球另一端,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开始建立档案,为中国现代史上这段重要而惨痛的历史存证。宛如尘封的时光胶囊,29箱“天安门档案”承载着那个春夏之交的青春、热血、壮志未酬,也为当权者的残暴血腥留下无法抹杀的证据。报道:https://bit.ly/4c476vZ
1989年,中国当局用机枪、坦克和装甲车血洗北京街头后不久,地球另一端,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开始建立档案,为中国现代史上这段重要而惨痛的历史存证。宛如尘封的时光胶囊,这 29箱“天安门档案”承载着那个春夏之交的青春、热血、壮志未酬,也为当权者的残暴血腥留下无法抹杀的证据。
今年是六四天安门事件35週年,也是香港“反送中运动”五週年,美国国会将举行多场纪念活动。美国国会暨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邀请六四历史学者、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同时也这两场运动的亲历者何晓清在6月4日当天出席听证会,讨论中国35年来在人权和民主方面的情况。何晓清从2010年起连续五年在哈佛大学开设 “天安门运动历史与记忆” 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阅读六四档案,获得许多海外学者赞誉,但她致力讲述与保存六四历史,也被许多“爱国”的愤青和小粉红们批评为“卖国”。
六四事件遇难者家属组织“天安门母亲”一直坚持“真相、赔偿、问责”三大诉求。35年过去,“六四”在中国仍被视为禁忌。5月31日, 难属发表公开信,要求和政府展开对话,并强调将一如既往,秉持和平、理性、法制的原则,向政府提出合理、合法的要求,期望早日讨还公道。
在当代中国,发生过两次天安门事件。恢复天安门事件的历史真相,第一次已经引起中国历史的大变革。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1976年天安门事件恢复历史真相的直接结果,现在的中国,将面临第二次大变革,这是超过第一次的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将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恢复历史真相的直接结果。 历史发展有一种不可抗拒性,用人为办法抵挡一种大趋势,这种趋势将更强烈。
一场名为“被删减的记忆:天安门抗议和屠杀35周年”的展览5月29日在伦敦的滑铁卢圣约翰教堂(St John's Church Waterloo)举行开幕仪式。展览由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查禁目录(Index on Censorship)、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和人道中国(Humanitarian China)共同主办。六四屠杀的亲历者和人权活动人士在开幕活动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这是1989年6月3日晚至4日凌晨,中国军队在天安门武力清场时,最后一批撤离的示威者留下的声音。在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我们找到了这卷60分钟的录音带。录音带的提供者据信来自当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师。# 打开1989“天安门”的时光胶囊 https://projects.voanews.com/china/anniversary-of-june4th/
一场六四35周年专题研讨会5月26日在旧金山的国父纪念馆隆重举行。来自全美各地的一百多名中国民主人权活动人士、学者和关心中国民主的旧金山湾区居民齐聚一堂,探讨公民抵抗运动在民主过渡中的角色和抗争的方式。研讨会通过多位嘉宾的深刻演讲和讨论,进一步强化了纪念六四、追求民主的信念,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反抗行列,共同推动中国的民主转型。
北京天安门屠城事件35周年来临之际,一位已经移居英国的离散港人用英语演绎舞台剧的方式,首创将已经在香港不能公演的《5月35日》剧目重新编写制作演出,希望能借此感召英国人,使他们认识六四事件,巩固民主与普世价值的信念。
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期间,前美国之音北京分社社长裴新(Al Pessin)从北京发回很多报道,其中最为震撼的一则讲述了1989年6月4日凌晨,一个20岁的学生在天安门武力清场时从广场逃生的经历。打开1989“天安门”的时光胶囊 https://projects.voanews.com/china/anniversary-of-june4th/
35年后,重温1989年6月5日美国之音的中文广播。 “真实的新闻在共产国家传不了多远,至少通过官方渠道。因此当街头挤满示威者时,全中国的人都在收听美国之音,” 《纽约时报》当年5月的一篇报道说。打开1989“天安门”的时光胶囊 https://projects.voanews.com/china/anniversary-of-june4th/
“中国政府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敌人了!” 1989年六四镇压后,美国之音在北京采访到的一名年轻女性说。35年后,我们邀请人们聆听当年的采访录音。他们中有些人亲历了这场运动,有些人当时尚未出生。 打开1989“天安门”的时光胶囊 https://projects.voanews.com/china/anniversary-of-june4th/
“路灯不够亮,就看到那些人身体是黑的,是血,很暗的颜色,”华裔作家严歌苓这样回忆1989年6月4日的凌晨。“我就知道那个是真枪,是真干了!”曾当兵十余年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人民子弟兵”的枪口怎么会调转过来呢?打开1989 “天安门” 的时光胶囊 https://projects.voanews.com/china/anniversary-of-june4th/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