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香港示威者占领立法会议场,成为“反送中运动”标志性的一刻。时隔五年,30多名离散港人星期一晚(7月1日)于台北举办追思会,纪念抗争中牺牲的罹难者。与会的在台港人说,香港现已不可能用任何方式纪念这类示威活动,但身处自由台湾的他们会继续为香港的民主勇敢发声。
在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103周年之际,多个民主团体星期日(6月30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洛杉矶等主要城市发起抗议集会,谴责中共政权对中国人民实施暴政、实施仇恨教育和种族灭绝政策。
几万名极端正统犹太裔男子星期天(6月30日)在耶路撒冷中心地带抗议最高法院命令他们开始应征服役,并同以色列警察发生冲突。
民调预测显示,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National Rally)在星期天(6月30日)的首轮议会选举中强劲领先,让法国陷入政治不确定之中。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组织星期六(6月29日)表示,肯尼亚本周因政府推动大幅增税所引爆的抗议导致至少30人死亡。
中共七一党庆前夕,一些在自由世界的中国民主人士透露,其在中国的家人正面临不寻常的压力。几位曾在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前参与抗议活动的人士表示,他们在中国的家人接连受到当地警察或国保的上门询问。
英国人权组织“停止维吾尔种族灭绝”(Stop Uyghur Genocide)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中国电商巨头希音(Shein)试图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计划。该组织指责希音的一些在新疆的棉花供应商强迫使用维吾尔劳动。
美国在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23年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中批评中国是一个压迫性的政权。
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星期三(6月26日)以自由之身返回家乡澳大利亚,在这之前,他就间谍指控与美国检察官达成认罪协议,从而结束了长达14年的法律险途。
十对同性伴侣通过互联网在美国举行婚礼。虽然香港这个半自治的中国南方城市尚未正式承认同性婚姻,但给同性伴侣赋予了一些法律保护。
示威人士在肯尼亚议会外面抗议通过增税措施,并同警察发生冲突,导致几人被打死。
美国国务院在其有关人口贩运(TIP)的年度报告中把文莱与苏丹改列为第三级。列入第三级的国家有可能被美国制裁或者削减援助。中国继续被列为第三级国家。
最高法院将审议跨性别权利,拜登政府和家人之前采取行动阻止州政府对跨性别健保的禁令。
梵蒂冈星期六(6月2日)表示,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已任命原任中国山东周村教区主教杨永强,调任为中国浙江省杭州教区主教,显示出梵蒂冈正努力加强与北京之间的关系。
在本星期提交的大量法庭文件中,社交媒体巨头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阐述了其论点,即为什么一项可能在美国实际禁止该服务的新法律是违宪的,因此应该废除。
人权组织呼吁联合国就一份近两年前公布的报告采取行动并提供更多的更新信息。这份报告谈到了中国在边远的西部地区新疆所犯下的一系列侵犯人权行为。
海外拆墙运动的负责人刘栋玲在丹麦申请政治庇护失败。由于担心会被强制遣返中国,她与儿子已转往瑞典。海外民主人士联署声援,呼吁丹麦当局重新审理刘栋玲的个案,以免她回国后遭受政治迫害。外界则关注,以打破中国网络封锁为目标的"拆墙运动"会面临瓦解的命运。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表示,以色列对加沙的空袭“可能多次违反了战争法的基本原则”。
缅甸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的儿子星期三(6月19日)告诉法新社,他“担忧”母亲的健康状况。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刚刚年满79岁,在军政府的拘押中度过了又一个生日。
一个国际人权组织发布有关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多项人权标准排名最低,部分评分只比沙特阿拉伯高。在香港方面,情况也继续是差劣,一些评分进一步接近中国。
乔·拜登(Joe Biden)总统计划星期二(6月18日)宣布广泛的新政策,将解除几万名美国公民配偶面临的驱逐威胁,这是很多民主党人在选举年寻求的积极移民行动。
欧洲联盟星期一(6月17日)再次呼吁中国停止侵犯人权的行为,此前欧盟代表团访问了西藏并与中国官员在重庆进行了年度人权对话。
美国星期一(6月17日)谴责中国“不公正”地将两名活动人士判刑。美国国务院官员就此发表了声明。
星期天(6月16日)全美各地华裔女权人士齐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和旧金山的人权人士一起声援中国政府非法羁押和秘密审判中国知名的女权活动人士黄雪琴和劳工活动人士王建兵。同一天下午,在不远处的洛杉矶,当地中国民主人士和人权活动人士在华人聚集地“唐人街”举行示威活动,抗议对中共当局对温和派公益人士“雪饼”(黄雪琴、王建兵)的非法抓捕。
中国总理李强周一(6月17日)在澳大利亚国会与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会晤。两人预计就贸易、区域安全及遭北京政府监禁的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等议题进行会谈。国会外,数百名亲中人士与反对北京政权的人权民主人士聚集。澳大利亚维吾尔族妇女协会主席拉米拉·钱尼舍夫(Ramila Chanisheff)向澳大利亚政府喊话,称贸易不应该凌驾于人权之上。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