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等国领导人齐聚格拉斯哥,出席星期天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仅以书面声明的形式在大会发言。此前G20峰会上对于气候问题的承诺也被批评过于空洞。拜登总统表示,他自己也感到失望,并说峰会未能达到预期承诺是因为中国跟俄罗斯缺乏承诺。今天我们邀请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和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与当代语言系主任叶耀元,一起来讨论这些话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讯参加G20峰会,联合国的COP26气候峰会只发表书面声明。拜登总统星期天对中国表示失望,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星期一说,中国不给力,不应该将责任甩锅给美国;而美国将达成所有的承诺。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一宣布一系列的美国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承诺,一百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同时在格拉斯哥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在欧美等国领导人齐聚格拉斯哥出席星期天(10月31日)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之际,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却既不亲自出席,又不通过视频致辞,而只是在星期一以书面声明的方式在大会发言。
在罗马举行会议的20国集团领导人已经同意在“大约到本世纪中叶”达成碳中和,并承诺在今年年底前结束对国外煤电厂的融资,但他们未能就逐步淘汰国内煤炭达成一致。
台湾需要应对的安全威胁不仅来自中国。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对不靠海的地方来说挑战似乎还比较远,但对台湾则迫在眉睫。台湾西南海岸线因海水侵蚀而改变,一些区域遭淹没,人们被迫遗弃家园。如果全世界范围内减碳不力,到2050年淡水河或将冲击沿岸台北市的低洼地段。
在意大利参加两年来首次面对面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领导人,星期天设法在如何抗击全球变暖问题上缩小分歧。
20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6次峰会星期六(10月30日)在罗马开幕。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和经济复苏是这次峰会讨论的主要议题。由于20国集团峰会结束后,马上就要在格拉斯哥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在20国峰会上格外受到重视。
绿色能源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重点,该倡议旨在建设从亚洲到欧洲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即将在格拉斯哥开幕,大会主席国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星期五(10月20日)在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时表示,所有国家都需要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提升各自的减排目标,包括逐步放弃使用煤炭。
在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苏格兰格拉斯哥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之际,中国周四(10月28日) 向联合国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这些文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没有做出重大的新承诺,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四开始旋风式美国外交,出席20国集团峰会和全球气候变化高峰会议,后者具有高度重要性和深远的影响。美国之音将在这次为期六天的旅行中跟随总统采访报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 15)领导人峰会中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人民日报10月20日进一步报道提及2025到2035年的生物多样性总体目标。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也有学者表示,中国只是摆个姿态、做个样版,中国“说”跟“做”其实是两回事,而且以中国如此大的国家,迟至现在才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根本不成比例。
作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不仅未做出提高减排目标的任何新承诺,甚至在峰会就要举行的三天前依然未宣布派国家元首参加峰会。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对中国的不作为按捺不住,开始直接向中国领导人喊话。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COP26)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以便为全球减少碳排放和转向清洁能源研擬计划和筹措资金。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中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却决定缺席这一重要的峰会。
星期日,一场强烈风暴袭击了加利福尼亚北部,淹没了公路,倾倒了树木,造成了因最近的火灾而被烧毁的地区的泥石流。天气预报员预测会有创纪录的降雨量。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10月17日公开表示,不能推迟福岛核电厂废水排放时程,再度引起当地渔民与中国、韩国的抗议。日本专家表示岸田有意加强对话沟通以化解忧虑,并将以科学评估数据应对韩国提告的可能性。
泰国的一个备受争议的调水项目引起了一家中国大型公司的兴趣,泰国政府计划向前推进这项计划。此举可能给北京一个一带一路的道路倡议提供新的前哨。
通过推责给美国,中国试图将注意力从自己是目前世界遥遥领先的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事实上转移开。
情报和安全官员进行的一系列新的分析表示,气候变化不仅改变自然环境,还威胁会永久性并危险地改变全球安全环境。
联合国气候峰会将于10月31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登场,世界上三大主要碳排放国中国、俄罗斯与印度的领导人可能不出席,对此白宫表示许多国家领袖或因为新冠疫情考量不出席,不过透过其他方式同样可以达成对抗气候变化的努力。对于正在国会讨论的法案当中的气候变化项目可能被排除,白宫表示将持续努力。
日本新任首相周日表示,尽管当地居民对此表示担忧,但大规模处置被海啸摧毁的福岛核电站废水的计划不能推迟。
调查人员相信,一艘366米(1200英尺)长的货船在汹涌的大海中抛锚,抓住了一条水下输油管道,并将其拖过海底。这一事故发生在输油管道泄漏的原油污染了南加州海岸线的数月前。
蔓延至大半个中国的电荒尚未缓解,供电紧缺的问题又将从星期五(10月15日)起遭遇大面积寒流的“冷酷”挑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