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大约半年前就任时,曾释放出的一些信号令改革派人士感觉是积极的。而其后至今,从“九号文件”到整党搞群众路线,让众多对他能够推动寄予很高期望的人感到失望,乃至对他完全丧失了信心。在中国的自由派知识界,人们还在就习近平的毛时代话语是否与其内心想法一致争论着。
近日席卷中国银行界并导致市场剧烈波动的“钱荒”或许因为央行暗示干预而缓解。中国央行在过去两周给金融系统“断奶”的做法被广泛视作决策者展示改革决心的一个姿态。但央行立场松动后,有批评者对政府是否真的有决心对利益集团下手不感乐观。
中共传媒在新一轮宣传攻势中,强调党员要走群众路线,为实现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作出有力保证。北京政情分析人士认为,中共再度祭起这个“法宝”,或为下一步整党运动的先兆。
尽管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南加州见面时洋溢着合作的气氛,但现实并不那么乐观:崛起的中国不论在政治、军事,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对美国形成相当大的挑战。一些学者为美中如何避免历史上“霸权过渡”时期的灾难性冲突重演提出各自见解......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星期三对香港南华早报披露,美国政府数年来一直对中国进行网络入侵。数日来在斯诺登事件上相当低调的中国官方媒体,也对此着重墨进行报道,并称斯诺登最近的报料或有损美中关系。
很多人认为,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中国开始利用国际反恐局势压制维吾尔人。很多在海外的维吾尔人则担心,这样的局面只会让汉人和维吾尔人的矛盾更趋激化,甚至会将维吾尔人整体妖魔化、恐怖化。
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后,新疆一些城市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鼓励妇女揭掉 面纱,摘下头巾。一些公共场所也赫然出现禁止带面纱妇女入内的告示。无独有偶, 新疆当局悄然推出胡须和面纱禁令的大约同一段时期,法国也因议会通过一项面罩 禁令引发争议。
维吾尔人权团体说,中国当局以各种手段压制新疆的维吾尔人,甚至禁止留胡须的维族男子和带面纱、头巾的维族女子进入一些公共设施。中国官员说,政府要打击利用宗教鼓动暴力并破坏新疆和谐的“三股邪恶势力”。人权活动人士则批评中国政府借反恐之名压制宗教自由.....
今年3月下旬到5月下旬之间,十几位反贪腐维权人士在北京和江西被当局拘捕,并可能很快遭起诉。几个关注中国人权的机构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中国针对反贪活动者的镇压升级,希望当局释放这些维权人士。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时,会不会对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作出抱怨?这是许多观察人士感兴趣的问题。有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习近平现在应该担心的不是美国太强势,而是美国一旦退出对一些国际事务,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件更遭的事。
新一届中国政府近日发布了全面经济改革方案。与其在政改方面给人以“倒退”印象不同的是,习李新班子似已决意推进全面经济改革。不过,中国经济观察人士和市场分析对于改革能够推进到什么程度,以及利益集团的反弹又将在多大程度上阻挠改革进程抱持观望态度。
中共党媒人民网新开了一个“吐槽美国”专栏,讲的是美国人的无德无信。党媒开专栏揭黑美国,是习近平政府以“中国梦”为基调的宣传布署的一个环节,或是喉舌开辟新思路的一个败笔?
近期流传的所谓“中办9号文件”和传言中的“七不讲”禁令,使原本对习近平推动政改寄予厚望的中国政坛观察人士的信心全面崩盘。
中共重要智库社科院学者张明澍日前投书《环球时报》称,中国的左派右派并没有根本利益冲突,都是想过好日子。此前,张明澍因其主持的中国公民政治素质民调结果引发争议,此次再度抛出“左右一家人”的观点......
就在上个月,河南平顶山和安阳分别传出当局重判家庭教会成员,以及警方冲击家庭教会活动的消息,再度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家庭教会,以及中国宗教自由状况的关注。
长期以来,中共对舆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权力和资源的垄断因为所谓“两个舆论场”的出现而出现裂痕。
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嫌疑人焦哈尔•萨纳耶夫被捕后,有关是否应该对他宣读“米兰达权利”引发争议。
在中国文化中,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之事。而当前中国的死刑制度,可以说反映出中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例如司法不公和缺乏程序正义。中国对处死人数讳莫如深,是否是政府朝向真正的法治国家迈进有所犹豫的表现?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星期一因中风去世。因其坚毅、不屈不挠的个性被西方在冷战时期的对手称之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为何当初与里根总统一同致力于“推倒柏林墙”,却未大力反对中共?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