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外事记者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8月30日)宣布悬赏最多达 500万美元,以获取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张健(音译,Zhang Jian)被捕和/或被定罪的信息。国务院发言人说,张健是跨国犯罪团伙张氏贩毒组织的一个关键头目。提供指向他所在位置的信息也可获得这一奖赏。
一艘美国海军驱逐舰和一艘美国海警巡逻舰星期五(8月27日)通过了台湾海峡。这是美国军舰在把台湾岛和中国大陆分隔开来的这一敏感水道进行的最新一次美方所说的“例行”行动。上星期,中国军队东部战区同时在台湾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举行了演习。
日本防卫省星期三(8月25日)表示,日本和英国在冲绳岛以南的太平洋海域举行了一次联合海军演习。此举被认为是针对中国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咄咄逼人的做法并展示日美英等民主同盟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
文件显示,美国司法部把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星岛日报》的美国版定性为外国代理人。美国政府是在华盛顿与北京关系紧张、美国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的情况下采取这一做法的。
美国陆军部在本月公布的一份有关中国战术的报告中说,中国是美国的一个近乎匹敌的竞争对手,中国军队是美国及其盟国军队的重要竞争对手,在陆、海、空、太空和网络空间的所有领域都发展了重要的能力。报告认为,中国的火箭军是全球最大的导弹部队,其常规弹道导弹部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能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它的弹道导弹的精确度和射程都得到了提升。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五(8月20日)提名资深外交官尼古拉斯·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担任美国驻中国大使。如果获得参议院的核准,伯恩斯将在美中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低谷的时候出任自去年10月就一直空缺的这一关键职。
在阿富汗局势因阿富汗政府被塔利班武装力量推翻而发生急剧变化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一(8月16日)分别与中国外长王毅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话,讨论阿富汗局势的发展。联合国安理会星期一呼吁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为在阿富汗建立新政府而举行会谈。
一项研究显示,尽管中国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幅攀升,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但中国并不是东南亚最大的投资国。不过报告预计中国投资的重要性会增加,尤其是考虑到它在东南亚的投资广度和涉及的领域。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谢尔曼(Wendy Sherman)星期四(8月12日)在美国国务院会晤了新任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并表示美国致力于继续与中国讨论各项问题。秦刚大使在会后发推,感谢谢尔曼在他结束自我隔离后的第一天与他见面,并期待与美方继续对话。
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在周三(8月11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随着中国企业,尤其是能源、建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采矿和金属行业的海外扩张,民间社会和媒体对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和人权侵犯的报道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报告认为,这种情况会对中国在海外被视为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者的愿景造成不利影响。
最近一些天来,一位名叫威尔逊·爱德华兹(Wilson Edwards)的瑞士生物学家在中国出名了。他的大名接二连三的出现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上,批评世卫组织的新冠溯源工作在美国施压下可能被政治化。在瑞士驻北京大使馆发表声明说,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位瑞士生物学家后,这些报道突然间就都消失了。
美国白宫一名官员周一(8月9日)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上周访问巴西时告诫这个国家在其5G电信网络中不要使用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设备,并提醒拉美国家华为面临芯片短缺问题,可能无法履行承诺。这位官员说,巴西没有承诺是否会使用华为的产品。双方同意继续就这个问题进行战略和技术层面的对话,包括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一(8月9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的一个在线会议上不点名的批评了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霸凌行为,并警告联合国安理会,在这里爆发的冲突“将对安全和商业产生严重的全球后果”。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回应说,美国“没有资格”在这个问题上“说三道四”,并称美国是对南中国海稳定“最大的威胁”。
继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外委会各自通过了抗衡中国的法案后,众议院里的保守派共和党人星期四(7月29日)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对抗中国威胁的法案文本,其中包括禁止联邦雇员去中国进行所谓的文化交流之旅的提案。与此同时,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办公室对业界代表说,佩洛西可能会把众议院各委员会起草的一系列旨在对抗中国的法案纳入她自己的方案,以便与参议院的版本进行协调。
英国航母编队驶入有争议的南中国海并计划参加自由航行等活动已经引发了大量评论,尤其是在中国媒体上。中国官媒发表充满街头打架语言的评论文章,警告航母编队“离中国岛礁12海里领海远一点”。一些中国专家甚至建议中国要准备好“打狗棒”。分析认为,中国对这个多国航母编队可能采取的行动,关键要看它是否会跨越中方的红线,即它是否会进入北京宣称拥有主权的岛礁12海里的范围。
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HMS Queen Elizabeth)率领的航母战斗群(Carrier Strike Group)正在驶入南中国海并在东亚开展海军活动。此举无疑会影响到正在日益恶化的中英关系。英国此时不顾中英关系受损而向印太,尤其是南中国海进行这样的部署有什么样的战略考量?熟悉内情的英国专家表示,英国这样做并不只是为了响应美国的号召,而是有其自身更为深层的战略谋划。
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星期一(7月26日)在中国天津与中国官员举行了双方所称的“坦率的”讨论。谢尔曼在会后呼吁中国超越中美之间的分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与美国在气候变化和新冠大流行等困难的全球问题上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北京表示,美方“不能一边寻求合作,一边损害中国利益”。不过这位发言人说,总体上,这次会谈“对争取下一阶段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在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访华前夕,中国外交部星期五(7月23日)宣布对包括前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内的7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以回应拜登政府上个星期针对中国打压香港自由而发布香港商业警示并对7名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进行金融制裁。白宫发言人莎琪回应说,美国不会被中方的行动所吓住,而是会继续全力执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所有制裁措施。受到北京制裁的个人和机构也做出了回应。
美国和韩国高级官员周四(7月22日)同意努力说服朝鲜重返有关其核项目的谈判。拜登总统上任后提议与朝鲜重启对话,但平壤对此没有表示出兴趣。
白宫星期四(7月22日)表示,它对中国拒绝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第二阶段调查的计划“深感失望”,认为这个决定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中国一位高级卫生官员星期四说,中国不接受世卫组织的这个溯源计划,称计划的有些方面是“无视常识,违背科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