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 海峡论谈 》主持人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正式离任,他在告别信中指出,当前美中关系正处在“关键十字路口”,面临在对话合作与对抗冲突之间作出抉择。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 向媒体表示,拜登总统期待在接下来几个月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直接交流。然而就在美中领导人可能出现对话窗口的关键时刻,导致两国对抗、冲突的因素,包括病毒溯源与追责、香港《苹果日报》停刊、台海军事威胁以及新疆人权等问题,似乎一个个都陷入了更尖锐的分歧。崔天凯的继任者会不会是外交战狼?美中关系下一步究竟是展开对话还是继续对撞?《焦点对话》请中美印象网站主编刘亚伟以及政论作家陈破空分析。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密集寻求与盟邦加强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份首脑联合声明皆提及台海安全。包括美日首脑联合声明、美韩首脑联合声明以及七国集团联合公报,都纳入有关“台海和平稳定”的文字。与此同时,军事专家与媒体观察到,美军军舰穿越台海的频率仍然维持大约平均每月一次,反观解放军军机扰台的频率与机种的威胁性,似乎有出现降低的趋势。拜登“联盟抗中”的策略是否奏效?还是解放军正在改变他的对台战术?
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日内瓦举行的美俄首脑峰会才刚落幕,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向媒体表示,白宫考虑安排拜登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进行对话,美中官员将很快坐下来商讨美中领导人对话的形式,可能是一通电话,或在另一个国际峰会的场边会晤,也有可能是以其他的方式进行。戏剧化的美中俄三角关系如何演变?拜登、普京与习近平各有何算计?《焦点对话》邀请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与政论作家陈破空深入分析。
北京对台湾和香港接连祭出法律战之后,现在也对欧美国家亮出法律新武器。就在美国总统拜登访欧加强联盟合作抗衡中国之际,有“橡皮图章”之称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10日火速通过《反外国制裁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此法是要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另一方面,美国联邦参议院也在6月8日通过《美国创新与竞争法》,当中包括专门针对中国的制裁条款。中共以法律作为外交武器反制欧美国家的制裁,这种“以牙还牙”的做法能让谁害怕?美中之间的法律大战是否一触即发?
美国总统拜登展开上任后首次外交出访,除了出席七国集团与北约峰会之外,也将和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及多位欧洲领导人会晤,并将在瑞士日内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美俄首脑峰会。拜登将他这次欧洲之行定调为“对抗民主威胁之旅”,还说要让普京与中国都清楚知道,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密不可分。外界对拜登的外交出击有何期待?拜登此行是否意欲“联欧”对抗中俄?北京方面是否误判拜登的对华政策? 《焦点对话》主持人樊冬宁邀请法国赛尔奇-巴黎大学教授张伦以及政论作家陈破空深入分析。
随着台湾疫情升温,美中之间的“疫苗外交战”似乎也越演越烈。三位美国联邦参议员周日清晨搭乘美军C17战略运输机访台,宣布捐赠75万剂疫苗给台湾。美国总统拜登曾经公开表示,“二战时,美国是民主的武器库,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美国则是疫苗的武器库。” 另一方面,日本也在六四当天将捐赠给台湾的124万剂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运抵台湾。美日两国接力捐助台湾疫苗,是否宣告军事行动以外的“台湾有事、美日协防”已然成形?除了人道考量之外,是否也是出于反制北京对台“疫苗统战”的战略布局?当疫苗成为大国角力的武器,夹在三方之间、疫情陷入胶着的台湾来说,究竟是得道多助,凭借其战略位置与产业鍊优势得到更多的疫苗?
32年前,数以万计追求民主改革、热血沸腾的中国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遭到北京政府的武力镇压。32年后,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是六四天安门事件32周年。32年前,数以十万计追求民主改革、热血沸腾的中国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遭到北京政府的武力镇压。32年后,中国出现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年轻人当中出现所谓的“小粉红”与“躺平族”。從當年的“決不倒下”到現在的乾脆“躺平”,现在这一代中国年轻人的想法,和八九六四世代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落差?在香港维园纪念六四的烛光被熄灭的此刻,香港与内地的年轻人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挥发一己的力量,串连并传承八九六四那一代人的勇气与理想?
台湾陆委会和国安单位警告,中共趁台湾疫情升温发动“疫苗统战”与“认知作战”。台湾总统蔡英文指责中共阻挠台湾採购疫苗,国台办宣称捐赠疫苗不是问题,只要台湾清楚回答“要还是不要?” 与此同时,台湾向美国购买的首批莫德纳疫苗抵台,但有关疫苗的各种不实讯息充斥在台湾的社交媒体,企图製造蓝绿内斗与离间美台关系,背后有没有中共的黑影?“认知战”主要目的与攻击模式为何?台湾又要如何反制?
美国总统拜登6月16日将在瑞士日内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面对面的双边会晤,届时除了美俄峰会,也是拜登上任后首次出访。白宫发言人莎琪表示,拜登和普京将讨论一系列“紧迫的问题”,寻求恢复美俄关系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访问莫斯科,并和普京通了电话,普京形容俄中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重申坚定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为何总是若即若离?美俄关系峰会后能否柳暗花明?游走美中之间的普京有何老谋深算?习近平又要如何应对美中俄三角关系可能出现的变局?《焦点对话》邀请中美印象网站主编刘亚伟博士以及政论作家陈破空先生分析。
随着解放军对台湾不断加强武力威吓,引发全世界对台海情势的严重关切,有关美国政府究竟是否应该表明会在中共武力犯台时出兵协防台湾,成为华盛顿政策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热烈讨论的话题。拜登政府的高层官员,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以及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纷纷公开表态,美台两地的学者专家也对此展开激烈的辩论,并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与政策建议。美国对台政策究竟是否应该放弃过去的“战略模糊”改为“战略清晰”?拜登政府把话说清楚、讲明白,是否就能有效吓阻解放军攻台?
美国总统拜登5月21日在白宫和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双边会谈。文在寅是拜登总统上任以来,继日本首相菅义伟之后,以面对面形式在白宫举行双边会晤的第二位外国元首,凸显了美国对亚洲这两个盟国的重视。
韩国总统文在寅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继日本首相菅义伟之后,以面对面形式在白宫接待的第二位外国元首,凸显美国对日、韩这两个盟国的重视。文在寅此行访美除了聚焦对中战略与半岛情势之外,三星、LG、SK等企业集团的CEO随行,也使“芯片换疫苗”以及半导体供应链重组的话题浮上檯面。
中共对外不遵守国际法,对内将法律武器化,祭出”法律战”打压香港、恐吓台湾。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原已被控违反《港版国安法》身陷牢狱,香港保安局再引《港版国安法》第43条《实施细则》冻结他的资产;与此同时,国台办点名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是“顽固台独分子”,扬言依法对他"终身追责”,并称《旧金山和约》是“非法无效的历史废纸”。对照北京多次公开表示《中英联合声明》失效已成历史文件,中共任意撕毁国际条约将面临什么后果?《港版国安法》还有哪些魔鬼藏在细节中?吴钊燮究竟犯了什么法?《旧金山和约》与台湾主权有何关联?
中共官方最近经常将民主二字挂在嘴边,强调中国是民主国家,似乎在和西方争夺民主的话语权。第四届“哥本哈根民主峰会”邀请台湾总统蔡英文发言,并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提出关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痛批峰会充满意识形态偏见,是一场“政治闹剧”,还说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人有饭吃、生活幸福,才是真民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之初提出“东升西降”的说法,但最近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在一场研讨会上表示,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在各个领域采取的行动,包括重振美国与盟友的关系、提出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与科研投资计划,以及疫情复苏之后美国预期出现6.5%的高经济增长,相信这些中国都“看在眼里”。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将台湾形容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分析美中两国若在台海爆发战争将会是一场灾难。台湾总统蔡英文称这篇文章凸显了中国的军事扩张,强调有能力保卫台湾,并呼吁国际社会携手维护印太地区的和平。不过另一方面,根据台湾的民意调查,身处“危险地带”的台湾民众有超过五成并不担心、也不认为解放军可能犯台。究竟跟其他全球冲突热点相比,台湾真如《经济学人》所说的那样,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吗?美中两国究竟要如何避免爆发台海战争?台湾自我防卫的最佳策略又是什么?
前美国国务院主管经济、能源与环境事务的国务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去年九月代表特朗普政府到台湾参加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追思仪式,成为四十多年来访台级别最高的现任美国国务院官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