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 海峡论谈 》主持人
前美国国务院主管经济、能源与环境事务的国务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去年九月代表特朗普政府到台湾参加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追思仪式,成为四十多年来访台级别最高的现任美国国务院官员。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100天,在他本星期发表的国会演说中,特别突出美国在外交上两个最大的挑战:中国与俄罗斯。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方大为(David Firestein),过去曾经先后在克林顿总统与小布什总统任内担任美国驻北京以及莫斯科的资深外交官,对美俄与美中关系都有实务经验,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焦点对话节目专访时对拜登上任头一百天的对华政策表现发表了他的看法。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100天,在他本星期发表的国会演说中,特别突出美国在外交上两个最大的挑战:中国与俄罗斯。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方大为(David Firestein),过去曾经先后在克林顿总统与小布什总统任内担任美国驻北京以及莫斯科的资深外交官,对美俄与美中关系都有实务经验,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焦点对话节目专访时对拜登上任头一百天的对华政策表现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是美国当今美国人有生之年都将面临的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他说,到目前为止,拜登的对华政策除了在语调上出现变化外,和特朗普政府相比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他也不认为在接下来100天内拜登对华政策会出现巨大改变。
前美国国务院主管经济、能源与环境事务的国务次卿克拉奇(Mr. Keith Krach)去年9月代表特朗普政府拜访台湾,成为四十多年来访台级别最高的美国国务院现任官员。
台湾一年一度的汉光电脑兵棋推演登场,这回将24小时不间断地连续举行八天七夜,以最严苛的作战情况作为想定,模拟解放军採用“双航母”加隐形战机“海空合击”的方式攻台。与此同时,日本《读卖新闻》也在台海一旦爆发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分析日本出动自卫队的三种可能情况。今年汉光兵推的观察重点为何?日本究竟会不会在台海危机时出兵?台湾如何加强自我防卫?
全球40国领导人通过视讯出席由美国主导的气候峰会,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终于借由这个场合同框。
日本首相菅义伟是拜登总统上任后第一位访美的外国元首,两人在峰会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重申美日如钢铁般坚定的同盟,承诺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并发布联合声明,其中特别突出了台海安全的重要性,并对香港与新疆的人权问题表达严重关切。这是自1969年尼克森总统与佐藤荣作首相会面之后,《美日首脑联合声明》首次纳入有关台海安全的文字。台湾外交部也随即发表声明,强调将与美、日以及其他理念相近的国家紧密合作,共同维护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美日同盟是否剑指北京?台湾是否已成为美日在印太的准盟友?中共若打台湾,日本如何驰援?
美国总统拜登派遣气候特使克里访问中国的同时也派出三位特使--他的好友前美国国会参议院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多德、小布什政府时期担任副国务卿的阿米蒂奇以及奥巴马时期担任副国务卿的斯坦伯格,以纪念《台湾关系法》42周年的名义访台,并与台湾总统蔡英文会面。拜登对两岸同时出牌如何牵动美中台三角关系?42年前卡特政府“联中制苏”,时至今日,美中台与美中俄这两组三角关系是否出现逆转? 《焦点对话》主持人樊冬宁邀请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与政论作家陈破空为您深入解析。
美国国务院在《台湾关系法》签署届满42週年前夕,公布“美台交往新准则”,强调台湾是美国重要的安全与经济伙伴,在非官方原则下放宽与台湾接触的限制,持续深化双边互动,并提供行政部门明确的规范,有效履行由《台湾关系法》、《美中三公报》和《六项保证》指导的“一中政策”。新准则公布后,解放军随即派出4架军机入侵台湾防空识别区。此外,辽宁舰航母编队日前经宫古海峡进入台湾以东的海域训练,美军驱逐舰麦肯恩号也通过台湾海峡,美中两军在台湾周边海域亮剑,美日印澳法也在孟加湾举行军演,印太漩涡中的台海情势究竟如何演变?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强调会奋战到最后一天,台湾是否将再次成为印太地区不沉的航空母舰。
清明节原本是慎终追远的日子,但今年清明碰上中共建党百年这个敏感的历史截点,又是疫情爆发后第一个可以自由出行的清明节,中共当局的一些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首先是毛泽东的妻子、四人帮之首江青的墓地对公众开放,而改革派代表人物、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墓地却受到严密监视,不许人们祭奠。
美国驻帕劳大使倪约翰日前陪同帕劳总统惠恕仁访台。英国《金融时报》独家报道称,拜登政府预订发布新的指南,延续前任政府的做法,放宽对美台外交官互动的限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4月1日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台湾是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主伙伴,承诺将继续通过高层互访来推进双方的非官方关系。此前,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在华盛顿与美国在台协会AIT签署美台海巡工作小组备忘录。台美关係不断升级,引发北京强烈不满,接连派出超过30架解放军军机入侵台湾的防空识别区。究竟美国驻帕劳大使访台和美台签署海巡工作备忘录背后有何重要的战略意涵?是否将牵动原本就已经高度紧张的台湾海峡与南中国海局势?
中国驻巴西里约热内卢总领事李杨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出言侮辱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令加拿大变成美国"走狗"(running dog),引起国际媒体关注;此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官方推特账号称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的学者为"小流氓"(petite frappe),也引发中法两国之间的外交风波;加上中共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外长王毅在美中阿拉斯加高层会谈中表现强悍,致使許多观察人士对中共外交的全面"战狼化"提出质疑。
新疆棉风暴持续延烧,国际各大知名服饰品牌因人权疑虑拒用新疆棉,引爆中国网民的抵制浪潮;台湾艺人纷纷解除与厂商代言力挺新疆棉,香港亲共人士也争相做出爱国宣言。台湾总统蔡英文呼吁北京正视人权问题,停止施压企业,慎思放任民族主义;中共则是以战狼外交、爱国主义来反制世界各国对新疆人权问题的关切。新疆棉风暴背后是否折射出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外交与经贸上的双重博弈?
朝鲜五天内两度试射导弹,并称试射的是“新型战术制导导弹”,拜登批违反安理会决议,强调如果平壤继续升高情势,美方会有相应行动。由于美中阿拉斯加会谈才刚不欢而散,加上金正恩试射导弹前曾与习近平互通口信,专家认为此举不只是挑衅刚上任的拜登政府,也显示美中之间宛如“新冷战”的军事结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美中阿拉斯加2+2高层会谈落幕。美中双方不论是第一天在开幕式上的你来我往,还是第二天在会后分别举行的记者会上,台湾问题都是被拿来“破题”的焦点之一。尤其是阿拉斯加会谈是拜登总统上任后美中双方第一次交手,强硬的起手式除了被认为是在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在镜头前互不相让的唇枪舌剑也被认为是出于各自在国内的政治需求。会前被中共明确划为红线的台湾问题,在这次会谈中是不是一个主要的对抗点?台湾各界怎么看这次美中高层会谈双方的表现?上任满两个月的拜登政府与北京“重开新局”所衍生的变数,对台湾和台海情势究竟是利是弊?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和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共主管外交事务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及外交部长王毅,18、19日连续两天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拜登总统上任以来的第一场美中高层会晤。
中共两会才刚闭幕,美中关系与台海情势就出现许多新的变数。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登场之际,美中两国的导弹驱逐舰芬恩号(USS John Finn)与济南号同时现身台湾兰屿外海;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上将(Philip Davidson)甚至警告解放军可能在六年内攻台!而美中双方即将在阿拉斯加举行高层对话前夕,解放军也在南中国海举行为期三天的军演。拜登团队的对华战略与抗中联盟是否已经成形?美中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一个喊“切勿玩火”、一边说“绝不退让”,台海情势是否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引爆点?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左总理李克强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
中共两会登场,台港议题成为外界观察焦点。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防范“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人大副委员长王晨说要建立“有香港特色的新民主选举制度”,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在台湾问题方面,全国政协主席汪洋重弹“反独促统”的老调,并预告北京今年将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纪念活动,台湾陆委会呼吁民众拒绝统战。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两会对习近平格外重要,除了是中共建党百年,习近平也急于在20大之前解决棘手的港、台问题,但北京同时加紧对香港和台湾的打压,是否有可能出现反作用力?我们又要如何观察两会背后的美中角力?
缅甸局势越演越烈,军政权对民主示威的血腥镇压已造成数十人死亡,但缅甸年轻人仍誓死反抗,仰光总主教貌波将“缅甸之春”与1989年六四天安门相提并论,而在国际社会一片挞伐声中,中共当局截然不同的立场备受外界质疑,缅甸当地的排华情绪也急遽升温。究竟北京与缅甸军政府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当地华人面临怎样的处境?缅甸年轻一代为何称这是一场“终局之战”?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国际社会的反应?《焦点对话》连线在仰光的缅甸华人杨胜富以及《缅甸时报》记者刘忠恩分享他们的第一手观察。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