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侵略不仅让北约(NATO)内部更加团结,也让长期奉行中立政策的北欧国家芬兰和瑞典越来越积极地考虑加入该组织。两国目前都在评估继续奉行中立是否符合自己的最佳利益。另一方面,北约最高领导人近期多次表示,如果两国提交申请,可以“快速入盟”。如果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这将不可逆转地改变欧洲安全的态势,也将成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自证预言”,防止北约继续东扩曾是普京发动乌克兰战争的借口之一。
星期五 (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Charles Michel)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分别举行了视频会谈。会后,双方没有发布联合声明,更没有任何可交付的成果。事实上,这次被外界看作对双边关系有决定性意义的峰会更像“鸡同鸭讲”--对欧洲关注的乌克兰问题,中国并不热衷。分析人士说,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欧洲对中国的看法已经改变,而中国领导人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如果习近平还希望打“欧洲牌”来制衡美国,他可能有点“过度自信”了。
越来越多的西方领导人,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内,都希望中国可以利用自己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来结束乌克兰战争,或者至少做到像中国自己所说的那样保持“中立”。据报道,这也是4月1日欧盟中国峰会上,欧洲领导人的目标之一。不过,分析人士说,中国不会“中立”,更不会抛弃俄罗斯。 有的甚至指出,为了确保俄罗斯保持其作为北京关键战略伙伴的地位,“普京在乌克兰的处境越糟糕,中国越会给予支持。”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3月24日(星期四)说,北约领导人批准将加强北约东翼的军事态势,并同意制定长期威慑和防御计划以应对“新的安全现实”。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四(3月24日)将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特别峰会,讨论将如何继续帮助乌克兰抵御俄罗斯的入侵,同时又防止战事升级到北约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随着战争进入第四周,北约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财政和人道支持,并对俄罗斯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但是拒绝在乌克兰上空设立“禁飞区”。面对普京在乌克兰的杀戮,北约和美国到底在担心什么?还能做些什么?这场战争又将如何影响北约的未来?
拜登总统星期五(3月18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长达近两个小时视频对话。对话主要围绕两个主题进行:乌克兰和台湾。白宫官员说,两位领导人进行了非常“坦诚的、实质性的对话,涉及了很多的细节问题。 不过,会后美中两国发出的通稿再次显示,两国对会谈的表述一如对去年11月的第一次视频会谈,不太一样。
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侵略的继续,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进一步加强。对于上个月刚宣布与俄罗斯的合作“没有止境和没有上限”的中国来说,与俄罗斯的友谊越来越像一份“负资产”。在星期一(3月14日)结束的美中罗马会晤上,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 )警告说,如果中国帮助俄罗斯躲避制裁,必定面对严重后果。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类似前苏联解体的重大的历史关口。是力挺,是中立,还是与俄罗斯最终切割? 北京如何抉择不仅对中国的未来,甚至对全球的未来至关重要。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还在继续,中国加紧了与欧盟的联系。分析人士说,中国希望避免因俄罗斯入侵而陷入类似冷战的东西方对峙,也希望借欧洲来平衡与美国日渐恶化的关系。但是,他们指出,密切的中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将给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带来更大的挑战。战争已经令欧洲反思与威权政府打交道的方式。
3月6日到7日, 在乌克兰的北京人王吉贤的微信朋友圈一反常态地沉默着。后来才知道他的微信朋友圈和群聊的功能被限制了,理由是“疑似传播恶意谣言和非法内容”。他感叹“自己有两个战场”。
星期五(3月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进入第9天,中国政府还在忙着将中国公民撤离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因为当局在撤侨的问题上比很多国家迟缓,在乌克兰的中国学生和中国公民承受着本来也许可以避免的安全风险。
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之际,美国出了一本新书,讲述在美国开启了与中国的接触政策之后,美国的精英们,包括政界、商界和学界的领袖们,是如何受到中国广大市场的诱惑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说客”的,讲述他们帮助壮大中国的同时,是如何损害美国的利益,让中国最终成了美国的对手。
1972年2月21日到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踏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开始了他“改变世界的一周”,也开启了美中联手应对苏联的进程,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50年后的今天,中国与俄罗斯联手,开始了反向尼克松的战略,挑战现行的世界秩序。中俄能成功吗?尼克松访华的意义何在?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星期二(2月15日)在俄罗斯访问时警告说:“任何针对乌克兰的进一步进犯将会面临最严重战略后果”。此前,由于被认为未能对俄罗斯采取更为强硬的路线,德国被部分美国议员在内的一些人士视为北约针对俄罗斯形成联合阵线的“最薄弱一环”。不过,欧洲专家们相信,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越来越强势,最终,德国会与西方盟友站在一起。他们说, 莫斯科的举动只会让北约(NATO)团结得更加紧密。
奥运赛事通常是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最佳场合,也是企业愿意投入重金成为奥运赞助商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举办期间,为奥运砸下重金的多数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却一反常态选择了低调和沉默。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中国与美国和西方的对立,本届奥运会让这些企业陷入了两难困境,而且随着对立的加剧,世界名企会发现,今后同时取悦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会越来越难。
对北京来说,2月4日开幕的冬奥会不单纯是一个冰雪运动的竞技舞台,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话来说,更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在北京强调自己“没有辜负世界”,如期主办这届冬奥会的同时,西方主要民主国家的政要却集体缺席。北京果真能够借助这次冬奥会重塑国家形象吗?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改变了很多。更加富有和强大的中国不再需要奥运会作为”暂露头角的盛宴”。与14年前相比,2022年北京在心态上不再开放,也不再对世界做出承诺,相反,它变得更加的抵抗。
2022年对中国来说将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是即将举行的奥运会,更重要的是秋天登场的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习近平是否会顺利继任?继任后的习近平会将中国带向何方?面对这样的中国,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在美国,两个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以及亚洲协会近期都举办了相关话题的研讨会。美国学者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话题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4日将出席北京的冬奥会开幕式。用中国媒体的话说,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2022年将继续深化发展。然而,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迅速出兵帮助平息哈萨克斯坦的抗议,而中国无力介入的现状会迫使中国重新审视自己在中亚地区的脆弱性。中长期来看,当中国有一天不再满足目前两国在该地区的角色分工时---俄罗斯负责安全保障,中国帮助发展经济---中俄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一(1月17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呼吁各国“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畅通”,然而,分析人士说,随着奥密克戎毒株在中国的扩散,中国对病毒的“零容忍”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业已脆弱的全球产业链危机。 随着中国农历新年以及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中国疫情有可能更加恶化,届时,供应链将出现更多动荡。目前,中国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再次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
奥密克戎(Omicron)来袭,美国的新冠病例近日激增。然而,在美国,除了部分地方出台禁止大型集会的禁令外,几乎没有城市因为奥密克戎被封锁或关闭。这样的抗疫模式会有效吗?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