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有不少的报道说,西方中国问题研究者(“中国通”)和学术机构因为害怕冒犯中国,在研究中国问题时进行自我审查。有美国学者指出,这样的自我审查在美国精英大学中已经成为“流行病”。与此同时,一项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对西方“中国通”的打压“虽少,但确实存在”。
美国国务院负责国际安全与防核武扩散事务的一名官员说,中国通过“军民融合”等战略,获取美国的先进技术,推动其高科技军事能力的发展,以取代美国,从而获得中国一直以来所认为的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抢走的“中心地缘政治地位”。他还说,中国期待在新军事革命中获得领先地位。
中国官方新华社星期五批评彭斯副总统近日涉台讲话,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制造麻烦”,并指责特朗普政府自上台后“不断以台湾为筹码围堵中国”。不过美国分析人士说,是中国自己把台湾拉进美中战略竞争,不是美国。
美中关系继续紧张,从贸易到技术转让到南中国海的自由航行,很少有人关注美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价值观上的竞争。分析人士指出,其实美中竞争也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之争,因为这关系到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
美中关系急转而下,在美国试图全面反制中国日渐增长的影响力的同时,分析人士指出,一个全球 “顶回”中国影响的趋势正在形成,而且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中贸易战还有可能继续升级。贸易战不但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内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国之音记者斯洋介绍了详情。
美中贸易战不但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内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有观察人士指出,虽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应对美中贸易战的战略和战术在中国国内引发了一些批评声音,包括曾经支持他的“太子党”盟友也流露不满,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并没有人能够对习近平的权力形成有效制约。
美国国会下属的一个调查机构星期二说,美国国防部的武器系统存在薄弱环节,易遭网络攻击。报告说,武器系统对电脑网络和软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但是,五角大楼行动迟缓,还没有对武器系统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
美国最大的网络安全企业之一CrowdStrike Inc星期二(10月9日)公布的最新报告说, 过去半年,中国加大了对美国商业机密的的偷盗力度。报告还说,中国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支持对西方国家进行网络攻击的最大国家。
美中贸易战日渐加剧,短期内似乎看不到解决的办法。有观察人士说,这次贸易战其实可以被解读为美中两国在“有意识地分开”。经济上已经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的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真的能分开吗?记者斯洋介绍了详细情况。
美国国防部星期五(10月5日)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说,中国对美军所需关键原材料的供应构成“巨大的和日渐增长的”风险。
美国的一个智库星期四(10月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说, 2019年,中国和俄罗斯的行为继续对美国的重要利益构成威胁。报告还说,虽然如此,对美军来说,2019年的全球作战环境仍然有利于美国。
2013年,时任中国副总理的汪洋在访问美国时曾将华盛顿和北京的经济关系比作“夫妻”,并称双方不能“离婚”。不过,时至2018,这对“夫妻”看起来面临“离婚”或“分手”-- 从经济贸易到军事安全,美中之间的摩擦不断加深。有分析人士指出,美中目前确实有意图要“分开”(uncoupling)。可是,经济上已经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的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真的能分开吗?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吉尔斯腾·尼尔森星期二(10/2)说,与俄罗斯2016年直接攻击美国的选举基础设施不同,中国对美国选举的干预更多是通过一系列的“影响力活动”来试图影响美国选民。
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二(9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在谈到全球关注的美中贸易时, 他说,他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怀有敬意和好感,但是美国不会再容忍中国践踏贸易体系。
美国一个智库的最新报告说,虽然中国把“一带一路”战略描述成一个共同发展和共同增长的引擎,但是,“一带一路”并非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其实希望借助“一带一路”打造一个不同于现行体系的国际秩序,而这将在地缘政治、商业和治理和发展等多方面给世界带来风险。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人权被践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最近前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采访了刚刚从新疆的“再教育营”被释放的几名维族人。他们讲述了自己在“再教育集中营”的遭遇。
最近有不少消息说,位于德克萨斯的一个研究机构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提供的一份名单,开始解雇被聘中国“千人计划”的华人学者,不过,这个消息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
星期一傍晚,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贸易代表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美国一位前贸易代表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手段成功地引起了中国当局的注意,这是美国前几届政府无法做到的。这也许会带来好的结果。
在美中贸易战继续升级之际,一些美国学者说,美中交手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双边关系已经从1970年代的全面接触转向今天的全方位“对抗性竞争”(Rivalry )。这些学者还说,即便是中国继续“韬光养晦”,也改变不了美中关系最终走向“对抗性竞争”的轨迹。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