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说,香港接下来如何走,关键要看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如何回应?香港会不会有另一场“天安门事件”? 而这又将如何影响美中关系以及香港的未来?香港是继续当“自由前哨”还是会成为“红色前哨”,还是成为美中角力后的“焦土”?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星期二(6月11日)在华盛顿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正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他还说,不要对即将到来的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能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问题抱有太高的预期。
在美中贸易战僵持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5日高调访问俄罗斯,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有消息人士说,中俄可能会打造某种近似同盟的关系,以共同抵御美国和西方的压力。不过,美国的一名记者在自己的新书中指出,中俄其实早就悄悄向美国发动了“影子战争”,而美国和西方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威胁的严重性,甚至一直对这两个国家抱有幻想,更不用说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了。
美国国防部印太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y Schriver)(6月6日)星期四说,美军仍然与中国军方保持接触,以免事故发生。他还说,美国认为,中国将南中国海军事化违背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曾经做出的承诺。
美国一名重要的国会议员星期四(6月6日)说,美国国会和政府正在努力推动取消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发展中国家地位。
自从美国2017年底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以来,美中之间的学术研究也深受影响。热点话题包括中国不成比例地从美国科研中获利,高校是否还要继续招收中国学生,美国学术机构拒绝中国为其提供资金,一些华裔科学家因为与中国的学术联系被调查等。美国是否还应该继续与自己的竞争者中国进行学术交流?美国又该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以及开放的科研环境中找到平衡?
30年前的6月4日凌晨,北京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天安门大屠杀”,也称“六四事件”--共产党的军队将自己的枪口对准了中国老百姓。30年后的今天,美国学者警告说, 由于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奉行共产主义原教旨主义,“天安门大屠杀”事件不是不可能重演
美国一家防务智库发表最新报告说,美国可以充分利用美军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地理优势,沿岛链内外部署力量,增加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压力。这个“海上压力”新战略将有助于美军克服在西太平洋的“距离和时间的暴虐”的挑战,并防止中国将战事变成“既成事实”。
美中关系日渐恶化,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上将 (General Joseph Dunford)星期三在华盛顿说,美中两国军方都在努力使得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力量。
自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通讯业巨头华为公司下达禁令后,很多美国、日本、英国和台湾的公司都切断了与华为的业务联系。观察人士说,华为被禁意味着美中科技冷战已经开始打响。未来全球科技有分裂为两个阵营的风险,分别由中国和美国主导。 美国之音记者斯洋带介绍了详情。
中国通讯业巨头华为正陷入美中科技战的风暴眼之中。一名曾经零距离接触华为的美国银行家和专栏作家最近在美国的一个著名智库说,华为不仅是中国实现海外经济扩张的先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实施全球经济霸权的组织模式。他说,华为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中国就是要通过这种模式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秩序。
继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华为公司下禁令后,有最新报道说 ,美国或将中国视频监控巨头杭州海康威视(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列入出口黑名单,禁止其购买美国技术。观察人士说,美中科技冷战已经打响,全球科技有可能会分裂为分别由中国和美国主导的两个阵营的风险。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表示,真正的文明之间不应也不会发生冲突对抗,算是不点名地回应美国官员有关美中竞争是不同文明及不同意识形态争斗的说法。美中竞争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文明?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体系?还是地缘政治?抑或兼而有之?
美国一名联邦参议员星期二(5月14日)提出一项议案,要求将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在内的“核心技术”列入商务部的出口控制名单,以阻止中国军方获得敏感的美国技术。议案同时谴责了中国利用“掠夺性的”不公平贸易手段获取美国技术。
美国正在调整其在中东的优先项目,而且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日渐紧张。与此同时,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提升。美国国会议员担心,中国和俄罗斯有可能会填补美国在中东的空白。
美中最新一轮贸易会谈星期五结束,双方都没有提及是否达成期待中的协议。分析人士说,即便达成协议,也只能起到“创可贴”的作用,因为美中之间的竞争关系已非一纸商业协议可以解决的。两国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趋向不稳定。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国会议员们说,中国不只是美国的“竞争者”,他们是“对手”,美国必须与中国进行“巧竞争”。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星期三(5月8日)就美中关系40年美国应该采取何种战略与中国竞争举行了听证。这些专家在听证会上发表了这番看法。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就美中关系40年后美国应该如何与中国进行竞争举行听证。在听证会上,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说,中国已经不只是美国的“竞争者”,他们是美国的“对手”,美国必须与中国进行“巧竞争”。美国之音记者斯洋介绍了详情。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星期三就美中关系40年后,美国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举行听证。在听证会上,有议员问到,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定义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到底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是我们的战略竞争对手?还是敌手?
5月底,美国国防部长将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上公布新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届时,印太地区会被确定为“优先战区”。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5月7日(星期二)撰文说,美国可能会重新转向亚太,但是中国的经济引力将对印太地区国家,包括美国的亚洲盟友的战略行为,产生长期的影响。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