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与此同时,美中关系也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中美建交40年后,美国对开始于尼克松时代的接触政策不再抱有希望,美中双边关系似乎进入更具敌意的时代。从最初的封锁到后来长达40年的接触再到现在的对抗,美国对华政策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思量?
北京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开始于1997年,但是,分析人士说,自中共1949年建政70年以来,中国因素直接或是间接催生了香港的本土意识和“本土主义”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后,中共对香港的自由、民主和人权一步步蚕食,包括后来的经济融合政策,都在一步步强化了香港人的本土意识,迫使一些人走向分离,甚至追求“港独”。
香港市民8月23日自发举行的 “香港之路”活动遭到中国官方媒体的批评,称参与者露出了“港独”的本相。但是观察人士说,把香港抗议活动指称为“港独”是中国官方在刻意歪曲。他们说,如果中共或是香港政府继续无视民意且打压民意,恐怕“港独”的声音会越来越高。美国之音记者斯洋作了分析。
香港市民8月23日自发举行“香港之路”活动后,遭到中国官方媒体的批评,称参与者露出了“港独”的本相。但是,观察人士说,把香港抗议活动指称为“港独”,中国官方在刻意歪曲。他们说,如果中共或是香港政府继续无视民意,且打压民意,恐怕“港独”的声音会越来越高。
香港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反送中游行”的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大多在20到30岁之间,而且,示威者的教育程度普遍偏高。有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香港回归中国22年,中共没有赢得香港这一代年轻人的认同。那么,北京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了香港年轻一代的信任的?美国之音记者斯洋作了分析。
在香港抗议者与北京政府和香港政府的对立气氛紧张之际,中国国务院宣布在与香港毗邻的深圳建立“先行示范区” ,扩大深圳的金融开放度,似乎在暗示香港抗议者,如果抗议不平息,中央将以深圳取代香港。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鉴于香港的开放市场和法治环境以及深圳或上海短期内也无法取代的事实,中国还需要香港,因此中国也不会对香港施以重手。
香港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反送中游行”(也称“反修例运动”)的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大多数都在20到30岁之间。而且,示威者的教育程度则普遍偏高。有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香港回归中国22年,中国(中共)没有赢得香港这一代年轻人的认同。那么,北京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了香港年轻的一代的信任的?
被中国媒体称为“港独”头目之一的香港90后青年黄之锋(Joshua Wong)星期六(8月17日)接受了美国之音的专访。他告诉美国之音,他并不主张香港独立,他们寻求的只是香港的自由选举。 他说,香港年轻一代看到了中国对基本人权的压制和打压,所以他们并不认同自己是中国公民。他还说,香港的“一国两制”已经变成了“一国一个半”制度。香港的未来应该有香港人决定。他们会继续抗争。
数以百计的中国武警星期四(8月15日)在比邻香港的深圳一个体育馆进行演练。美国国务院对中国当局可能派武警到香港制止抗议者表示担忧。中国会对香港使用武力吗?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星期二(8月13日)谴责“激进暴力分子”把香港推入“深渊”。中国官媒也曾发评论文章说:“如果香港滑入‘无政府主义’的泥淖,香港必将成为臭港、死港“。因为抗议活动,香港经济受损,越来越多的人在担心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抗议活动确实给香港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也有可能动摇香港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但是,港府以及北京应该为此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香港“反送中”示威再次举行,至此已经进入第10周。示威者与警方的冲突也在升级。分析人士说,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可谓遭遇到2012年上台以来的最大民意挑战,而且在香港问题上没有好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保护美国联邦机构不被中国政府监控,美国国会去年通过《国防授权法案》,禁止美国联邦机构购买和使用中国产监控设备,但是随着禁令截止日期8月13日的即将到来,美国联邦政府网络中被发现仍然有中国生产的监控设备,而且全部拆除几乎不可能。
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倪坚星期二(8月6日)表示,中国会考虑用海军保护海湾地区的中国商船,目前正在考虑美国发出的建立波斯湾护航联盟的提议。分析人士认为, 加入护航联盟对中国来说确实有吸引力,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加入美国主导的护航联盟,因为这可能会疏远中国与伊朗的关系。
美中贸易战非但没有任何结束的征兆,甚至已经升级。与此同时,美中在其他敏感区域:香港、台湾、新疆和南中国海等问题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歧。未来美中关系将走向何方? 美国的一位前政府官员建议,鉴于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失败,遏制政策似乎也行不通,美国和中国应该学会如何共存。这位官员认为,美中在西太平洋共存也并非不可能。
美国的一位海事专家星期三(7月24日)指出,可能除了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外,没人同意中国已经控制了南中国海。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星期一说,他不能阻止中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捕鱼, 因为中国已经实际掌控了南中国海水域。但是,这位专家同时承认,中国对南中国海海域的控制能力日渐增长。
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说,由于美中贸易战,许多美国和欧洲企业正在撤离或是已经撤离中国。业内人士说,虽然搬离中国并不容易,但是两国贸易战带来的不稳定,还是让许多企业决定离开或是减少他们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他们说,外企搬离中国已成趋势,未来还将继续。
中国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创199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记录。特朗普总统在中国数据出台后立即表示,美国关税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有经济学家说,除了美国关税之外,中国国内需求下降以及私企被挤压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他们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会让特朗普总统在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时觉得自己更有力量。
美中贸易战持续了一年多,到目前为止,双方还没有达成协议。贸易战在使得中国经济受损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说,美国消费者、农场主以及制造业也沦为贸易战的受害者。美国2020总统大选的参选人在强调对必须对中国强硬的同时,也在谴责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政策,认为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正在伤害美国。那么,美国到底应该如何与中国打这场贸易战?
星期二(7月9日)美中两国贸易谈判代表再次举行会谈,目前还不清楚双方的分歧是否已经缩小。美国高级官员担心,两国可能永远达不成协议。分析人士说,如果中国是在采取“拖”的战略,希望等到美国2020的大选,等待对中国更加友好的新总统上台,以获得一份更好的协议,那么,中国是错估了美国政治,因为在华盛顿有一种广泛共识,那就是中国的一些做法确实有问题,需要改变
中国与俄罗斯正在联手积极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分析人士说,中俄领导人都认定美国现在走衰,是联手制衡美国,推动世界多极发展的绝好机会。他们还说,特朗普政府对中俄的“双遏制“政策使得中俄越走越近。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