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年轻艺术家率领的一群创作者们过去这个周末在伦敦的一面墙壁上喷涂了中国官方的政治宣传标语。这很快引来了当地艺术家和中国异见人士的谴责,也在中国的网络上引发了两极反应。
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以法律为由删除了有关河北做好北京“护城河”的讨论。此前一名河北官员在一段讲话中呼吁该省担当北京的护城河,为首都抗洪减轻压力。这一发言引发了部分网民的愤怒,但也有一些博主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中国官方媒体将过去几天来冲击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致命洪水转变为了一次展示政府救灾努力和国家团结的宣传行动。然而公众对于洪水前的疏散工作和泄洪的质疑还没有得到答复。
中国国家安全部在周二(8月1日)发文鼓励全民参与政府的反间谍行动。中国问题专家担心这会近一步导致民众相互监视,也不利于吸引来自外国的投资。
以微博为主的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在过去几天里逐渐加大审查力度,开始过滤和删除与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所中学体育馆坍塌有关的讨论。此前,这起造成包括10名学生和一名教练死亡的致命坍塌事故引起了网民们的悲愤反应。
随着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当政进入第二个十年,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民众对于中国的看法以负面为主,并且持续下降。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干预了他们本国的事务,且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没有使他们受益。
中国周二(7月25日)宣布秦刚被免去中国外交部长一职,改由他的前任王毅暂时接班。秦刚此前已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整整一个月。外界依然在猜测秦刚被免职的真正原因,而专家和记者也发现中国的官方网站已经开始迅速移除与秦刚有关的信息。
中国突然宣布将于周二(7月25日)举行一场人大常委会议,这引起了研究中国问题专家的猜测与好奇。他们当中不少人都认为,这场会议可能会揭开消失已久的中国外交部长秦刚的命运。
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上的中文圈过去两个月来遭到了大量色情诈骗账号的入侵。这些拥有蓝色认证标识的账号在受欢迎的推文下或是有影响力博主的推文下发布色情内容,占据显眼位置。一些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观察人士认为,色情内容在推特上不受限的泛滥降低了中文用户在这个颇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参与政治讨论的积极性。
一名美国学者表示香港新闻机构《南华早报》删除了他一篇评论文章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有关中国已经消失了数周的外交部长秦刚。
来自中国的黑客活动在今年6月前攻破了美国商务部和国务院等几十个机构的电邮系统,包括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的邮箱。雷蒙多预计在今夏访问中国。这次的黑客行动引起了不少针对拜登政府尝试与中国缓和关系做法的质疑。
日本将排放经处理的福岛核废水的计划在过去一周以来遭到了中国官方的强烈反对,也在中国的网络上引来了担忧与批评。网民的批评很快从针对排放核废水本身演变为对日本的谩骂。同时,有关福岛核废水的不实信息也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备受美国年轻消费者喜爱的中国电商Shein从去年起已经在美国花费超过50万美元进行政治游说。过去几年里,这家迅速成长的国际快时尚公司因其缺乏透明度的劳工状况和有争议的商业行为遭到了美国国会议员和活动人士的批评。
著名的中国网络评论家司马南周二(7月4日)参加了位于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独立日晚宴。这位常常批评美国的网红评论家因此遭到了不少网民的批评,被指责言行不一。
中国主管外交的最高级别官员王毅因为周一(7月3日)在青岛出席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时做出的一段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讲话而遭到广泛批评。
《华尔街日报》周四(6月29日)引述美国知情官员的话说,中国2月份飞入美国领空并被击落的侦察气球装备了大量美国制造的设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立刻引起了讨论,一些专家指出这是美中贸易带来的负面效果。
一份新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民众总体上依然认为美国是领先于中国的世界的第一经济强国。同时,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力量的全球民众比例自从新冠疫情以后出现了下降。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周四在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见面,并在国会发表演讲。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美国与印度的关系成为了国际关系专家们关注的重点。尽管印度被称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但近年来该国在人权和公民社会等方面的争议让一些专家对美印联合感到些许担忧。
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结束的访华之行时使用的视频画面这几天成为了中国官媒和民族主义网民的攻击目标。他们称西方媒体故意调暗了片段的亮度,以“抹黑”中国。但美国之音发现,中国媒体自己也使用了这段遭到部分网民诟病的视频,且这样的色调并非仅出现在西方媒体与中国有关的报道中。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当地时间周日(6月18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也是他就任美国首席外交官以来第一次对中国的访问。在美中关系处于自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林肯此次访问的方方面面都备受各方关注。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