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国学者表示,香港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删除了他一篇评论文章中与中国已经消失了数周的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有关的内容。
公开信息显示,秦刚自从6月25日以来没有在任何公开活动中露面。中国外交部曾表示,秦刚的缺席是出于健康原因,但没有给出细节。一些尚未被证实以及没有实际证据的流言已经在网民之间广泛传播。
独立学者金培力(Philip J. Cunningham)周一(7月17日)在推特上写道:“秦刚消失了。他不仅从中国的新闻当中消失了,也从我的文章里消失了!”
他表示,《南华早报》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删除了他文章中五句关于秦刚的文字。其中几句话特别提到了曾担任中国驻美大使的秦刚的消失。
根据金培力在推特上贴出的截图,他在原稿中写道:“秦刚的可能缺席是一个因素,因为在这个美中关系依然敏感的时刻,他特别适合充当桥梁。他自6月25日以来一直无故缺席,这表明他要么生病了,要么在政治上突然失宠。”
金培力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美国之音,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自由撰稿人,他明白出版机构常常修改投稿人稿件中的文字,并有权决定文章的标题。
但他表示,这次令他不悦的是,有关秦刚的部分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
“那不只是一行字,是整整五句话,”他告诉美国之音,“醒一醒!中国的外交部长秦刚不见了!”
金培力是常年关注中国的美国独立学者。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以媒体人、作者、教师、导游的身份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方工作。1989年,他在北京现场记录了天安门广场的民主抗议活动,并出版了书籍《天安门之月》。
金培力的这篇评论文章发表于7月15日,正值美国总统气候变化问题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访华之际。他在文章中鼓励美国继续推进符合理念与标准的外交路线,就算受到北京的强势对待和来自美国国内的批评。
过去25年来,金培力给《南华早报》撰写过数十篇文章。他在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表示,《南华早报》过去也曾在没有询问他的情况下修改过他的稿件。
“我一开始没有想把这件事公开,因为这会给未来为《南华早报》供稿造成困难,”金培力告诉美国之音,“我从来没有当过专栏作家,但我喜欢在那里发表文章,那是全中国最接近严肃报纸的一份刊物。”
《南华早报》没有立刻回复美国之音就这篇报道发出的询问。
自从中国企业阿里巴巴于2015年年底收购《南华早报》后,外界就担心北京是否会就此干涉该报的新闻独立性。近年来,由于来自香港政府的打压,香港的新闻自由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