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一(12月16日)在他当选后举行的首场记者会中谈及美中关系时表示,“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这一言论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掀起中国网民热议。
台湾向美国采购的首批38辆M1A2T“艾布拉姆斯(Abrams)”主战坦克于当地时间星期一(12月16日)凌晨运抵位于北台湾新竹县的陆军装训部,将肩负北台湾的防御重任。分析人士认为,此款号称“地表最强”的新型坦克将为台湾装甲战力带来跨世代的升级。专家们还认为,若将M1A2T投入中国军队可能登陆的“红色(警戒)海滩”的防御上,将大大提升台湾军队的生存几率。
一位长期活跃于中国市场、被外界视为“小粉红”的台籍网红,在改变政治立场后,于上周五(12月6日)发布了一部新的纪录片,曝光他以卧底身份记录下中共基层统战单位如何利诱台湾网红的具体手段。
在台湾总统赖清德过境夏威夷,引发外界关注中国可能以军演回应的背景下,台湾国防部周二(12月10日)指出,中国解放军于星期一动用“数量惊人”的各式船舰,部署到台湾东部海域、甚至远至西太平洋,对台威胁程度,超过近年来历次军演。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ssad)遭反政府武装推翻,在中国成为微博热搜话题,有网民翻出阿萨德去年访问中国,参观杭州灵隐寺的照片,嘲讽他的倒台是“佛祖也保佑不了”,对于当时中叙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也有网民质疑,中国政府的投资是否又要亏了。
台湾总统赖清德于星期五(12月6日)傍晚结束就任后首次出访南太平洋三个友邦的行程,搭机返台。赖清德表示,此行彰显台湾与邦交国和提供过境接待的美国关系“坚若磐石”。中国外交部则表示,对于美方执意安排赖清德“过境”强烈不满,并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多位旅外港人星期四(12月5日)在台北召开记者会,发布《自由香港宣言》,强调主权在民和消灭中共等五大宪法纲领。他们同时表示,从下个月起将发动海外“香港议会”选举,接受全球香港人投票及参选,为争取“真港人治港”迈出第一步。
韩国总统尹锡悦星期二(12月3日)深夜突然下达戒严令,虽然仅6小时就遭国会否决而解除,但这起风波仍受到同为亚洲民主政体的台湾各界的高度关注。分析认为,虽然台湾法律制度不同于韩国,总统无权独自宣布戒严,但由于台湾也曾走过长达38年的“戒严时期”,因此对于这一限制人民自由的权力,仍感到格外警惕。
在声称要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中国加征关税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最近还表示,要对意图弃用美元的金砖(BRICS)国家加征100%关税,以捍卫美元的地位。分析认为,在中国国内经济疲软,且因大量出口过剩产能早已引发各国警惕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恐怕不易对抗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中国国防部星期四(11月28日)证实,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因涉嫌严重违纪遭到调查。今年早些时候,台湾媒体就指出苗华为“军中巨虎”。分析人士认为,苗华中箭落马,可视为习近平把反腐重拳指向解放军政工系统。
英国《金融时报》星期三(11月27日)透露,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因涉嫌贪腐已遭调查。虽然相关消息已遭中国外交部斥为“捕风捉影”,但董军遭调查的消息还是在华文网络引发热议:部分中国网民以隐晦字眼在微博探寻此消息的真实性,并问“连续三任都进去吗?”在海外X平台上,早于两周前就有传言直指,中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遭调查后,他一手提拔的董军也恐遭牵连。分析人士则指出,如果董军真的遭到调查,这不仅凸显了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对军方的不信任,也显示解放军内部的指挥链有问题。
中国吉林省一栋斥资5,0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滑冰馆,11月18日发生屋顶垮塌事件,引发舆论关切,而在此前仅三天,云南一家刚开业的超市则是地板塌陷,导致顾客坠入下方的河道;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个案情节存在差异,但类似这样的“豆腐渣工程”屡禁不止,凸显出中国政府相关的监管效能,存在严重疏漏。
第6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周六(11月23日)揭晓,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和影帝等多个主要奖项,都由中国电影人获奖。获奖电影由于涉及新冠疫情和同性恋等中国政府眼中的敏感内容,在中国无法上映。在得知获奖消息后,有网民感叹,台湾的金马奖真的比较开放、包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又译施纪贤)举行场边会谈。这是因香港“反送中运动”等问题导致中英关系恶化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交流。然而,分析普遍认为,随着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将重返白宫,英中关系修复的前景将受到美国政策的制约,恐难一帆风顺。
美中两国领导人秘鲁峰会落幕,但更关键的看点是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未来将如何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交手。分析人士说,习近平通过秘鲁“拜习会”释出的合作意愿,更多是说给特朗普听的,因为习希望两国关系未来“高开高走”。不过,特朗普的强硬姿态、他筹组中的“鹰派”政府团队都显示,美中两强关系未来恐仍是竞争、对抗大于合作,尤其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围堵已是定局。
致力于维护全球中文作家言论和写作自由的“独立中文笔会”周五(11月15日)分别授予人在狱中的中国人权律师丁家喜和维权人士张海涛“第15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独立中文笔会前秘书长、狱自委协调人张裕表示,颁奖不仅是给予两人精神鼓舞,更要呼吁外界持续关注他们身陷囹圄的困境。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选前提及台湾应为自身安全“交保护费”的说法,凸显台海局势敏感。一位台湾国安高层官员对此表示,台湾高度重视自我防卫,在过去八年间,国防预算增幅达80.47%,未来也会持续强化美台合作及协调机制,建构更强韧的防卫。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在即,中国将如何应对并调整外交策略备受国际瞩目。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2.0”时代的对华政策或将更为激进,中国可能采取“战略收缩”,加强与日本、印度等近邻国家的关系,并借助欧洲各国对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感,推动中欧关系发展。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星期五(11月8日)通过议案,批准未来三年地方政府新增举债额度达6万亿元人民币(约8300亿美元),用于置换现有隐性债务。尽管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债务化解方案,但规模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当天三大股指同步下跌,反映出投资者的失望情绪。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举债用于化解债务与刺激经济增长并不等同,未来地方政府能否拿出有效刺激措施尚待观察。
美国2024总统大选星期三(11月6日)尘埃落定,共和党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获胜,不仅重返白宫,他所属的共和党还取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席次,或可望“完全执政”。分析人士认为,基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对华围堵政策,加之竞选期间对华激烈的言辞,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可能进入新一轮震荡期。美国的盟友和最大竞争对手中国,都需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