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精心炮制的“习近平打车记”,虽然只存活了一天,却绝对是一场经典的喜剧。如果说俄罗斯文豪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是19世纪俄罗斯官场与官僚的缩影,《大公报》这条“新闻”及其后续故事也算是当今中国政治世态的缩影。
4月15日,《人民日报》麾下的《人民论坛》一项民意调查,虽然有如昙花一现,却彻底摧毁了北京的制度自信。
促使我认真关注“屌丝”一词,是在推特上一次不太愉快的经历。因为写了篇支持《南方周末》争取新闻自由的文章,伤了不少“粉丝”的心,这些“粉丝”认为我不应该支持南周,因为南周曾“吹捧韩寒”。最后我实在对他们这种严重干预他人言论自由的行为烦透了,拉黑告终。
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辞世。看到这条新闻后,我当即写了一条微博:“惊闻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她是20世纪后期最了不起的政治家之一。她以她的明澈智慧,参与了‘推倒柏林墙’的伟大事业,一切从极权政治下获得解放的人应该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美丽女性。”
中缅两国目前的状态说明,一个民族的主体想要什么,最后得到的就会是什么,而且不可能只收获花朵不收获荆棘。
2013年3月31日,来自中国与缅甸的两条新闻让人感慨万千,一条是“中共中央禁止媒体发表反马列毛言论”,为中国媒体定出了今后的五点宣传基调;另一条是“缅甸放松报禁,准许私人办报”。
最近,因4月份天然气涨价的传闻在中国不胫而走,全国多地出现市民排长龙集中购买天然气的现象,各地都出现了一次预购2000-3000立方米的用户。我已经在微博上指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很“聪明“的将生活必需品变成了期权交易,等于发行了一次1至10年期的债券。
最近中国关于“国家形象”的宣传很出彩。当北京雾霾聚而不散、黄浦江死猪继续漂流,世界不少国家都在限制中国游客多购奶粉之际,中国媒体一致宣传:中国有了一位美貌优雅的第一夫人,国家软实力大大提升,国家形象获得极大改善。
最近,彭丽媛女士随夫出访俄罗斯引起的网上热议,正好成为一扇观测中国舆情与各方评论者水准的窗口。
美国《肥咖法案》正式实施后,中国富人兼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终于宣布放弃绿卡。 宗庆后宣示,他之所以放弃美国身份,是因为 “中国变得越来越好而且一定会比美国强” 。这句话当然是刻意迎合习近平“实现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中国梦’”,但宗庆后却没想到这句话实在半点也经不起推敲。
2013“两会”开过,按3月15日CCTV13“两会”直播节目里专家回答主持人康辉的说法,天朝“皇帝与宰相”总算被代表们“选”出来了;俞正声代表各界政治力量表态“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支持习总强调的“三个自信”;京、沪、渝、粤、新疆等重点地区武警部队与各省军政主官也已调整完毕。
近几天从嘉兴漂浮至黄浦江的数千头死猪,再次证明中国已经形成以邻为壑的生存方式。尽管许多证据已经表明这些猪是嘉兴新丰镇竹林村1至2月间死去的18000余头猪的一部分(《嘉兴日报》3月6日曾有报道),但该村党支部书记陈云华坚决否认。
前文所述吴敬琏的忧虑是害怕亡党,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钟南山对环境生态的忧虑是超阶层的人类生存层面的忧虑。本文将分析另一种忧虑,即担心“文革”卷土重来,再发酵为暴力革命的忧虑,这种忧虑以导演冯小刚的发言为代表。
每年北京的“两会”虽然只是当局展示立法机构和统一战线阵容的“精英聚会”,但还是能够激起全世界媒体的兴趣,因为无论是代表们的衣着、举止与提案,还是他们面对记者的答问,都可算是舆论对他们的一次大考。微博对“两会”代表的风评,更是民意的真情流露。
今天上推,跳入眼帘的是一条“中科院某所长说,老百姓不能总想呼吸新鲜空气不付代价”。想到今年弥漫两会的“环境恐慌”,认为不会有如此无良专家,于是上网查询此话真假,结果让我吃惊,财经网以“总理报告起草参与者:百姓不能总想呼吸新鲜空气不付代价”。
当国内媒体正苦思冥想如何挖掘“两会”的新闻点之时,中国的奶粉再次成了海外中文媒体的热议话题:3月1日是香港奶粉限带出境新法例实施的第一日,新例规定,除非获发许可证,不可携带多于总净重量1.8公斤、相当于两罐婴儿奶粉的数量出境。
我无意中看到两则新闻。一则报道美国阿拉斯加州正考虑用油轮向中国出口整船的干净水;另一则报道一位新西兰人网上发帖称,听闻新西兰要向中国出口纯净水,他表示反对,因为饮用水资源越来稀缺,不应该随意出口到他国。
不断恶化的严重污染,最后导致雾霾笼罩在中国多个城市上空,特权阶层终于开始认识到“污染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残酷现实,他们对特供食品系统构筑的安全信心也正在瓦解。
2013年2月18日,浙江瑞安法院公开审理八旬老汉邱某于“文革”时期故意杀害洪某一案,顿时在网络上激起舆论千重浪。有人认为不应该只追究一个普通凶手;有人则认为这这是带有风向标性质的审判;还有人则认为这是国家责任,认为只有公开历史真相,才能进行公正的审判。
美中关系之“亲密”造成以下现实:美国的蝴蝶只要轻轻扇动一下翅膀,中国总能掀起轩然大波。2月14日美国财政部关于《肥咖法案》相关跨国协定的一条消息,给中国的精英阶层带来了冲击,不过他们的反应却是“手持团扇半遮面”,不想让外界窥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