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26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世界媒体看中国: 通缩的威胁及其由来


资料照 - 一位白领人士走过中国银行(香港)贴有“RMB" (人民币)字样的招贴画。照片摄于2011年9月5日。
资料照 - 一位白领人士走过中国银行(香港)贴有“RMB" (人民币)字样的招贴画。照片摄于2011年9月5日。

在连续三年的所谓疫情清零政策突然收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出现人们所预期的强劲反弹,反而不断减速。近日来,中国面临通过收缩的威胁又成为国际新闻。经济专家们警告说,通货收缩有可能是比通货膨胀更严重、跟难以摆脱的困境。但对中国眼下的经济增长乏力和通缩威胁的由来,观察家们尚无一致看法。

增长乏力之后的通货收缩威胁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消息近几个月来持续不断传出,中国经济面临通货收缩的威胁又成为近日来国际媒体的重大话题。

所谓的通货收缩是一种跟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通缩乍看似乎是好事,物价停止增长甚至下跌,钱更值钱了。但通缩的一个明显症状是消费者推迟或停止购物,需求下跌,生产厂家削减生产,削减雇员,就业形势变坏,导致消费者更加谨慎消费,由此需求进一步下跌。这样的恶性循环被经济专家们认为是常常比通货膨胀还难以摆脱的经济困境。

鉴于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许多国家的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假如陷入通货收缩的困境,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必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国际媒体对中国的通货收缩的威胁及其前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以下这些新闻标题所示:

——中国在通缩的边缘徘徊,这对全球经济是一面(不详的)巨大红旗(美国,《工商内线人》,7月11日)

——中国通缩警铃震响 - 消费者物价零增长,生产者价格呈现7年来最迅速的下跌(美国,《石英》)

——中国:担忧通缩持续,6月份消费者物价增长停滞(日本,《日本经济新闻》,7月10日)

——6月份消费者物价增长停滞,通缩担忧强化的可能性(日本,共同社,7月10日)

——中国处于通缩的边缘(法国,《论坛》周刊,7月9日)

——中国通货收缩压力积聚,消费者物价下滑(路透社,7月10日)

在报道当今中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和通缩威胁抬头的时候,世界媒体大都把中国当前面临的这种局面跟先前的疫情清零政策相提并论。但英国《电讯报》的报道则是把先前的疫情清零政策跟现在的困局当作因果关系发展来报道。

7月10日,该报发表报道,标题是,“中国濒临通货收缩,物价下跌”。该报道的导语是:“中国在通缩的边缘徘徊,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继续感受北京严酷的疫情清零政策的影响。

一度无比英明的疫情清零政策及其后续

在从武汉传出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借助中国当局强有力的信息封锁和误导宣传在中国全面爆发并传遍全世界之际,为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袖习近平英明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抗疫有力和有效,为了彰显中共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中共当局以严酷的方式推行了三年的疫情清零政策。

观察家们的普遍看法是,严酷的疫情清零政策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中国当局回避公布中国亿万人短时间内感染病毒之后的死亡火化数字,令人难以知晓究竟大约有多少中国人死于病毒感染;但严酷的疫情清零政策对中国经济打击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以动辄封门、封楼、封小区、封城、封公路、封港口为特色的疫情清零政策使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变得不可能。

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家、多少商家因严酷的疫情清零政策而耗尽积蓄或破产倒闭,这样的数字也跟2022年年底的中国火化数字一样是国家机密,外界不得而知。但疫情清零政策对跨国供应链的冲击则无法保密,这种冲击导致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或美国苹果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决定把在中国的生产线全部或部分转移出去,以避免未来再受到清零政策式的突如其来、无法预测、不可理喻的冲击。

在疫情清零政策给中国经济和民众生活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并难以为继之后,中共当局突然放弃该政策,并宣扬这是中共当局的又一英明决策,中国经济发展由此得以恢复正常,形势大好,越来越好。然而,中国经济的增长反弹只是在疫情清零政策结束之后的头一两个月昙花一现,然后便进入萎靡不振增长乏力的状态。

与此同时,从2020年年初到2022年年底实行的疫情清零政策的伟大和英明在中国已经成为的禁忌话题。这种禁忌(即该政策究竟有多么好或究竟多么坏如今在中国都不公开提出讨论或辩论)导致很多观察家忍不住猜测,中共大有可能自己也很清楚它推行的举世无双的疫情清零政策是大失败,否则,以中共政权对宣传的重视,它不可能不宣传其政策的成功,哪怕其成功十分微小甚至是子虚乌有。

中国经济困境的根本症结何在

中国经济面临困境是观察家们和国际媒体的共识,中共当局也不得不承认有困境。中国官方媒体2月28日发表的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的公报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中国经济增长萎靡不振,现在更加上了通货收缩的威胁。在谈到眼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货收缩的时候,许多人提到企业和消费者对未来前景缺乏信心,以及中国实行了举世无双的三年疫情清零政策。疫情清零政策跟中国消费者和企业缺乏信心、跟眼下的经济增长乏力和通缩威胁有多少关系?

美国康涅狄克州三一学院经济学教授文贯中表示,在谈论眼下中国经济困境的时候,许多人认为三年疫情清零政策跟这困境大有关系甚至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他本人有不同的看法。

在文贯中看来,三年疫情清零政策,动辄封户、封城、封路、封港口,这一切确实给中国的经济,给许多中国企业和个人的生活生计给供应链的运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然而,疫情清零政策如今已经过去,疫情期间被压抑的刚性需求(如购房的需求)并没有出现,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这种局面很难用三年疫情清零政策的后果来解释,更好的解释应当是,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的根源是中国民众对国家发展和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

文贯中说:“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整体的一个走向民众没有信心。尽管政府和执政党自吹自擂,说自己英明伟大,但民众不认同。民众认为经济未来走向非常悲观,因此要准备困难的日子。这个其实(中国共产党)党报也在宣传,说是将会有一段困难的日子。大家当然都要这么准备了。从国家的政策来说,它一直没有明显的改革,使人民有信心。

文贯中接着说,中国经济的困境是几十年来积累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错误和偏差的反映,是中共当局几十年来所谓改革给民众的实惠有限的反映;如今试图通过提振内需走出困境的中国政府号召民众消费,但民众无钱消费或不敢消费,因为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前途和自己的前途不看好,因为他们背负着沉重的三座大山(昂贵的住房、昂贵的子女抚养教育,昂贵的医疗)。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特朗普2.0国安团队成形 对中更强硬?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2:3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