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42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美扩大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 精准打击保持主导地位


资料照:拜登总统在白宫签署有关解决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的行政令期间手拿芯片发表讲话。(2021年2月24日)
资料照:拜登总统在白宫签署有关解决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的行政令期间手拿芯片发表讲话。(2021年2月24日)

美国17日宣布新规,将扩大管制先进人工智能(AI)芯片的对中国出口。早前几天,美国允许韩国三星与SK海力士可以使用美国的设备在中国继续生产存储芯片。分析人士说,美国对中国两个方向的芯片战,施以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不仅要让中国的先进AI芯片发展困难重重,也要让其传统芯片市场削价竞争成一片“红海”,降低获利,继续稳固美国的半导体主导优势。

美国政府10月17日公布新的芯片出口禁令,进一步禁止英伟达(Nvidia)等公司设计的先进人工智能芯片输出中国,并进一步对芯片生产的工具设备出口做出更多限制。

在新规下,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降规版”H800和A800芯片将受到冲击,英特尔和超微半导体(AMD)的AI芯片也可能受到影响,美国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和科磊(KLA)等公司向中国销售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也可能受到打击。

新的规范还将先进芯片的出口许可要求扩大到逾40个国家和地区,目的为了消除先进芯片可能透过这些国家转运到中国的风险。

此外,美国还将先进芯片、芯片生产的设备工具的出口许可要求扩至中国以外的21个国家(美国武器禁运对象)。

此外,美国也决定将中国两家GPU(图形处理器)开发商摩尔线程(Moore Thread)和壁仞科技(Biren)列入实体黑名单,包括其子公司及重要股东共13家公司都被列入。GPU是AI时代的技术核心,其算力相当于数百台传统的CPU(中央处理器)。

资料照: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的英伟达展台周围挤满了参观者。(2016年7月28日)
资料照: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的英伟达展台周围挤满了参观者。(2016年7月28日)

被迫迁厂

路透社说,英伟达的公司文件显示,英伟达可能被迫将部分业务迁出一些被美国新规限制出口的国家。摩尔线程和壁仞科技则双双发出声明,表示强烈抗议。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新措施是为了堵住去年10月发布的出口管制规定漏洞,以阻止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军事发展上有所突破。她还说,有关限制措施可能至少每年更新一次。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贸易与科技项目主任艾米丽·本森(Emily Benso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美国打算每年重新研究这些规则,代表会做逐步推进式的审核。她说:“这样他们就可以收到来自盟友、合作伙伴、私营部门关于规则的性质和一致性,以及一些长期后果的持续回馈。”

本森认为,中国应不会对这次的新管制措施感到十分意外,因为新规范跟美国在去年10月时提出的规则并无重大背离。她说,这次的新规是试图确保原先规则的意图能够获得清楚的理解,因此中国进行同类型报复的可能性降低,毕竟芯片禁令已经酝酿很长一段时间了。

北京抗议

中国官媒新华社10月18日报道,针对美国采取的限制先进AI芯片输出中国的最新措施,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这是“美方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实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绣雯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先进AI芯片,中国至今年7月中旬,已经发布了约106个大模型,美国若不尽快围堵中国获取AI芯片的可能性,接下来恐怕会越来越难保持AI的优势,特别是军用AI。

她说,原本英伟达认为,将降低规格的AI芯片输给中国可以符合美国政府的芯片禁令,又能维持中国市场,但现在连降规版的AI芯片也不准卖给中国,代表美国在AI和先进电脑HPC(高效能运算)方面就是要全面围堵中国的发展。也就是说,美国准备封杀中国获得先进AI芯片的任何管道,不漏过任何可能。

王绣雯说:“其实美国现在渐渐就像军事上讲的那种精准打击,所以现在是更细腻地在操作这个东西。”

王绣雯认为,中国华为8月时突袭发布了Mate 60和Mate 60 Pro新手机或是导致美国近期接连推出芯片相关措施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说,美国政府对于华为突破了先进7纳米技术可能感到惊讶,但是保持低调冷静。

10月初,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曾对华为智能手机芯片技术突破表示“愈来愈不安”,但并未立刻炮轰中国,仅强调需要用更多不同的方法执行芯片出口管制政策。

保持优势

王绣雯说,中国一再显示其“突围”能力,只会招来美国越来越严格的“卡脖子”管制。不过,美国不是要掐死中国,只是要保持胜过中国的优势。

雷蒙多在17日的新规发布记者会上也是这么说的。她强调,美国政府无意伤害中国经济,中国仍将从美国进口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半导体。

然而,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防堵是全方位的,不仅针对先进AI芯片采取扩大范围且更严格的限制出口措施,对于成熟制程芯片也不放过。分析人士说,这是因为中国的成熟制程如果在技术方面持续研发的话,有可能会慢慢突破、开发出水平更为先进的芯片。

美国商务部10月13日发出声明,允许韩国SK海力士和三星的中国工厂无限期继续使用某些美国芯片制造工具,台湾台积电则获得1年豁免。

这是自去年10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扩大对中国芯片技术及设备出口的限制后,三星、海力士和台湾台积电于今年10月的豁免期到期后,美国政府做出的最新决定。

三星表示,他们在中国芯片业务的不确定性已大幅消除。SK海力士说,美国的决定将有助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保持稳定。台积电表示,已获准于南京持续营运,预计将透过完成“经认证终端用户”授权的申请程序,取得无限期豁免。

三星与海力士是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三星与海力士合计控制着全球近70%的DRAM市场和50%的NAND闪存市场。

三星和海力士在中国都有重要的布局,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海外制造基地。三星在西安有2家存储晶圆制造厂,用于生产3D NAND闪存产品,2家工厂的产量加起来占三星NAND闪存总产能的42.5%。海力士约有40%的DRAM芯片在无锡生产,20%的NAND闪存芯片在大连生产。相较于韩厂,台积电的中国产能仅占7%。

杀成红海

分析人士说,美国商务部允许韩国SK海力士和三星的中国工厂继续使用美国芯片制造工具,这项看似对中国“有利”的“开放”措施,实则对中国半导体的长期发展形成阻碍。

亚太区域发展暨治理学会首席经济学家邱志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韩国半导体厂商在十几年前就到中国大肆扩厂,投资规模在全球数一数二,但最近几年因中国经济不振,芯片需求量减少,加上美国的半导体禁令,使得韩厂在中国市场发展得并不蓬勃,三星与海力士在今年第二季双双呈现严重亏损的状态。

不过,与此同时,中国武汉的长江存储和总部位在合肥的长鑫存储等中国本土半导体行业的成熟制程产品已经越来越成熟,市场供应量慢慢在增加。邱志昌表示,大概5年的时间,中国的成熟芯片产品就会“自己独立上来”,此时美国豁免三星跟SK,等于是让三星和SK加入中国市场的削价竞争,到时市场上就会看到激烈地杀成一片“红海”。

他说,美国开放低阶芯片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要让中国自己供应链所生产出来的成熟产品获利那么多,一但公司获利减少,资金减少了,自然就限制中国半导体的发展前景。

邱志昌说:“所以说美国这个是一个战略,不是一个favor(恩惠)的措施。”

瑞银证券的分析师在今年8月指出,展望未来3年,中国国产芯片的采用率将逐渐增加到30%至50%之间,半导体设备的自给率也将持续上升,一些成熟设备——比如刻蚀和清洗机——预计将占整个市场约70%。

但美国半导体产业调查公司IC Insights有不同的数据。IC Insights表示,即使到了2026年,中国在半导体芯片的本土自给率顶多提升到21.2%,其半导体产值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可能也只占超过8%。

冲击中国长期发展

中国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美国对三星和海力士的豁免在短期内对中国是好的,但长远来说非常不利。

他表示,短期的好处是可以大幅稳定存储芯片的相关供应,包括一些电动车或工业自动化所使用的芯片,并并直接利好相关供应商,除了三星与海力士的利润可以获得保障外,也让一些提供半导体后工序服务的厂家也能获利。

他说,但长期而言,由于中国芯片的良率很低,比如华为新手机的5G芯片良率估计不到50%,远不如业界的90%以上的水平。当中国生产的芯片有一半都要丢弃、不能使用,这代表中国的芯片生产成本很高,在市场上毫无疑问会被淘汰。

李恒青表示:“它实际上这么做了以后,只能使得你的最终极产品缺乏竞争力,从长期来说是在压缩中国新产品的发展空间,这叫真的是有高人(指点)啊 !”

亚太区域发展暨治理学会首席经济学家邱志昌表示,现在可以清楚看到,美国面对的是两个方向的芯片战,并采取不同策略,既要防堵中国先进AI芯片的生产,同时也要解决中国在传统半导体制造和芯片设计方面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他说,对于先进AI芯片,美国的策略是联合盟友全面封杀;对于低水平芯片则是开放任其削价竞争。前者尽管可能出现一些漏洞,也一定会使得中国AI芯片的生产速度变慢,而后者将造成获利变差,也代表缺少经济资源,两者都会让中国半导体想要继续往前走变得比较困难。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