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高层官员星期三在华盛顿展开为期两天的贸易谈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双方难有实质性突破,知识产权问题是主要的棘手问题。
在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率领的美方代表团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带领的中方代表团本周在华盛顿开始高层经贸磋商之际,中国正在快速推动《外商投资法》草案。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为了满足美国对中国的要求,以缓解两国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这项新法包含知识产权保护,并禁止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技术转让。在此之前,中国还成立了知识产权法庭,降低了进口汽车关税。
但是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些举措难以缓解美国对中国包括知识产权盗窃和强迫技术转让等结构性问题的担忧。
“这种伎俩以前已经耍过好几次了,这些措施和宣布也做过,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李·布兰斯特(Lee Branstetter)对美国之音说,“我不认为西方的中国批评人士会因这些举措而软化立场。”
路透社星期三报道,熟悉双方谈判的人士以及贸易专家都表示,没有多少迹象表明,中国官员愿意解决美国提出的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包括保护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停止强迫美国公司技术转让的政策和做法。
据报道,这些问题也在上次美中双方在北京举行副部长级经贸磋商的主要议程上,但双方分歧仍然巨大,没有在那次谈判中取得任何进展。彭博社报道说,北京提出在未来六年大量进口美国商品,在2024年以前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降低为零。
《华盛顿邮报》星期二引述接触过美方谈判代表的学者和贸易团体的话说,虽然中国提出会购买大量美国商品以减少贸易赤字,并且承诺打击知识产权盗窃,但是中国尚未提出一个可以让美国接受的监督机制。
在本轮美中高层经贸谈判之前,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表示,知识产权保护、不再强迫组建合资企业以及执行问题是谈判中最重要的三个议题。他表示,达成的协议是要可执行的。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去年发布的中国301调查报告详述了中国间接和非正式要求或强迫技术转让的方式,包括不透明且任意(opaque and discretionary)的审批过程、合资要求、外商股比限制等。报告指出,中国在2010年至2016年的美中双边磋商中至少八次承诺不会利用技术转让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而且还承诺不会进行或有意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大量证据表明中国的这些做法仍在继续。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上星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中之间还存在很多问题,距离达成协议还很遥远。他表示,特朗普政府需要促成结构性改变。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提出的任何可能影响北京更广泛战略目标的提议,可能都会遭到北京的强烈抵制。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对《华盛顿邮报》表示,中国没有显示出会致力于全面市场自由化的迹象,而其最近发出的信号只显示出相反的方向。他指出,习近平最近表示要求坚持中国现有的模式,并且拥抱“政治风险”。
美联社报道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最好的希望也许是,双方同意继续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