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星期二(5月27日)发布新报告说,2025年,随着还债额飙升和贷款大幅减少,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融资中的角色已从贷款人变身为收债人,发展中国家疲于应对积欠中国的“海啸般”债务和利息成本。世界上许多最贫穷、最脆弱的国家的债务压力尤其深重。
洛伊研究所发表了题为《还债高峰:中国的全球借贷》(Peak repayment: China’s global lending)的报告,作者为莱利·杜克(Riley Duke)。这份报告得出结论说,“中国作为贷款方的角色已跨过一个分水岭。这个曾经是发展中国家最大新融资来源国的国家,如今已彻底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偿还目的地。”
报告说:“‘一带一路’倡议在201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还债高峰在2020年代中期到来。如今,以及未来十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收债人,而不是银行家。”
报告的关键发现包括:
- 2025年,世界上最贫穷、最脆弱的国家将向中国偿还总额达220亿美元的创纪录债务。2010年代以来“一带一路”项目的债务偿还成本如今已远超过新贷款的发放,北京已从发展中国家预算的资金提供者转变为资金净流出者。
- 尽管中国全球贷款大范围跌落,但仍继续向战略和资源关键型合作伙伴提供资金。新贷款最大接受国包括其近邻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以及诸如阿根廷、巴西、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等输出关键矿产或电池金属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外交孤立台湾,中国的新贷款还流向了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国家。
- 中国正疲于应对自身造成的困境:寻求重组不可持续的债务的外交压力不断增加,而追讨未偿债务的国内压力也持续加大,尤其是来自中国准商业机构的债务。然而,西方援助和贸易减少,使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加剧,同时也使西方失去任何地缘政治优势。
星期二,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针对法新社(AFP)记者有关这份报告的提问回应说:“不知道这个报告的依据是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投融资合作遵循国际惯例、市场原则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少数国家散布所谓中国‘债务责任’论,避而不谈多边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商业债权人才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债权方和偿债压力源。谎言盖不住真相,公道自在人心。”
洛伊研究所的这份新报告依据了债务国政府向世界银行报告的数据。报告说,有54个国家对中国的债务偿还已经超过了这些国家对巴黎俱乐部的账务偿还总额。巴黎俱乐部包括所有的主要西方双边贷款国。报告说,偿还中国债务的问题在非洲尤为突出,但是在南美洲、太平洋岛国、南亚、中亚和东南亚,多数国家偿还中国债务的数额也超过了偿还巴黎俱乐部成员国的债务总额。
这份报告说,对中国的债务偿还占比之高,反映出其持有的无以伦比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在53个国家中,中国是最大双边债权国,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作为债权国,在四分之三的国家位居前五名。截至2023年,中国持有发展中国家26%的双边外债,以及全球最贫穷和最脆弱经济体超过半数的外债。
报告说:“鉴于其规模以及双边债权国在债务重组中的重要性,中国对全球最贫穷和最脆弱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前景拥有超大型的影响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