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3:09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孙韵:中国——新的“中东和平缔造者”?


中共官媒新华社发布照片显示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右)在北京同沙特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和国家安全顾问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握手,中间是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2023年3月11日)
中共官媒新华社发布照片显示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右)在北京同沙特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和国家安全顾问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握手,中间是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2023年3月11日)

编者按:这是孙韵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2023年3月6日至10日,沙特阿拉伯王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北京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外交会谈。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主持,沙特外交部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和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代表沙伊两国参会。作为会议成果,沙伊两国于3月10日达成协议,同意恢复2016年以来中断的双边外交关系。

沙伊协议被认为是近年来、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主导的亚伯拉罕中东和平协议签署以来中东地区最为重大的国际关系事件,甚至代表了中东地区权力分化的新格局。美国作为中东地区安全架构的主要缔造者和保护者,在沙伊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反而缺位。联系到近期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态度日趋强硬,关于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讨论日益热衷,沙伊协议无疑代表了中东地区另外一股潮流,即,地区紧张关系降级、各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压力倍增的情况下不断寻求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

中共官媒新华社发布照片显示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主持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代表团的闭门会谈。(2023年3月10日)
中共官媒新华社发布照片显示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主持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代表团的闭门会谈。(2023年3月10日)

比沙伊达成协议更让各国观察家震惊的是此次协议的协调方——中国。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中东地区主要的政治或者外交参与方。中国同中东最为重要也最为核心的利益在于经贸关系,尤其是能源关系。目前中国从外国进口的原油中52%来自中东,中国对中东地区的能源依赖,以及相应产生的能源安全问题是在研究中国中东关系时不可避免的核心议题。

但是此次中国在沙特和伊朗之间扮演了和平缔造者的角色,这不仅让人对中东地区未来的安全架构产生更多疑问,而且在美中大国战略竞争的背景之下,美中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呈现出来的此消彼长,使得战略和安全人士很难不对中国在中东的意图、以及对美国地区战略造成的影响产生忧虑。

此次沙伊协议会前、会中和会后的保密工作都滴水不漏,所以关于会议结果,除了三方的公开声明之外几乎没有细节透露出来。这给政策分析人士带来了很大难题——我们固然可以通过以往沙特伊朗谈判的焦点和内容大致判断双方在哪些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但是我们无法判断这些具体问题协议的细节和双方做出的具体承诺和让步。

更重要的,我们无法判断中国在协议达成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哪些具体的作用。比如说,中国传统上在地区冲突条件中扮演促进者(facilitator)的作用,例如中国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曾经多次作为主办方在北京主持多边谈判,也曾经在缅甸内战中帮助缅甸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在中国和缅甸进行对话和谈判。

但是促进者(facilitator) 和调解人(mediator)之间仍有重大差别,调解人一般要就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建议和设想,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通过沟通和实质性推动帮助谈判双方取得突破,在双方达成协议时作为见证者进行背书,对未来协议的执行承担监督者甚至裁判的责任。

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右)同沙特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和国家安全顾问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在北京举行会谈。(2023年3月10日)
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右)同沙特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和国家安全顾问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在北京举行会谈。(2023年3月10日)

中国传统上并不乐于承担调解人的职能,而更倾向于扮演促进者的角色。调解人不仅有可能需要介入冲突双方的内政,设计并影响冲突双方在具体问题上的政策。更重要的,调解人对于和平协议的执行承担着无形的责任,而这一责任可能是无穷无尽的。中国历来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沙伊矛盾这一源于逊尼-什叶派斗争、长达千年的斗争。

当世界惊呼中国缔造了中东和平时,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几个重要因素。首先,沙特和伊朗关于改善关系的对话存在已有时日,尤其在2021-2022年期间通过伊拉克轨道取得了很多进展,在2022年伊拉克政府换届后才被迫中断。所以中国并不是把沙特和伊朗两个宿敌带到谈判桌的核心力量。更为准确的说法是——沙特和伊朗本身就已经抱有强烈的改善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意愿,而中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通过同沙伊两国的关系帮助双方实现了最后一段里程,同时也是最为关键性的步骤。

中国的成功之处并非来源于对中东和平问题的独特见解或者外交手腕,而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同伊朗和沙特两国的关系。自从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重新对伊朗采取制裁,伊朗的内忧外患日渐恶化,而中国2021年承诺的25年中伊经济合作协议在过去的两年中几乎没有任何项目落地,伊朗总统莱西2月份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就是集中寻求中国的经济支持,因此中国对伊朗具有关键影响力。

2022年12月9号,沙特阿拉伯王储及内阁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右)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和中国-阿拉伯联盟国家峰会。
2022年12月9号,沙特阿拉伯王储及内阁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右)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和中国-阿拉伯联盟国家峰会。

另一方面,习近平去年12月对沙特的访问进一步巩固了沙特对中国承诺和经济合作的信心,而中国对伊朗的影响力也是沙特眼中能够保证沙伊协议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去年12月沙特主动要求中国促成沙伊谈判的核心原因。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所促成的沙伊协议无疑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外交的士气,增强了中国对大国外交和全球安全倡议的信心。自二月以来,美国在慕尼黑公开关于中国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的情报,极大的遏阻了中国同欧洲改善关系的期望。在东北亚,美国促进了日韩关系的改善,使得中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忧虑更加深化。在美国不断加强同欧洲、亚洲盟友合作同中国竞争的同时,中国外交在中东地区取得的突破无疑对美中竞争的大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当然,中国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复制此次沙伊协议的成果仍然是未知之数。如前所述,此次沙伊协议能够达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国改善关系的意愿,如果没有这一意愿,中国的协调工作很难取得成功。习近平即将访问俄罗斯,中国无疑也会将自己外交的落脚点放在俄乌之间劝和促谈上。至少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表示出愿意进行和谈、停止战争、改善关系的意愿。中国能否在俄乌之间复制沙伊协议的成果,也许是对中国“和平缔造者”身份的更好测试。

  • 16x9 Image

    孙韵

    孙韵是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中国项目主任,布鲁金斯客座研究员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