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9:56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高校排名的执念:“上海排名”的突破与不足


上海外滩(美国之音张楠拍摄)
上海外滩(美国之音张楠拍摄)

由上海交通大学创立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唯一一个由中国推出的全球性大学学术水平调查。2003年开始的“上海排名”已经走过15个年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与其他排名一样,上海排名也受到一些争议和批评。

大学排名影响着千千万万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也影响着国家的教育政策。这些排名被看作是衡量学校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工具,也是学生选择去哪里受教育时的参考指标。

主流的高等教育排名包括《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QS世界大学排名,汤森路透大学排名等。

上海排名:注重学术,透明度高

1998年,中国只有不到一半的高中生会继续上大学,而现在这个比例达到了近90%。上海排名的出台也与中国试图建立国际一流大学的努力密不可分。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旗下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表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多指标、全球性的大学学术水平调查。从2009年开始,上海排名由独立的上海排名顾问公司发布。

上海排名的特点在于它的透明度和它对大学学术水平的关注。相比于其他一些依赖于问卷调查的高教排名,上海排名只看可以量化的“硬指标”,数据的来源和所占比例也向公众公开。

上海排名的指标包括: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又名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的校友折合数,获诺奖和菲奖的教职员折合数,各学术领域获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人数,论文获权威期刊发表或引用折合数等。

牛津大学名誉校长、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曾评价说,上海排名的统计方式是“扎实和公平的”。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的创始人菲利普·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曾表示,上海排名的优点在于“合理、目标清晰、透明度高”。

偏袒英语国家和自然科学

然而硬指标就一定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一个学校的质量吗?一些专家认为,上海排名选取的硬指标也有其局限性。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尼洛·考皮(Niilo Kauppi)教授表示,论文发表和引用占了上海排名参考指标的40%,但因为英文是国际通用的语言,英文论文和期刊自然会受到更多关注,一些母语不是英语的学者可能因此受到忽视。

法国媒体《青年政治家》2013年的一篇文章也指出,法国的人文学科研究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但上海排名过于注重科学研究成果,这使得法国一些人文社科强校丧失了竞争优势。

上海排名的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念才在2013年接受法国《回声报》专访时表示,对于上海排名的批评最初来自法国,随后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的学校也开始抱怨对自己的学校排名不合理。但刘念才仍然坚持上海排名采取的客观标准。

追求排名对教育是福是祸?

上海排名和其他主流高教排名的偏颇之处促使欧盟委员会在2014年5月开启了一个新的高校评分系统U-Multirank。这套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排名不是根据一套相同标准制定的,而是根据使用者的偏好筛选过后再综合对比各高校的实力。

比如,一个人可能对工科专业感兴趣,喜欢小班教学,不那么在意教授的科研水平,喜欢校园建在幽静的乡村而非大城市 ,那么麻省理工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传统意义上的工科强校就不一定适合他(她)。U-Multirank会根据这个人的偏好筛选出合适的大学,再给出相应的排名。

同时,教育界也在反思高校排名带来的利弊。大学排名所服务的对象除了千千万万的学子,还有招聘的企业、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学校的管理者等等,与商业和政治紧密相连。而来自“顶级学校”的一纸文凭也是阶层流动的助推器。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教育和国际问题教授詹姆斯·威廉姆斯(James Williams)表示,现有的主流高校排名的得益者往往是已经拥有大量经费和良好生源的老牌名校,而由于人们对排名的追逐,非英语国家的高校、发展中国家的高校以及新建立的高校的水平往往难以获得公平的体现。

在贸易和科技等领域,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往往是游戏场上表现最好的参与者。教育也许并无不同。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