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43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中国劳动力不足,还是劳动力过剩?


中国安徽省大学毕业生在合肥市举行的一个招聘会上寻找工作。(2023年9月4日)
中国安徽省大学毕业生在合肥市举行的一个招聘会上寻找工作。(2023年9月4日)

中国人口连续两年减少,社会走向老龄化,使人担心劳动力不足。与此同时,中国的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35岁已成寻找工作的年龄“天花板”,劳动力利用率严重不足。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如何解释?

中国上个月公布的2023年的人口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净减少208万人。这是中国2021年出台“三胎政策”后连续第二年人口减少。中国目前的总人口约14.1亿。这个曾经数十年稳居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已经于2023年4月末让位于印度。

劳动力不足还是劳动力过剩?

在有人担心中国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之际,中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年轻人的就业率低于越南和柬埔寨。根据中国人大经济研究所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引用的数据,在15岁以上就业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方面,2022年中国的比例是63%左右,越南是72%左右,柬埔寨更是高达75%。因此,这个报告得出结论:“能够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中国已经不占优势”。换句话说,中国劳动力供过于求,就业不足,失业率高得多。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个月中旬公布的剔除在校学生的青年(16-24岁)失业率为14.95%。尽管经过中国所说的统计方式的“优化”后,这个新的数字大幅低于去年6月创纪录的21.3%的失业率,但是这个失业率仍然很高,而且也并不代表实际情况的任何改善。

著名人口问题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高级研究员易富贤说,由于中国内需市场不够,过剩的劳动力必须靠增加出口产品才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但中美关系恶化,贸易战仍没有偃旗息鼓,以前中国的贸易顺差60%到90%来自美国,2017年中国产品占美国市场的22%。但2023年下跌到只占13.9%。此外,欧洲也加大对中国的去风险化,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中国出口减少,贸易顺差减少,结果就是劳动力过剩,失业率增加。他说,青年刚进入职场社会,没有经验,是最大的弱势群体,所以失业率很高。他估算中国目前过剩的劳动力大概有一亿人。

2018年美中开始大规模贸易战,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高达20%的关税,加速了大量制造业工厂和供应链向海外市场的转移。而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开始在全球的大流行,更对大量加工制造业产业链从中国移到海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东等东部沿海城市工厂林立的繁荣景象,随着一个又一个工厂的外迁或倒闭,已经不能同日而语。随之而来的是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失去了栖身大城市,或养家糊口的饭碗。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还显示,在工资方面,中国原来的优势也在消失。以2021年为例,中国每月最低工资是401美元(实际发放是每月531美元),而印度尼西亚是304美元(实际发放360美元),马来西亚278美元,越南和柬埔寨只有192美元。“中国这么高的工资,人口优势也基本没有了。”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经济学家谢田教授说,人口红利,一是有人口,再一个是廉价的劳动力。中国目前的情况是不仅人口在减少,劳动力成本也在大幅升高。因此,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外流到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实际上,在美中贸易战之前就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开始外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国家。几年前,三星将在中国生产的手机、电脑等工厂转移到越南;苹果将8个代工厂从中国迁到印度;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更是先行一步,将代工厂迁往印尼、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易富贤在解读中国出生人口下降,净人口减少时说,人口减少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

他对美国之音说:“因为人口减少的同时是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经济活力下降、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危机,比如社保危机、退休年龄的问题、中国制造业的衰退、消费的萎缩,对经济、对社会、对地缘政治都造成巨大的冲击。”

易富贤说,人口红利曾经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中国人口增长下降,这个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弱。

易富贤说:“人口减少,伴随着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伴随着是经济的活力下降。所以人口减少,不能光看数量的减少,要看人口结构的改变。”

他举例说,1980年中国人口的中位年龄为22岁,美国是30岁。但是到2023年,中国的中位年龄超过42岁,美国只有39岁。到2035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为49岁,美国只有42岁。到205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为57岁,美国只有44岁。由此可见,中国的中位年龄在逐步快速变老。这是因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2023年占总人口的15%,到2035年将占25%,到2050年预计占高达35%。

他说,在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对中国的社保压力很大,从2020年5比1(64岁以下的劳动力与65岁以上老年人之比),到2035年的2.4比1,到2050年则更下降至1.5比1。

计划生育酿恶果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谢田教授指出,中国从1979年至2015年强迫推行错误的“一胎化”政策,从其长期的影响来看,直接导致中国人口增长的逐渐萎缩。

谢田教授对美国之音说:“人口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个大国也好,强国也好,人口开始衰落的话,它的国力一定可能要跟着衰落下去,这在历史上也经常见到。因为你人口多了,生育也高的话,对人口的持续增长,才会刺激经济增长,然后刺激更多的创新,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全部变成一个衰老的社会,因为人口减少的话,往往就是年轻人不生孩子,人又变老了,创造力也好,生产力也好,这些都开始走下坡路,那这个国家可能也要走下坡路。”

中国在2015年取消了近四十年的“一胎化”人口政策之后,又于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胎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当局开始大力鼓励生育三胎,一些省市也为此先后出台各种激励多生多育的措施。但是几年过后,出生率仍然是只减不增。

人口学家易富贤说,中国政府“三胎化”政策实施效果不好,主要归咎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不愿意生,养不起,生不了。”

易富贤说,第一个不愿意生,是因为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人们已经习惯于只生一个小孩,一个小孩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常态。第二个养不起,是因为中国抚养孩子的成本很高。正常国家居民可支配收入应该占GDP的60%到70%,而中国只占43%。在收入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同时,中国的住房、教育、医疗成本之高,让很多育龄夫妻望而止步。其中,中国房地产市值是GDP的4倍,美国仅为1.7倍,日本是2倍。第三个是生不了,是因为中国1980年不孕症只有1%到2%,现在是百分之18%,甚至高达20%。

易富贤说,在“不愿意生”和“生不了”方面,中国政府几乎奈何不了育龄夫妻的生育决定,唯一能做点小文章的是在“养不起”方面,但是中国一些省市出台的奖励多生育的措施,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远达不到激励人们多生育的程度,更解决不了生养孩子的沉重经济负担。

谢田教授认为,中国2021年放开了三胎政策后,生育率没上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国际趋势。在社会的人群越来越富的时候,生孩子养儿防老,或者用孩子做劳动力,这个需求都减低了,就不愿意生了。第二个就是在中国养孩子费用之高,年轻人根本就负担不起。还有一个是在现代社会中,以前传宗接代必须结婚才能实现,但现在要满足食色性也的需要,无需结婚,因此一些年轻人就觉得没必要再结婚了,生育也就无从谈起。

他说,中国当局如果拿不出切实可行提高生育的措施,中国人口逐年持续下降不可避免。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