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成立的国家数据局希望加强数据产业。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有海量数据的优势,若据以推动人工智能(AI)等科技的发展,将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率和生产力,并保持其在AI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不过,他们也说,人才和高端芯片是中国发展AI的短板,中国的极权体制也会限制AI与国际接轨。
中国首位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11月25日在上海出席2023全球数商大会时表示,这个新成立的数据监管机构未来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应用”等,以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中国新闻网11月27日报道,过去10年来,中国的数商企业已由11万家成长至超过百万家,未来中国将“乘”数据东风,协助各行各业挖掘数据价值,让数据“动起来、用起来、聚起来”,以扩大各产业的生态圈。数据局10月25日挂牌时所揭橥的人工智能(AI)和数字经济愿景,未来可能是中国经济再注入活水的关键。
中国发展AI的短板:人才、先进芯片
虽然中国有海量数据和应用场景的优势,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11月29日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引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的话称,中国缺乏顶尖的AI人才,在基础理论、原创模型等颠复型、阶跃型技术方面也不具领导力;产业基础层的实力较弱,高质量数据累积不足,在高端芯片、关键基础软件等短板更被美国卡脖子。
对此,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执行长陈闯创表示,相较于美国可以吸引到北欧、印度等国的高科技人才移民,中国并无这种优势。
陈闯创告诉美国之音:“高科技的人(才)很愿意在美国待下去,因为他看的并不是经济实力而已,而是说整个美国这种经济上所有的优势。所以,中共提供不了的优势,那美国有。不仅是美国,自由世界都有。”
他说,AI技术有助于创新,但中国却滥用AI,开发人脸辨识等天眼监控系统来巩固极权统治。另外,中国全力提振AI产业,将造成部分行业没落,这些受损企业届时恐无法向政府求偿,成为中国发展AI下的代价。他认为,中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只会加剧“马太效应”,也就是资源过度集中某面向,导致强者愈强、弱者越弱,或者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失衡。
他还说,中国是一党独大极权体制,对数据管控会非常严格,面对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共单独成立数据局,强化监管的意味浓厚。
中国AI发展引发失业、隐私危机?
此外,人工智能发展也可能引发失业和侵犯隐私等争议。
新加坡大学的黄光立说,虽然人工智能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涉及常规和重复性劳务的行业将严重受创,并衍生失业潮,届时劳力的重新配置和劳工培训都是新挑战。另在使用和收集大量数据上,中国也必须建立相关管理机制,以确保个人隐私。
更严重的问题是,美国10月中旬升级对华芯片禁令,严禁美企向中国出口先进AI芯片,而且禁止美国公民或持绿卡者协助中企厂研发或生产芯片,黄光立认为,这将冲击到中国的AI发展。
不过,他说,中国或可使用中低端芯片来处理部分数据,或透过与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来暂时突围;但中国要追上台、美的芯片技术水准,仍有很长一段路。以台湾的台积电为例,虽囊括全球90%以上的先进制程芯片,但其引用的大部分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手上。
台湾AI专家杨瑞临说,中国利用美国禁令生效的时间差,已大量采购美企英伟达(Nvidia)的AI芯片,他研判,可能还有两年的库存可用。但他认为,在专制体制和言论审查的先天环境下,中国发展出来的AI内容会和西方自由世界差异很大。
大型语言模型差异,中西AI内容大相径庭
杨瑞临分析,生成式AI产制的内容取决于“你喂给它什么内容”并训练模型后,让AI自动成生。以AI聊天机器人ChatGPT为例,透过网路搜寻全世界的开放内容就可自动谱出新内容。但以中国的大型语言模型而言,在输入过程就可能已经过审查筛选,因此训练出来的模型已受限于中共的专制论述跟计划经济发展蓝图。
杨瑞临告诉美国之音:“中国(AI模型)所自动谱出来的答案或者建议,就会在它(中共)的眼皮底下,它可以调整甚至介入,使这个语言模型跟自由世界所用到的大型语言模型会大相径庭。”
数据局肩负提振数字经济任务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成立数据局,政策提振AI发展和数字经济,有助于拉抬各产业的效率、生产力和创新,进而刺激经济增长。不过,发展力道恐受限于人才和高端芯片等短板。
新加坡国立大学院长讲座终身教授、技术与创新管理硕士学术主任黄光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数据局肩负提振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责大任。
黄光立说:“它(数据局)统筹所有资源整合的讯息,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建设等等方案。它也可以收集许多资料、分析一些新的数据,然后跨部门的统筹,把各项指标信息化,同时也促进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等等的。我觉得,在各个方面,衣食住行都会有许多影响。”
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黄光立表示,各行各业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可提高效率、生产力和创新力。例如制造业、医疗保健、金融科技、教育和交通等行业都可透过人工智能应用,变得更智能化,提高中企和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并在各产业领域保持创新和主导性。
他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是中国规划和推进智慧城市的关键,若有效应用,可以更好地进行城市管理、资源分配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优化交通、能源消耗和公共安全等服务,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随着中国持续政策提振人工智能的研发,看得出中国力图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导者的野心,因为保持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优势将可在全球占据战略优势。
打造经济乘数效应,人工智能扮要角
在台湾北部北台湾新竹的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总监杨瑞临也说,以中国快速发展的游戏产业为例,若导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出新的游戏与玩法,扩大玩家的参与和黏着度。
不过,杨瑞临说,数字经济无法一蹴可几,即便政策、应用和执行都到位,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达到提振经济效果。
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讯息办公室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达1.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数据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10.5%。
另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预测,中国AI投资规模可望于2027年达381亿美元,全球占比约9%。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