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06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香港民主党中委推荐8人参与区选 学者指背后或有政治压力“入闸”成疑


香港民主党主席罗健熙(右)及副主席莫建成9月20日晚召开记者会,宣布该党中委会推荐8人参与12月的区议会选举 (美国之音/汤惠芸)
香港民主党主席罗健熙(右)及副主席莫建成9月20日晚召开记者会,宣布该党中委会推荐8人参与12月的区议会选举 (美国之音/汤惠芸)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年大幅修改香港选举制度后,首次“爱国者治港”的区议会选举将于12月举行。民主党星期三晚召开中委会,决定推荐8人参与今届区议会选举。党主席罗健熙表示,希望在体制内为香港人发声,他坦言今次的决定不会得到所有支持者认同,难以评估胜算及投票率。

有学者分析,民主党要继续运作以及参与今届区议会选举,背后可能有政治压力,当局希望透过民主党参选,令新的选举制度有“民主成份”,但不代表民主党参选人必定能够通过资格审查,能否顺利“入闸”参选仍有待观察。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3月大幅修改香港选举制度,以确保“爱国者治港”,继去年的特首以及前年的立法会选举后,香港政府今年5月宣布,大幅修改即将在今年12月10日举行的区议会选举制度。

民主党中委推荐8人参选区议会

首次“爱国者治港”的区议会选举,提名期即将在10月17日开始,为期两星期至10月30日结束。直选议席由上届的452席大幅削减超过8成至88席,选举制度由以往的各选区单议席单票制,或为“双议席单票制”选出,每区得票最高的两名候选人当选,意味就算有民主派候选人成功“入闸”参选,能够当选的直选议席难以超过半数的44席。

新选制下的“入闸”即是参选门槛亦大幅提高,所有参选人都必须获得地区“三会”即是地区分区委员会、地区防火委员会以及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各3名成员,即是合共9个地区三会成员的提名,并且通过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的“区议会资格审查委员会”的资格审查,以符合中国国家安的要求。

民主派最大政党民主党星期三(9月20日)召开中委会,决定推荐8人参与今届区议会选举,是国安法实施超过3年,大部份公民社会政党及组织纷纷解散之下,首个表态参与区议会选举的民主派政党。

罗健熙:参选希望在体制内为港人发声

民主党主席罗健熙星期三晚召开记者会表示,详细的参选名单涉及选举开支等事项,将会稍后公布。他又表示,前年的立法会选举民主党没有党员报名参选,因为该次选举的时间太仓促,今次民主党参选区议会,是希望在体制内为香港人发声。

罗健熙说:“这次我们(民主党)要去做一个决定的时间,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在透过参与选举,透过有机会去当选(区议员)的话,我们仍然可以讲到一些代表香港人的声音,在那个体制里面我们现在见到,就是很多时候都是一些主旋律,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很奇怪、大家看新闻看到觉得,‘哗﹗’这么荒谬的说话,我们觉得很多香港市民根本不是这样看事情,而我们认为在那个体制里面可以找回一些声音,让大家在新闻里面都可以见到一些正常一点的思维、逻辑,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于香港市民来讲其实都很重要,对于香港未来亦都很重要,我们不希望香港的结局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现在的情况,我们觉得香港是应该可以好些,我们亦都相信很多香港人心目中的香港是可以好些,我们就很希望可以透过很微小的工作,你说是不是可以做到些什么‘大政治’的影响,我觉得大家都很现实去看的话,不会的。”

难以评估能否通过候选人资格审查

地区“三会”成员绝大部份都是建制派人士,建制派最大政党民建联有超过220名“三会”成员,对于民主党参选人能否取得足够的“三会”成员提名,以及有没有信心可以通过候选人资格审查,罗健熙表示,民主党会先向立场开明的三会成员争取提名,但没有回应会否争取建制政党成员提名,民主党稍后亦会去信要求民政总署提供三会成员的联络资料。

罗健熙又表示,难以评估参选人能否通过候选人资格审查,不过,他重申民主党一向以一国两制为最大的原则。

罗健熙说:“民主党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一国两制作为我们一个最大的原则,在这么多年里面由创党那刻开始,我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一国两制的框架,当然中间有些事情是会同政府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我们对于怎样可以落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怎样可以令到香港人更加(生)活得好、更加对香港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是不是这些看法就已经构成了是不能够接受的一些(参选)条件,不是我们控制,所以我们只能够讲,就是我们每一个我们能够通过(推荐参选)的人,我们相信他们都是同民主党这个政纲、这个理念是一致的。”

胜算及投票率难料

对于移民潮以及新登记选民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如何说服支持者出来投票,罗健熙坦言,今次参选区议会选举的决定不会得到所有支持者认同,加上选制太新,难以评估胜算及投票率。

罗健熙说:“下好过不试、‘有人(参选)好过没人’,我都仍然会觉得是有一些这样的支持者,我们在(社)区里面其实我自己过去这两个月,在(社)区因为可能多了一些新闻都关于选举,或者时间都愈来愈近,都一直是有一些街坊、很相熟的朋友,他们都表达了他们觉得如果你有得去(参选)的话,你就不如去吧,这样的意愿,所以我觉得两者都会存在,但是究竟最后那一边的人多一些﹖或者是被我们说服的人会多一些,还是觉得'都是不对啊'、 ‘不玩了’、‘不投(票)了’的人多一些,我想就真的只能够去到最后看到那个(选举)结果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一个实际的判断。”

强调民主党参选与否都是自己决定

民主党前年没有党员报名参与立法会选举,被全国侨联副主席卢文端批评,如果民主党强行阻止成员参选,“等同是对新选举制度的挑战和破坏,有可能触犯香港国安法”。他提及按《港区国安法》第29条第3款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进行操控、破坏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属于犯罪。

记者问及民主党今次参与区议会选举,背后有没有政治压力﹖罗健熙回应表示,过往两年很多人对民主党有不同的评价,他形容有很多人以“评论民主党为事业”,他强调无论民主党是否参选,都是民主党自己的决定。

罗健熙说:“我们(民主党)参与选举也好,我们上一次(立法会选举)最后没有人在党里面报名(参选)都好,我想我们那个态度都是一致,就是我们是要做自己的决定,民主党我们是按着自己的政纲、理念、立场,我们想做到的事情我们就去做一个决定,我不会因为有些消息说很欢迎你(民主党)参选,所以我们就要报名了,我们亦都不会因为它很欢迎你参选所以我们就不报名了,我们的决定不是基于其他人怎样看我们,我们的决定是基于我们自己怎样去对于这个社会作一些判断。”

学者指民主党参选背后或有政治压力

政治学独立学者、时事评论员黄伟国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民主党要继续运作以及参与今届区议会选举,背后可能有政治压力,当局希望透过民主党参选,令新的选举制度有“民主成份”,但不代表民主党参选人必定能够通过资格审查。

黄伟国说:“为什么我说是政治压力呢,当然第一件事情就是说即是你(当局)透过民主党本身参选,亦都回应了、或者亦都是叫做indicate(表明)了英文叫做,可能中联办、或者甚至是特区政府它们‘明示暗示’,就是说要令到香港的有所谓‘民主成份’,所以民主党参与(区议会选举)是令到民主成份‘存在’,这件事情是重要的,但是这个并不代表民主党可以成功能够经过(候选人资格)审查,或者甚至是不担保民主党在参选过程里面是不会被取消资格。”

留下来的香港人难以认同新选制

黄伟国表示,民主党今次参选都很难得到以往的民主派支持者投票支持,一方面由于移民潮,很多支持者已经离开香港,而留下来的香港人亦难以认同新的选制度。

黄伟国说:“有些(市民)就觉得亦都无谓透过选举作为‘帮凶’、作为一个可能是被控制、或者被操纵的一个议会,他们觉得你投了票(一旦当选)进去(区议会)都是‘被人玩(弄)’,或者甚至中间都已经被人取消资格了,这样我觉得为什么要投票给一个没有认受性,或者是‘强奸民意’的一个议会呢﹖我想只能够它(民主党)都是‘乞求’一些‘老泛民’,可能是一些5、60岁的选民,仍然留在香港又不能走(移民),然后觉得算了吧,你民主党来(参选)我就给你(投)票,那一类吧,但是你说回到2019年那样一个情况,基本上都没有可能的了。”

黄伟国又表示,无论民主党是否参与今次区议会选举,在国安法之下几乎都没有前景可言。

黄伟国说:“我想民主党本身没前景的了,在现在的国安法之下,问题就是说究竟它现在民主党作为在香港唯一一个还活跃中、或者还存在,如果你说我计上社民连都已经叫做‘半停止运作状态’的话,这样究竟它(民主党)的存在价值在哪里呢﹖当然如果你说民主党作为一些、即是它们计算譬如说它们仍然存在,那么起码譬如‘卿姐(刘慧卿)’都可以以她的身份、以她的角色,可以令到民主党里面狱中的一些‘手足’(示威者),或者民主党狱中里面仍然囚禁中的一些党员的情况不会那么恶劣的话,可能这件事情我们理解的、即是它会这样想。”

范徐丽泰指有人参选是好事

对于民主党参与今届区议会选举,中国全国人大前常委范徐丽泰表示,有人参选是好事,至于民主党是否“爱国者”,范徐丽泰认为,“爱国者”是指一个人,不是一个党,党领导层的立场未必代表所有党员,党内可以分别有人符合和不符合“爱国者”的要求。

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表示,如果民主党愿意派人参选,是朝向成为“爱国者”迈出一步,他认为今后北京仍会观察民主党的言行。他又认为从北京的角度而,民主党愿意过渡成为“爱国者”是最好,但如果该党最终无人符合爱国者要求未能“入闸”参选,对大局没影响,他相信北京对此“无所谓”(没有意见)。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特朗普2.0国安团队成形 对中更强硬?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2:3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