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11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中国吉利收购沃尔沃大步迈向世界


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达成商业协议,向吉利出售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公司。这将是中国汽车公司最大宗的海外收购。中国汽车产业正积极吸收海外科技,在不景气的海外汽车市场抄底。

福特汽车和浙江吉利星期三同时宣布,双方已就吉利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这次交易的总金额估计是18亿美元,是中国汽车产业最大宗的海外收购,也是吉利这家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产业正式进军海外豪华车市场。

*100%收购*

吉利控股集团发言人、博然思维集团(Brunswick Group)的蒂姆·博特(Tim Burt)对美国之音说,吉利过去10年一直集中发展普通汽车,现在开始考虑进军海外豪华车市场。双方达成的协议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计划的里程碑。明年签署协定后,吉利将收购沃尔沃公司100%的股份,全部收购计划预计明年第2季度完成。

博特说:“吉利认为,通过保留沃尔沃品牌,帮助其在中国发展,提高供货效率,并可能在中国组装沃尔沃轿车的这种双重发展战略,可提高沃尔沃公司的利润,因而增加自己的资金流动。下一步就是最终确定吉利的收购资金、争取中国有关部门的批准。”

*“单一福特”,战略瘦身*

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项目发言人约翰·加德纳(John Gardiner)说,出售沃尔沃是福特战略瘦身计划的一部分,同时满足吉利集团的发展需求,是一种双赢。

加德纳说:“我们想出售沃尔沃的原因,是这能让福特继续集中贯彻‘单一福特’(One Ford)的核心战略。我们过去几年来一直贯彻这个战略,试图更好地利用我们在全球各地的资产。我们相信,吉利集团有潜在能力,成为沃尔沃公司未来负责任的主人,继续发展沃尔沃业务,同时确保这个瑞典品牌的核心价值与独立性。”

*双重有利时机*

路透社说,此举显示,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利用海外汽车重组和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双重有利时机,加紧收购并吸收西方汽车品牌和技术。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不久前刚刚支付两亿美元,购买美国通用汽车旗下的萨博(SAAB)汽车的技术专利,包括3种汽车平台和两种汽车发动机的使用权,同时计划投资48亿美元投入研发,用4到5年时间,争取推出自己品牌的新型车。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负责人透露,公司将立即吸收萨博技术,争取2011年出售10万辆含有萨博技术的汽车。

目前,荷兰世爵汽车(Spyker Cars)正与通用洽谈收购萨博汽车的计划。通用汽车公司负责全球通讯业务的副总裁普雷乌斯(Chris Preuss)对美国之音说,通用已经决定关掉萨博汽车的生产线,出售萨博资产,目前正在洽谈的也不只是荷兰世爵一家。

普雷乌斯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目前的情况,是已经决定关掉萨博的生产线。作为关闭程序的一部分,可能会有资产供出售。已经有不同的公司找到我们。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已经购买了一些萨博过去几代的知识产权和机床工艺。很明显,其他潜在有兴趣的伙伴找到我们,想买萨博汽车的其它资产,我们愿意讨论。所以说,有些收购并不是不可能来自中国。”

中国汽车产业悄然进军海外市场,引发关注。底特律美国汽车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 Research)项目经理陈延光认为,中国通过收购、获取海外汽车技术,是明智的选择,一是海外资产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有吸引力,二是收购可以极大缩短研发周期。

陈延光说:“就像一年前,印度的塔塔集团(Tata Group)从福特手中收购‘捷豹(Jaguar)’ 和”‘路虎(Land Rover)’是一样的道理,他们也是需要技术。同样道理,中国汽车也是为了要提高他们的竞争,在产品质量跟技术上的竞争力,他当然不会放过象沃尔沃或者萨博这类的产品。”

此外,陈延光分析,豪华车市场受金融危机打击最大,这是当年积极收购欧洲豪华品牌的美国汽车巨头们始料未及的,现在纷纷寻求脱手。中国目前是欧洲豪华车发展良好的唯一有规模的市场,同中国汽车产业合作,合情合理。

陈延光说:“90年代,三大车厂他们有自己的高级车,但是没有办法跟欧洲高级车来相提并列。他们想收购一些象萨博、沃尔沃之类的高级车,能够迈入高级车市场。后来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他们所预期的,每一个品牌都不赚钱,照样打不过欧洲的BMW和奔驰。”

为了瘦身,福特去年还将所持的日本马自达(Mazda Motor)的汽车股份减少13%。

关键词:中国,美国,汽车,沃尔沃,Volvo,福特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俄“二重唱”,如何唱衰美国“唱响”中国?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6:48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