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45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记者对话:驻华外媒记者的减少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损失


资料照片:外国和当地记者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报道。(2023年4月26日)
资料照片:外国和当地记者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报道。(2023年4月26日)

随着签证挑战和安全问题迫使更多外国记者从中国境外进行报道,国际受众正在错过许多消息。

近年来,记者们纷纷从北京或上海等城市迁往台湾、韩国或新加坡。

美国之音(VOA)采访了五位目前在境外报道中国的记者,他们表示,远距离报道让他们感觉与中国更加脱节,进而可能扭曲和阻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

为《纽约时报》(Chris Buckley)在台湾进行报道的储百亮(Chris Buckley)说:“这确实在各个方面限制了你对中国发生的事情的看法。我认为,归根结底,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真正在中国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

储百亮在中国报道数十年,但在2020年,中国政府拒绝延续他的签证,他不得不离开中国。

由于中美两国在签证问题上针锋相对,华盛顿对中国国营驻美机构工作人员的签证数量设置了上限,储百亮成为当年被驱逐、签证续签被拒或拒签的几名记者之一。

驻华外国记者协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China)称,华盛顿和中国政府于2021年同意放宽签证限制,但由于中美就该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获得在中国进行报道的签证仍然是个问题。

台湾——这个日益受到关注的地区——已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新的大本营。

台湾外国记者会(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会长周浩霖(Thompson Chau)告诉美国之音:“近年来,在中国工作的困难和风险已经驱使几波外国记者来到台北。”

一位常驻台湾的记者说,即使中国和台湾之间只有大约100英里的距离,台湾岛“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这位曾在中国工作过数年的记者说:“我们得到的是更多洁本式的报道。”她要求匿名,因为她的雇主没有授权她与媒体交谈。

由于采访受限,记者们说他们必须找到新的办法来完成工作。 而一些记者——如Axios的贝书颖(Bethany Allen-Ebrahimian)——则从未获得过长期记者签证。

除了在2015年和2016年两次前往中国进行报道外,贝书颖一直在境外报道中国。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曾向她提供一个驻北京记者的职位,但中国政府在2019年拒绝了她的签证申请。

贝书颖现在常驻台湾,此前在华盛顿工作了数年。她告诉美国之音:“我一直都必须非常有创意,找到新的办法来报道那里发生的事。”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美国之音的声明中驳斥了中国政府限制记者在华工作的说法。

发言人刘鹏宇说:“中方一贯欢迎外国媒体和记者依法依规来华采访报道,并为他们提供便利和帮助。只要不违反法律,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可以说任何话。”

根据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监禁记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消息提供者的沉默

远距离报道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很难找到愿意开口的消息提供者,其中许多人已经对外国媒体心存戒备。

“你在电话里只是一个陌生、虚无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人冒险和你说话呢?”一位记者告诉美国之音。这位记者是2020年被驱逐出中国的美国记者之一,他要求匿名,因为他的雇主没有授权他与媒体交谈。

记者们说,如果不亲身经历,记者们也几乎不可能了解中国或任何地方的生活状况。

在台湾为《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的马思潭(Christian Shepherd)说,他很想报道淄博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城市如何在今年早些时候成为中国的烧烤胜地。

他对美国之音说:“如果我们不能亲临现场,就不值得了。”

距离意味着所有那些喧嚣和气味——所有让中国与众不同的色彩——都只是回忆了。

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中国研究员王亚秋(Yaqiu Wang)说,尽管存在挑战,但是,有记者在中国境内展开工作至关重要。

她说:“人们在中国时会受到监视和骚扰,但他们仍然想呆在中国,即使有很多麻烦,因为这样才能有最好的报道。”

她说,距离也会对什么样的报道做得了和做不了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全球受众所看到的中国形象。

贝书颖说:“你看到的文章会不成比例地更偏向于国防报道、国家安全报道、以及‘中国政府是威权的和恶劣的’报道。”

她补充说:“这把中国非人化了。它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概念,而不是很多可贵的民众的家园。”

那位被中国驱逐出境的匿名记者补充说:“我认为,毫无疑问,国际社会对中国发生的事情的了解已经大打折扣。 ”

习近平有生之年还进得去中国吗?

记者和分析人士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更好的采访机会和更多的人文报道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全球声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通过国家控制的宣传渠道“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

但记者和分析人士表示,试图通过封杀记者来影响外国媒体的做法适得其反。

王亚秋说:“这绝对不符合(中国的)最佳利益。”她说,既然中国政府经常抱怨西方不了解中国,“那就让外国记者进入中国,采访普通的中国民众”。

马思潭等一些记者对他们能够返回中国抱持乐观态度。

其他人则不那么乐观。贝书颖说:“我绝不认为这会在习近平有生之年发生。但我可能错了,我也希望自己错了。”

  • 16x9 Image

    宋礼安

    宋礼安 (Liam Scott)是美国之音(VOA)记者,报道与新闻自由和虚假信息有关的事务。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特朗普2.0国安团队成形 对中更强硬?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2:3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