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国前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连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总干事。他是此次连任选举中唯一的候选人。
作为联合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机构之一,粮农组织的目标是实现粮食安全,监督全球政府共同为战胜饥饿做出努力。
就在选举的前两天,德国公共广播机构出台一则调查记录片,其中指责屈冬玉偏离了联合国一贯要求减少农药依赖的政策,转而推动农药行业的发展。
调查显示,在屈冬玉的领导下,粮农组织批准和协助向贫穷的非洲和南亚国家提供一些在欧洲被禁止使用的高毒性农药。
当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针对屈冬玉的指控时,中国外交部回应说:
“屈冬玉总干事高票连任的事实充分表明,他过去四年来的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你提到的有关论调完全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这种说法有误导性。
在屈冬玉的领导下,粮农组织偏离了减少全球对农药依赖的长期政策,并与农化行业游说团体和公司签订了合作伙伴协议,这其中包括与中国政府有联系的公司。
在作物健康上,粮农组织宣称,该机构推广的是综合害虫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强调尽量减少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鼓励自然害虫控制机制。
粮农组织建议,农药应当是在没有替代品情况下杀虫的“最后手段“
然而,由四个德国公共广播公司联合制作的调查报道揭露了屈冬玉如何与农药行业合作,向贫穷国家投放更多农药。
2020年,在就任粮农组织总干事一年后,屈冬玉签署了一份意向书,与农化行业最大的游说团体植保国际(CropLife International)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植保国际的使命是“推广农药和植物生物技术等农业技术”。该协会的成员包括拜耳(Bayer)、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和先正达(Syngenta)等主要农药生产商。
这个伙伴关系引发了民间团体和科学家的担忧,他们认为此举将损害粮农组织在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充当独立和中立中间人的资格。
数百名学者、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致函屈冬玉,表示这种潜在的伙伴关系“破坏了粮农组织关于最大限度减少全球化学农药使用的政策,包括高危农药。植保国际的许多会员生产这些高危农药。”
信中说,联合国机构“不应该支持一个由私营企业组成的财团,而这些企业正是通过持续销售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产品来获利。”
科学新闻网站Mongabay指出,在屈冬玉的领导下,粮农组织批准在东非使用六种农药,其中三种被世界卫生组织9WHO)认为对健康达到危险级别。
Mongabay指出,根据粮农组织自身的数据,2019年至2021年间交付给东非国家的农药中有95.8%“经科学证明对人类、鱼类和哺乳动物造成了严重伤害”。
在上述纪录片中,粮农组织前雇员汉斯·德雷尔(Hans Dreyer)表示,他“对批准输送此类有毒农药的频率之高感到震惊”。
作物保护专家、前粮农组织官员艾伦·赫鲁斯卡(Allan Hruska)告诉记者,通过与植保国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粮农组织失去了与成员国和公司讨论农药对健康危害的能力。
“现在,总干事与植保国际的领导对着镜头微笑,说'我们建立了这一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正在共同前进。'对我来说,这是错误的信息。粮农组织不再是一个诚实、中立的中间人,”赫鲁斯卡说。
同样在2020年,粮农组织与植保国际成员先正达建立了直接的合作伙伴关系,称目标是“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技术交流和磋商”。
德国调查记者分析了粮农组织有关农药交付的数据,发现先正达是这些农药最大的供应商。
先正达是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商,隶属于中国国有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公司(ChemChina)。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表示,中国国有企业是指中国政府拥有多数股权的企业。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可以参与制定中国化工集团的战略并干预其决策过程。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