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23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孙韵: 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斡旋调解”


5月17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左中)和中国特使李辉(右中)在基辅举行会谈。
5月17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左中)和中国特使李辉(右中)在基辅举行会谈。

编者按:这是孙韵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5月中旬,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曾经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长达十年的特使李辉开启了对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五国的访问。他是2022年2月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首位访问乌克兰的中国高级特使。中国外交部形容李辉的行程为“劝和促谈,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做出中国的贡献。”

从中方2月24日宣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以来,中方在乌克兰战争中如何扮演和平调解人的形象一直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国际社会的期待在习近平3月下旬访问俄罗斯前后达到了顶峰——考虑到欧洲的反应,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后会很快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但是,由于担心俄乌双方反应不能达到预期,习泽通话迟迟未能进行,直到4月26号才得以实现。三周后李辉就展开外交行程,不在众人意料之外。

虽然展开外交斡旋,但是中方对战争近期结束的期待值并不高。这一点从习泽通话后的中国官方通稿中可见一斑。习近平在通话中表示:“现在各方理性的思考和声音在增加,应该抓住契机,为危机的政治解决积累有利条件。”这一立场表明中方并不认为危机政治解决的条件已经成熟,而是仍然处于积累有利条件的阶段。

战争不打到最后,不上谈判桌?

乌克兰战争之所以很难近期解决,在中方的分析中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对于所有的冲突调解和和平进程来说,调解的时机具有绝对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冲突解决的实质内容。这是因为对于冲突双方来说,在战场上拿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不到冲突双方彻底耗尽继续交战的能力和耐力,双方都不会甘心就此坐下谈判。目前不论是俄罗斯的春季攻势还是乌克兰的春季反攻,在战场态势上来说都不是能够耗尽彼此元气的关键战役。因此,对于战争的长期性, 中方的判断同很多西方分析人士的意见并无不同。

其次,如果资源枯竭是战争结束的必要条件,同样必不可少的是双方在结束战争的意愿上至少趋于一致,从而产生为结束战争而做出让步的觉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多次表示绝不会以领土为代价结束战争,这里的领土不仅包括2022年从乌克兰独立出去的顿巴斯地区,甚至也包括2014年被俄罗斯兼并的克里米亚。对于中国来说,要求俄罗斯放弃顿巴斯已经等同于让普京耗费巨大代价和国力进行的战争一无所获,乌克兰进一步要求收复克里米亚无异于踏过俄罗斯的底线。虽说目前没有人敢公开提出乌克兰需要接受丧失乌东地区部分领土,但是在很多中方分析人士看来,结束战争几乎没有其他选项。

再次,如果双方都未能耗尽资源,而在立场上又相差甚远,尽早结束战争在中方看来则需要外部世界的推动,而最重要的推动就是中方在政治立场中多次强调的停止“拱火浇油”。在中方看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援助,虽然是为了公平正义,但事实上造成的结果是乌克兰始终对战争结果抱有很高期待。中方虽然没有公开呼吁北约停止或者减少军援乌克兰,但是话里话外始终将北约军援视作战争不能结束,矛盾不断激化的原因。同时更加让中方耿耿于怀的是中方并没有像北约军援乌克兰那样军援俄罗斯,但是在外交上始终摘不掉“支持俄罗斯”的帽子。当然中方始终认为北约支持乌克兰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借机削弱俄罗斯的实力,由此产生一系列关于大国关系、实力均衡、战略竞争的联想,影响着中方对于战争结束条件的判断。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中方对乌克兰战争在近期——例如年内结束并不抱太大期望。但是2023年中国对国际格局的判断同2022年又有决定性的差别。中国对普京的战争计划事先并不知情,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国际压力骤然增大,面临着西方国家要求中国谴责俄罗斯、同普京划清界限的艰难选择。所以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方曾期待俄乌战争迅速结束,从而改善中国外部政治环境和经济关系。

结束战争不重要,北京要的是扩大外交战略目标

但是在俄乌战争进入第二年之际,中方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已经明显减少。欧洲也从批评、反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转向争取中国支持、向俄罗斯施加压力从而为战争结束发挥建设性作用,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增加了中国对欧外交的抓手和筹码,以争取欧洲在美中大国竞争中的中立地位。因此,对于北京来说,目前中国的重中之重并不是尽早结束战争,而是如何在俄乌战争中实现中国外交战略目标的最大化。这其中既包括争取欧洲的支持,也包括塑造中方“中立诚实的”外交斡旋的形象,甚至还包括展现习近平“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智慧和重大成就。中方在战争第二年着力外交斡旋,有多方面的重大内涵。

对于中方来说,俄乌战争拖延下去对中国既有挑战也有利好。从客观上说,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对中国外交形成的压力、乃至国际政治斗争的进一步激化和极化都对中国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和潜在的伤害。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不可避免的衰落以及对中国的依赖、由此带来中国在中亚、北极、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影响力的扩大、美国对华竞争不得不中俄兼顾的掣肘,也是中国重视的机遇利好。

无论如何,中国并不认为自己是俄乌战争的当事方,也不认为自己拥有结束战争的钥匙。无论中国的偏好如何,俄乌战争都在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的轨道上发展。这种类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实际上掩盖了中国在俄乌战争背后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判断。

  • 16x9 Image

    孙韵

    孙韵是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中国项目主任,布鲁金斯客座研究员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俄“二重唱”,如何唱衰美国“唱响”中国?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6:48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