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7:16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2018年,中美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此消彼长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会议上讲话(2016路透社)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会议上讲话(2016路透社)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美国“印太战略”的逐渐明晰,东南亚地区再次成为大国角逐影响力的焦点舞台。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这一地区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中美都试图在这里施加更大的影响,东盟国家则致力于“大国平衡外交”和以东盟为中心的自主性治理,而不希望任何一个区域外国家主导该地区的事务,更不希望中美之间的大国之争迫使区域内国家选边站。

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区域影响力的竞争中,似乎中国是胜出的一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可以毫无阻碍地推进自己的既定战略。实际上,2019年,东南亚一些国家将迎来可能的政权变更,其带来的不确定性将为东南亚地缘政治带来难以预期的变数。

两次大选不同结果

2018年,东南亚有两个国家举行了大选,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来说,这两次选举有着不同的结果。

在今年7月的柬埔寨大选中,洪森毫无意外地连任首相。不过,他解散反对党、拘押并流放反对派人士的举动,使得柬埔寨名义上的民主选举成为一场“变相独裁”的闹剧。尽管欧美国家对其选举结果和程序都进行了声讨,但洪森还是得到了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支持。欧美国家随后对柬埔寨施加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制裁,但凭借着中国源源不断的投资和援助,洪森对西方的制裁嗤之以鼻。观察家们普遍认为,柬埔寨已经彻底落入中国的势力范围,流亡海外的柬埔寨反对派人士则声称,柬埔寨已经沦为中国的“事实上的殖民地”。

而在5月份的马来西亚大选中,93岁的马哈蒂尔出人意料地击败了亲中的纳吉布,随后暂停了22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项目。一些观察家将马来西亚的变局视为东南亚国家“弃中亲美”的信号,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那不过是马哈蒂尔对于前任政府过分亲近中国的修正。毕竟,马哈蒂尔一向倡导“亚洲价值观”,主张东盟国家独立自主,不依赖任何大国而主宰自己的命运。他当选后立刻出访日本和中国,彰显出他过人的外交智慧和娴熟的外交手腕。在出访中国时,他明确表示,还会继续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只是希望中国在马来西亚投资一些“互利的项目”。

天平向中国倾斜

如果说,年中的两次大选为观察家们给出了模糊的信号,那么,年底发生的几件事则令人们感叹,中美东南亚角力的天平正在向中国倾斜。

11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先后访问了东盟国家文莱和菲律宾,其中对菲律宾的访问尤其引人注目。中菲两国签署了29项合作协议,其中《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和《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引发了观察家们的广泛讨论。尽管菲律宾国内仍有不少人士对于中菲在南中国海合作开发油气存有异议,对于合作条款、主权归属等细节仍有质疑,但至少,“搁置争议、合作开发”符合中国的一贯立场,南中国海的争议问题正朝着中国期望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作为南中国海的另一个声索国,文莱早在5年前就与中国签署了类似的海上油气开发合作协议。5年来,双方的合作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只是由于文莱的战略意义远不如菲律宾重要,且文莱对于南中国海的声索远不如菲律宾那样强烈,两国的合作才没有像中菲合作那样引起外界足够的重视。不过,一些观察家认为,正是由于文莱与中国合作开发的先例,为南中国海声索国之间通过合作、解决争议做出了示范,也为中菲合作奠定了基础。

与中菲关系急速转变相比,另一个东南亚国家缅甸迅速向中国靠近的举动更令观察家们感到吃惊。上周,缅甸政府宣布成立“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工作,而昂山素季亲自出任该委员会的主席。今年9月,中缅两国已经签署了《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而中缅经济走廊将是一带一路在缅甸的代名词。

此消彼长多重因素

对于中美在东南亚角力“中进美退”的原因,分析人士给出了多种解读。《亚洲时报》(Asia Times)的哈特(David Hutt)表示:尽管去年以来,国防部长马蒂斯、国务卿蓬佩奥及其前任蒂勒森频繁到访东南亚,但这种“降落伞外交”(parachute diplomacy)仍然缺乏一种持续的东南亚战略,使得美国在该地区只能充当一个间歇性出现的角色。

《纽约时报》今年曾指出,所有亚洲国家的对华贸易规模都已经超越了他们的传统贸易伙伴美国,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2:1的比例。虽然很多东南亚国家仍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军事防务关系,但显然他们并不愿意因为这种关系而放弃搭上中国经济发展“外溢效应”的便车。美国在这一地区投资的缺失和贸易份额的下降,是美国影响力下降的直接原因。

哈特表示:“如果特朗普没有撤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区域贸易的流动会更多地涌向美国,这可以为许多国家不得不日益依赖中国市场提供一个重要的杠杆。然而,美国这样做(撤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拱手将市场让给了北京的经济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

经济交流的下降使得美国的“人权外交”显得失去了平衡,实际上,无论菲律宾还是缅甸,都是曾经倾向于美国价值观的国家,但都因在国内人权问题上受到美国的压力而转而投向中国。缅甸学者亨凯对记者表示:“欧美在若开问题上,与缅甸的意识形态差距太大,而且,没能顾虑到昂山素季的处境,可以这么说,由于若开邦罗兴亚人的问题,欧美基本上失去了缅甸。”

2019年的关注焦点

今年下半年,美国开始考虑加大对全球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融资,以便对抗中国日益增加的影响力,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已经表态支持。而在中国方面,多家智库已经开始反思“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年来的不足之处,并着手对一带一路的具体方针进行重新定位,强调加强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确保不因“债务陷阱”而为人诟病。可见,中美都在加快制定“升级版”战略,两国未来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势必仍会继续。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合作还算顺利(马来西亚除外),但并不保证这些合作在未来的一年里会一帆风顺。亨凯对记者表示:“近年来,缅甸社会对中国的负面评价逐渐下降,但还是有一些媒体和学者担心,中国利用若开邦事件的契机在缅甸谋取利益。昂山素季成立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之前,也先向缅甸发展研究院指派了任务,研究一带一路对缅甸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缅甸对中国并未完全放下戒心。”

亨凯说:中缅关系发展的另一处障碍“来自形象。多年来,被西方和中国自己建构出的中国的‘新经济殖民主义’形象,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中国近年来的外交以经济为导向,认为经济是建立友好关系的最基本条件,却也因此忽略了非经济的、软实力的建构。”

2019年,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都将迎来大选,中国投资和对华关系肯定将会是竞选双方的主要议题之一。据《南华早报》报道,印尼反对党总统候选人苏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日前已表示,一旦当选,将重新评估一些中国投资的项目,其中包括中资兴建的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项目。

泰国反对党“新政党”的领袖塔纳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已经公开表达了对现政府靠向中国政策的不满,指责“中国为泰国起了坏的榜样作用,使得现政府领导人认为,泰国可以不要民主,不要人权,只要经济。”另一位反对党领导人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则直接表示,自己将带头反对中国在泰国修建高铁等庞大投资项目。

未来一年,东南亚这些国家可能的政权变更,将为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增加些许不确定性。中缅经济走廊会不会再次出现“密松水电站”式的转折?泰国、印尼会不会步马来西亚的后尘,暂停或终止已经开启的中资项目?这些都将成为观察家们关注的焦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