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7:22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习近平语录首现高考作文题:中国洗脑教育无人幸免


图为2023年6月7日,中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们在一个中学外排长队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高校统一考试”,俗称“高考”,一名警察站在一旁注视着排队的学生。今年全中国有超过120万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
图为2023年6月7日,中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们在一个中学外排长队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高校统一考试”,俗称“高考”,一名警察站在一旁注视着排队的学生。今年全中国有超过120万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

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语文作文命题一直是社会热议话题。今年6月初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中,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名字首次出现在题干中,全国一千多万考生被要求以他的语录作为主旨思想撰写作文。高考作文命题将近40年几乎与意识形态绝缘,但是自习近平执政第二任期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如今习近平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测试内容。

每年6月初,作为中国无数年轻人敲开大学之门必经的高考,在第一门语文考试结束之后,作文题目都会成为全国热议的焦点话题。

2023年6月,中国高考总计有七种试卷类型,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等。其中乙卷的使用范围最广,用于12个省。

今年乙卷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干使用了两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的材料,“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这是中国高考作文题目中首次出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名字。

除此之外,天津卷的作文考题中也出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这种中国官方媒体近年来在宣传习近平思想文章中经常使用的话语。

一位身处北美的前媒体人阿瑟(化名)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这样评价:“习近平语录入选高考作文实体,反映了习大权在握,完全没有了任何阻力。他这轮执政终于可以彻底放飞自我了,下面的人当然就跟着拍马屁。”

阿瑟说:“高考作文有了习语录,只是他放飞自我的一个小事,以后各个领域从内到外会越来越多直接出现习的身影。那天看到布林肯访华的座位新排法,我就想到,这又是他放飞自我了。其实某种程度和高考这个事情是一个路径,他毫无阻力地在国内外称王称霸了。”

中国考生已经习惯无处不在的政治表态

今年在上海参加高考的小史,作文题是“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没有习近平讲话的内容。

对于乙卷中出现的习近平语录作文命题,小史认为非常适合作为一个高考作文题。“因为领导人的发言也是专门有一些学者为他参考的。他本身自己的发言很有水平。作为高考题来说,可能学生没有打中当初领导发言稿本身的意图。但是按我们老师的话来说,可能打不中靶心,但是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打中八环九环。所以这样一个文学性比较高的题目也可以筛选出学生的能力层次来。”

小史认为,考题中强调了这是习近平的发言,目的是为了指引学生不要偏题,同时也可以减轻阅卷组的负担。“就一句话,天啊,几十万考生能引申出几十万篇作文出来。这个东西很难形成统一的判分标准,所以他在前面加上一个前缀,其实是更有利于统一的判分标准,也是更有利于高考的公平性的。”

“至于他强调这是领导人发言的话,我觉得这反而是一种好处,因为这是有个具体情景的。现在高考讲究的是一个精准对话。就是我们要在一个具体的情景,跟一个观点,或者跟一个人,针对一件实事,有的放矢的谈话。他这里加上一个领导人谈话的前缀,其实更能帮助学生去把控好这个作文题所要处在的时代大环境。”

去年参加高考的来自江西的考生小安则认为,高考作文基本上就是走八股文的过场。小安告诉美国之音,他完全不记得自己去年高考作文写了什么。“这种作文都差不多,没意思,就机械化。就正常平时练那种,就完全把字数填满就好了。”

小安坦言,他写作文已经练出了一个套路:“就一般第一段先说一点名人名言,整两句。就是谁说过什么,随便扯一句。然后讲一下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然后你必须举例子,这个例子可以反映这个题目。然后过了这件事之后你变得怎么样。没有例子的话不一定凑得到字数,没有例子的话就感觉比较空。就像讲空道理没有事实。”

但是小安承认,他一般都是靠编。“因为不可能他讲的东西你什么都能遇到,所以靠编,讲个大概,他又不会来查是不是真的。编,字数凑够,正常好看一点,作文一般基础分就有了。”

看到今年将习近平语录作为作文题的乙卷,小安觉得又是老一套。“这肯定又是那种溜须拍马。然后不要写那种反动言论,就是褒奖几句,肯定生活会越来越好,顺着他的意思写两句就好,都懂的。”

习近平思想全面进驻教育体系

1952年,新中国首次高考拉开序幕,全国共有约7万人走进了考场,高考制度就此确立。初期的作文题不少都充满明确的意识形态色彩,比如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等等。1966年,全国高考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而遭到中断。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语文作文题目一时延续了意识形态挂帅的传统,比如1977年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出自华国锋语录的“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1980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鲜见和政治沾边,往往给考生非常广阔的发挥空间,比如1980年的“达芬奇画蛋”;1988年的“习惯”;1994年的“尝试”;2004年的“外国谚语读后感”;2014年“打开窗户看世界”等等。同时,高考作文命题随着各地区试卷的分类,题材和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2018年,中国高考作文题开始出现了久违的味道。全国除了少数直辖市和省份之外,不少省份采用的第三套试卷里,高考作文题是围绕三个标语写作:“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2019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全国II卷的作文命题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联系五四运动作文。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下,高考出现了“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的结合实际的命题。2021年,“可为与有为”的命题直接要求考生歌颂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2年,作文题提出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

2023年,也就是时隔 1978年华国锋语录出现45年之后,习近平的名字第一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现在中国高考语文试卷中。

在欧洲居住、曾经在2015年参加过中国研究生考试的安迪告诉美国之音,他注意到了这些年考研大纲的一些变化。“这些东西其实每年我都是在观察的,就是对于共产党的各种提法什么的,我是很重视这些方面的。现在的考研大纲跟2015年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15年那个时候还没有习近平思想,那时他才刚上台三年。那个时候叫‘四个全面’。”

安迪介绍说,所有考研究生的学生都必须要考政治:“最开始是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又塞进去一个文化自信,变成四个自信。后来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后面就全部把这个都揉到习近平思想里去了。”

安迪评价道:“高考政治性其实还是比较强的。我记得胡锦涛的时代,一些什么‘和谐社会’的思想,确实也是在高考里面有一些体现的,但是没有明确说‘胡锦涛提出和谐社会’什么的。”

“但是明确把这个领导人的名字点出来,这还是第一次。”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