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50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千万中国学子参加高考 考题太难登微博热搜


中国高考第一天,北京一处考场外警察和学校教师使用扩音器要求在外等候的考生家长遵守秩序。(2022月6月7日)
中国高考第一天,北京一处考场外警察和学校教师使用扩音器要求在外等候的考生家长遵守秩序。(2022月6月7日)

中国年度大学入学考试—为期2-4天的“高考”周五(6月10日)落幕,今年赴考人数达1193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部分省市的作文跟数学考题难度太高,引发网民热议并冲上微博热搜。部分网民质疑,官方出题艰涩,恐意在拉高大学教育的标准,以将多数学生推向技职教育,强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鼓吹的实体制造业。

千万中国学子参加高考 考题太难登微博热搜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9:41 0:00

中国今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于6月7-8日两天进行了学科考试,这是中共20大前,全中国规模最大的组织性集体活动,不仅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15万人,达1193万人,创历史新高,就连在全国设立的普通考场也达33万个之多,光是监考及考务人员就有102万人,带来防疫的极大挑战。

北京考生在进入高考考场前排队等候测量体温。(2022年6月7日)
北京考生在进入高考考场前排队等候测量体温。(2022年6月7日)

作文、数学考题太难 网民热议

一如往年,中文作文题目一向是高考热门话题,今年在全国七套考题中,除中国共青团百年、北京双奥之城等政治题目外,最受热议的是在四川、云贵等省份所用的“全国甲卷”,以名著《红楼梦》中的故事为题,网民一致认为难度最高。

该题目引述《红楼梦》的冷门情节,考题叙述又拗口,学者认为没有相当的古汉语素养和对古典文学的了解,恐难发挥,因此,考试一结束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不少考生在微博留言直呼:“连题目都看不懂”,还有部分考生网民留言调侃题目太难,恐连“(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来考都得复读。”

同样登上热搜的还有浙江等地的数学题目,被多数网民形容为“难上天际”。部分考生在考完的第一时间就透过微博留言自称考得不好,“对不起老师”。也有考生留言称:“不会就是不会,不知从何下手”,更有考生说:“一张卷子,分出了本科和专科”。而部分考生家长则在微博留言质疑:“出题老师致力于不让我家的孩子走出大山”,亦即考题太难,考倒部分偏远地区省份的学生,也恐让他们失去大学教育的机会。

中国高考第一天,北京一处考场外在警察拉起的警戒线外等候的考生父母与亲属。(2022月6月7日)
中国高考第一天,北京一处考场外在警察拉起的警戒线外等候的考生父母与亲属。(2022月6月7日)

不只考生跟家长抱怨题目太难,微博网民也议论纷纷,许多人将今年考题过难归咎于中国政府去年所推动的教育“双减”政策以及对教培业的打击等。他们认为,高考未来恐怕只会越来越难,因为官方有意将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分流”到技职教育体系,以强化中国的实体制造业。

对此,不少官媒报道提出不同的观点,来反驳网络民意。其中,《澎湃新闻》引述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的访问称,今年的作文考题是最具开放性,“根本没有命题,由考生自己命题”,这呼应了外界要求改革高考‘机械刷题’的窠臼,但可能因为太灵活,反而让考生觉得太难。

但陈志文表示:“高考命题难易度并不影响高招录取,更不影响教育公平......考生和家长不必焦虑。”

位于北京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位于北京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位于北京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支持偏难的考题。他说,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考题本就该有相当的难度才能鉴别出考生的实力。

熊丙奇告诉美国之音:“题目比较简单的话,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大家靠刷题(大量做题目)来提高(分数),这就导致区分度不够,刷题本身就会导致大家负担增加。其实有很多一线的教学者认为,考试的难度降低后,反而学生负担加重了。”

不过,位于台北、长期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世新大学副校长兼两岸事务长李功勤认为,中国网民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提升技职教育,打造高阶蓝领投入实体制造业确实是中国官方的推动方向。

位于台北的世新大学副校长兼两岸事务长李功勤
位于台北的世新大学副校长兼两岸事务长李功勤

李功勤告诉美国之音:“很多的学者和媒体观察到,习近平比较希望让这些年轻人进入职校,是为了因应将来的中美之间全面的竞争,他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重新回到制造业,就是要学习德国,要专业、精致,那就需要一些高级的蓝领阶级。”

封控区考生 “一人一考场”

各省份高考因学科和术科考试不一,为期两到四天不等,因人数众多且在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威胁下,戒慎恐惧的除考场内的考生外,各地政府的防控措施更是高考筹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重灾区上海因为才刚解封,当地高考已延期至7月。

以考生总数5.4万人的北京为例,当地考生须提前展开“14天健康监测”,每日量体温并如实报告健康壮况或活动轨迹,才能参加考试,至于考务人员则被要求落实“三个百分之百”,即100%接种疫苗、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和14天的健康监测。

为确保来自封控区及管控区的考生也能应考,北京朝阳区实施“吃住行考一体化”,将酒店布置为封、管控考点,让考生提早入住,展开为期4天的全程闭环管理。其中,封控区考生“一人一考场”,就设在其住房走道对面的房间,全程不会接触到其他人。至于来自管控区的考生,则在酒店会议室中应考,30人一考场并确保间隔2.5米,每场考试间还会全面消杀,严禁人员进出。

人在台北的前吉林体育学院运动健康技术学院院长李豪杰
人在台北的前吉林体育学院运动健康技术学院院长李豪杰

尽管阵仗庞大,但这已是自2020年以来第三次在新冠疫情下举行的高考。对此,人在台北、曾任吉林体育学院运动健康技术学院院长的李豪杰认为,中国各地已有经验筹备高考的防疫工作。

李豪杰告诉美国之音:“其实从2020年、2021年,做这种大型活动,它(中国)其实就开始做一些比较严格的安排。大陆的学校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它在高中,很多学校是所谓的寄宿制,其实这种的封控对他们来讲并不难。”

应届毕业生遇史上“最难就业季”

中国于1952年举办首届高考,除因“文化大革命”停办十年外,每年高考被千万家庭视为影响最重大,且能“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大事。尽管高考形成的应试教育引发许多课业压力与学生品格扭曲的争议,但鹰派党媒《环球网》曾评价高考是“被骂得最多,到头来却又受到中国人最多珍惜的制度。”该评论称,中国人的人生是被高考串联起来的,许多人18岁前的唯一生活重心就是“准备高考”,就算结婚生子后,也要不停为下一代“谋划高考”,以考上好大学,取得社会阶层流动的第一张门票。

只不过,这张门票似乎正在褪色之中。就在千万考生拚命想挤进大学窄门的同时,今年人数同样破纪录的1076万名大学毕业生却正面临史上“最难的就业季”。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

对此,位于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所所长刘孟俊分析,中国大学毕业生今年求职困难,除了全球经济衰退及美中贸易战对中国出口产业造成的冲击外,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官方所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对服务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打击。

刘孟俊告诉美国之音:“大学生通常想要从事白领阶级跟服务业,清零策略最不适合服务业的发展。另外,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对于金融投资相关的服务业的管控就比较紧,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初步发展。”

就业难引发“考研潮”

中国最大招聘网站《前程无忧》5月份所做的调查显示,遭重拳监管的教培相关行业,职缺同比减少四成,而网络科技业的岗位也缩水一到两成。媒体传出“北京朝阳区新聘城管中95%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等消息,也反映出高学历人才求职困难,学非所用的窘境。另外,据互联网教育科技公司高途统计,今年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所人数达457万人,同比增长6.57%,同样反映出今年的就业难题。

为了降低失业率,中国南方科技大学代理校长金李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访谈时,公开呼吁教育部应允许大学生延期毕业,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以期未来参加招聘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条件。他还建议由国家协调,在现有征兵计划内优先安排大学毕业生参军。

香港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
香港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

对此,位于香港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指出,提供全中国岗位需求逾60%的小微企业因疫情封控陷入困境,人力需求缩小,因此所形成的庞大缺口,就算国营企业或地方政府事业机关扩大用人,也难以弥补。

彭蔼娆告诉美国之音:“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肯定他(们)的消费力就很弱,就有一个恶性循环,因为零售销售很大一部分是受惠于中小企业的,如果业绩不好的话,他们聘人的意愿就会越来越小,所以有一个恶性循环的风险在里面。”

尽管就业市场严峻,但彭蔼娆仍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持相对乐观的看法。她说,从上海到北京,官方的封城举措已转为细腻,动态清零的杀伤力正在减弱,而官方对网络平台经济的监管也正在松手。随着景气循环平均五年一轮,今年才刚挤进大学窄门的新生们,未来毕业时的就业环境或可好转。

VOA卫视最新视频

美国之音专访缅甸诈骗园区的受害者 - 台湾特技表演者谢岳鹏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5:0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