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欧洲国际防务展(Eurosatory)上,中国亮相团队数量远超上届,达60多家军工企业,而上届中国参展商才不足10家。这也许是因为俄乌战争造成国际军火市场膨胀所致,而中国军火商亦期望分得一杯羹。俄乌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无人机系统,成为该届展会的主角之一,中国参展商也带来了自己的无人机系统。
中国重炮企图进军欧洲市场?
但本次展会上,中国最大陆基武器制造企业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的两款155自行火炮引起了媒体和观察家的注意。这两款火炮分别是PLZ-52 和车载 SH-15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155毫米榴弹炮是北约规格火炮,相比中国过去长期使用的152毫米苏制规格,具有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甚至也能够替换北约国家的火炮和炮弹。因为北约制式火炮在国际军火市场比例越来越大,中国进军国际155毫米火炮市场,也被认为是和俄罗斯传统军火市场直接竞争。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国际防务研究员蒂莫西·希思 (Timothy Heath) 对南华早报说,这些中国火炮设计优于俄罗斯火炮,但制造成本低于欧洲同类火炮,因此在中东和非洲市场很有竞争力,而这些国家中很多都是采用北约武器系统。
中国北约制式重炮的竞争力
PLZ-52自行榴弹炮发展自PLZ-45, 采用52倍口径身管,射程高达40至50公里,装填速度快,且履带式底盘机动性较好。中国自九十年代开始研制,至2013年已装备近300门。不过该款火炮至今尚无出口记录。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K9自行榴弹炮。2022年两国竞争埃及200门155火炮采购,中国的PLZ-52输给了韩国K9。
SH-15 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其实就是中国PLC-181型155卡车炮的出口版。中国181炮射程虽然只有27公里,但是这种轮式车载系统重量轻,仅约25吨,机动性能良好,因此成为解放军装备最多的155毫米重炮,迄今已装备超过630门。它的外贸型SH-15也成为中国出口重炮的主力型号。迄今,据载已至少出口巴基斯坦236门,埃塞俄比亚32门。
卡尔卡尼奥: 战争让中国军火商看到了广阔市场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IAI的国防项目研究员艾利奥·卡尔卡尼奥(Elio Calcagno)是欧洲防务专家,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企业正在寻找更多的出口市场,这显然会带来商业优势,但武器出口往往也会带来政治影响,尤其是买方存在依赖的情况下。卡尔卡尼奥认为俄罗斯侵乌战争推动了国际武器采购的增长,并让中国军火公司看到了广阔的市场:
“国际主要军火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正忙于入侵乌克兰,这给其武器库存造成了巨大亏空。因此,其工业主要集中在战争上。而西方国家为了应对俄侵乌战争,在长期削减军事力量后,现在必须努力补充军事能力。他们正在采购大量坦克、步兵战车、防空和火炮系统。炮弹也是这项努力的核心,因为乌克兰战争提醒人们,榴弹炮仍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然而,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零星订单后,欧洲工业大多难以满足需求。美国方面,因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可能与中国发生冲突,它既要向乌克兰提供捐助,还要应对欧洲和其他外国客户的订单,它的国防工业也必须同时满足自身需求。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及其防务公司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凭借日益先进的装备立足新市场,”他说。
卡尔卡尼奥认为,生产北约标准的火炮系统使中国能够向那些已经获得西方武器,并希望与新采购武器保持兼容的国家出售武器。“因此,这种方法使潜在买家能够实现进口多元化,例如,将从中国购买的炮弹与从欧洲购买的榴弹炮一起使用。”
布尔博士,一个亿出卖了北约重炮技术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其实就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几乎是整个中国陆基武器产业的集合,不仅供应300万中国军队,还供应一些中东、非洲、南亚和拉丁美洲国家。该集团以826.89亿美元营业额,排名2023《财富》500强第146位,并连续14年入榜。
因为建国之初和苏联的关系,在大口径重炮方面,中国数十年一直使用苏制152口径火炮。80年代,西方155毫米火炮射程、设计和技术都全面领先,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西方火炮技术,替换陈旧的苏式火炮系统。据中国方面的资料和报道,他们从西方火炮天才布尔博士手里购买了全套设计和制造技术,才使得155毫米火炮技术直追国际水平。中国媒体称其为“922工程”,自称花了一个亿,但造出来的火炮外销至少200亿。
杰拉尔德.布尔 (Gerald Bull) 博士是加拿大人,他改良的45倍口径155毫米火炮射程能够超出北约火炮50%,因而推进了北约火炮的发展。但他因售卖火炮给遭国际制裁的南非而被判刑半年。之后他远赴比利时开设武器研发公司。他在资金困境中和中国接触,出卖了先进的155榴弹火炮技术给中国北方工业集团。中国媒体称,这项合约是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的。
布尔博士曾研制了著名的巴巴多斯大炮,80年代参与帮助萨达姆研制巴比伦大炮,据称射程可达1000公里,并用于打击以色列。1990年,他被人射杀在比利时寓所外,外界多有猜测为以色列特工作为。
观察家: 中国军火商意在亚非拉,也会抢俄罗斯的生意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埃恩·米歇尔·麦克纳马拉 (Eoin Micheál McNamara)认为,虽然中国在欧洲展示其北约制式火炮,但是北约成员国不太可能成为它的买家。他对美国之音说: “除了地缘政治风险之外,西方武器制造商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内部竞争,以争取北约政府的合同。北约政府认为从西方公司采购比从中国采购更安全。中国肯定知道这一点,它几乎没有机会向北约成员国出口武器,也许只有少数例外,那就是北约有时不守规矩的成员国匈牙利。”
麦克纳马拉认为,国防贸易展会通常都是全球性活动,无论主办城市在哪里。中国军火商虽在西方展会上展出,但很可能意在吸引非洲、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等非西方政府的注意,这些政府更有可能“混搭”西方、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装备。“中国出口武器采用北约制式,将使这些装备对同样使用西方装备的潜在非西方买家更具吸引力。它可能允许这些买家将新的中国设备与他们已经建立供应链的一些西方组件(例如炮弹)结合起来。”
麦克纳马拉曾在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教授国际关系课程,他认为中国武器出口的扩张也会带来地缘政治后果。“因为制造国仍然经常控制许多系统维护所需的‘技术尾部’。中国系统的质量正在提高,而且通常比西方系统便宜。如果 ‘混搭’的机会增加,一些不太关心地缘政治结盟的全球南方政府可能会更看重与中国的武器交易。如果中国继续按照北约标准制造更多武器系统用于出口,这将使全球南方的武器出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是令人担忧的,因为中国与全球南方政府之间武器贸易联系的加强也将加强中国的全球地缘政治态势。”
他认为,这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坏消息,“因为俄罗斯比西方更需要这些地区的出口市场作为收入来源。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南方武器出口市场的竞争加剧,最终可能成为紧张的根源,损害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政治合作。”
芬兰民间援乌人士: 希望采购中国廉价炮弹,援助乌克兰
芬兰民间机构芬乌防务协会负责人基里尔·林内 (Kirill Rinne) 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他非常期望能够和中国军火商谈谈,购买这类北约制式炮弹,援助乌克兰。因为这些炮弹显然更便宜,质量应该也不会差,而且能够和北约大炮兼容。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政府支持俄罗斯普京的侵乌战争,不可能外销155火炮给普京的对手。
不过,林内也承认中国产品质量问题。“我曾与一位乌军情报官员会面,他告诉我,从中国运往乌克兰的无人机零件质量比战前低得多——在某些产品组中,20-25% 的配件根本无法工作或几乎立即损坏。他们怀疑这是蓄意破坏,因为战前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他们在其他国家订购这些零件。” 林内说。
评论区